方剛 熊遠臻
[摘 要] 進入新時代以來,社會各界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教育發展及改革的步伐也越來越快。物理作為初中重點學科之一,更是在初中教學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問題;解決對策
在教育改革迅速推進的背景下,我國的教育事業正快速向前推進,教學理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轉變,課堂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更新,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發展。同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及教育素質的不斷普及,現階段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的分數,而是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初中時期是學生思想、觀念成型的重要階段,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目的應轉變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及創新能力。
一、當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及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近幾年,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但在實際的教學開展中仍然有一些問題有待改進。
(一)對初中生的物理創新意識培養力度不夠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多數教師和家長只重視高考重點科目的分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夠重視,使其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被不斷邊緣化。不少教師也沒有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這不僅與現時段的教授理念不一致,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
(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過于理論化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重心,初中物理課堂受此影響,教師在教學時也主要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學生難以在課堂中得到親身實踐、動手探究的機會,因此難以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及創新思維。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中的第三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這一知識點時,有的教師因為忽略了動手實踐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影響,只以純理論講解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書面意思、有關的物理解釋及課本概念,而不帶領學生到實驗室中親自動手進行凸透鏡成像原理的探索。這樣不僅會導致學生的理解過于片面,而且會導致課堂過于枯燥無味,進而抑制學生動手技能的進步與創新意識的發散。
(三)教學模式不夠多樣化
以往的初中教學模式都以“集中制”為主,即學生都集中于教室聽教師一人授課。教師授課時的對象眾多,而課堂互動卻較少,學生與教師之間難以進行充分的交流,課堂氛圍不夠活躍,這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導致教師不容易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利于學生提高物理成績、養成創新意識。
二、解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教學中,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只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在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的位置,很可能會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甚至不愿完成課堂中教師布置的練習作業,難以提起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學習的熱情,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要使學生從心底喜歡學習,并主動完成教師要求的內容,就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要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就要在課堂中著力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營造出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也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進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模式。
三、解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策略
(一)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傳統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只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難以提起學習積極性。而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創新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思考,讓學生主動提問、主動探究,最終實現由教師主動傳輸到師生共同探究的教學模式轉變。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預習,再對自己不懂的概念、公式進行標注,并在課堂上主動提問,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對學生不懂的物理公式進行講解,讓學生學習、探索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等概念之間的區別,并讓學生在初步理解之后通過動手實踐內化所學知識,進而在思考中不斷進步,一點一滴養成創新思維。
(二)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
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為主開展教學的,然而要想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必須創新教學模式,進行多樣化的教學嘗試,讓學生先進行自我學習、主動學習,再鞏固所學知識、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還要加強學生在實驗中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多進實驗室,自己去探索、理解、發現物理知識與奧秘。通過這些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學習動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簡單機械”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前自我學習,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中與同學交流課前學習中了解到的一些機械知識,最后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向他們展示一些物理實驗器具,讓學生在觀摩、學習之后,自己動手操作、實驗。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各種機械的理解,從而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通過這種實驗教學的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增強范例教學在物理課堂中的運用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在實驗中的動手技能,還要加強范例教學在課堂中的運用,在教材中找尋適合的、重要的且較容易被學生理解的案例,著重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通過相關案例學會相應的知識,認識到這些知識當中存在的一些學習規律與思考方式,進而從根源上改變學習方式,并體悟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此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學科的重點內容及本質意義。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一定會越來越高。衡量人才的標準將不僅僅局限于某個方面,而是從多方面去綜合考量。基于此,擁有創新思維與學習意識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了。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初中時期這個對于學生來說很關鍵的階段,力求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要不斷創新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模式,增加多樣化的授課方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從而幫助學生在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的同時,及早滿足未來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習枝.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新課程(下),2017(8):127.
[2]趙樹有.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274.
[作者簡介]方剛(1981—? ? ),男,江西永豐人,永豐縣城南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物理教學;熊遠臻(1988—? ? ),女,江西永豐人,永豐縣城南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