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內容摘要: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文學作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也是高職院校必須要落實的教學目標。站在高職學生的角度來看,通過語文教學來提高自身的文學鑒賞能力,具備一定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從文學鑒賞能力的含義、培養高職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積極作用、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現狀以及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職語文 文學鑒賞能力 培養策略
文學鑒賞能力指的是學生站在審美的角度來探究、分析文學作品。讀者在閱讀某一篇文學作品時,會產生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比如滿足感、愧疚感等,這些都是因為讀者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鳴,通過文字感受到了作者的內心情感,從而產生了與作者一樣的情感。文學作品鑒賞好比雨露之于禾苗,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文學素養,也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是當代學生必須要具備的能力之一。
一.文學鑒賞能力的含義
文學鑒賞能力指的是學生、鑒賞者對各類文學作品進行理解和感知,進而給予相應的評價和判斷。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包含審美能力、想象力以及對文學作品的判斷[1]。另外,站在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人文素養、文學鑒賞能力也是學生必須要具備的能力之一。對此,在當代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原有教學基礎上進一步融入相關知識點,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二.培養高職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積極作用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國對于文化知識也變得逐漸重視起來,各個學校也開始加大了對語文文學鑒賞方面的投入,不僅改革了當前的語文教育模式,也提高了語文在原有教學中的位置。在目前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在慢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文學素養,并借助實踐活動和自身的想法來進一步創新和發展,讓語文知識能夠較好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文學素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文學方面的欣賞水平,最主要的是能夠加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就業而言極其有利。再加上語文本身對社會發展等有著較強的促進能力,借助語文方面的學習也可以間接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道德品質,這樣一來,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專業水平,也確保了社會人才的綜合能力。為此,部分高職院校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也慢慢開始關注人才的全面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教學水平,為學校未來發展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
在高職語文教材中,大多數內容都是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來挑選的文學經典名著,這些內容都能夠加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眼界,保障今后的學習質量,使學生能夠利用這一機會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
眾所周知,文學作品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學底蘊,是借助文字表現某一思想和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同時它也能夠較為真實地折射出當前社會的種種現象[2]。高職學生學習文學著作不僅是要學會描寫方式和技巧,也要借助這一方式來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與其產生情感共鳴,使學生能夠體會到作者的真實想法,學習作者想要表達的人生態度等。所以,學習語文知識也是提高文學鑒賞能力,陶冶情操的有效方式之一,讓學生鑒賞文學作品來提高自身的精神世界。
其次,文學作品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比如聽和說等方面,這是學生在其他學科所不能缺少的能力。每篇文章都有著屬于自身的韻味,也是作者付出了全部情感所出現的文學產物,有著不一樣的情感體驗,而學生在文學鑒賞的這一過程,也是對作品的再次創造,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想法給予文學作品新的情感,同時,學生也可以在文學作品中提煉有益的情感,對其創造,適當加入自己的東西,便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三.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現狀
1.教學內容相對單一、陳舊
高職院校中的一些課程需要結合學生的基礎情況來制定,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很少會深入拓展語文教材內容,教師在教學中也都是對字詞句進行簡單的闡釋即可,并不會主動帶領學生去探究、分析文章中隱藏的思想含義和價值,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僅僅只是按照規定來完成教學任務,根本沒有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自然也無法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而且,學生長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可能會形成被動學習的意識,習慣性依賴教師的講解,都不會主動去學習知識,長期如此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
2.缺乏創新性的教學模式
高職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專業和價值。但是當前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根本不具備這兩點優勢,尤其是大多數教師深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根本沒有重視學生所追求的創新性理念和想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3]。另外,由于高職院校自身的特點導致語文教師并不會深入探究語文教育中的思想價值,只是一味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導致語文教學中缺乏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學生缺乏文學品鑒能力和審美能力。
3.缺乏專業的教師團隊
高職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就讀于本校的學生必須要具備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職業道德素養,而所謂的職業道德素養也不單單指動手實踐能力,也包含職業素養操守、職業道德品質等等。但是目前階段的高職語文教學并未對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專業性的文學素養,文學鑒賞能力也較為薄弱,種種情況導致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并不突出,也產生了很多的困難和難度。另外,便是大多數學生在日常教學中感受不到語文文學魅力,自然也不會對其充滿興趣和熱情,更不會主動學習和了解了。
四.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策略
1.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將教學內容和學生思想相融合
在高職院校中,語文課程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但由于每位學生的身處環境、家庭氛圍的不同,所以其學習能力、理解水平、興趣愛好等會存在較大的區別。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都習慣性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無法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也影響了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而且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也十分單一和無趣,根本不符合當前高職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發展。如今處于信息時代,科學和技術都在不斷地發展,多媒體等信息技術也慢慢進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便捷,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再加上教育改革創新,網絡技術也讓教育行業有了新的發展,比如多媒體教學模式,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但有利也有弊,比如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讀物、游戲等,根本不愿意閱讀語文教材中的經典名著,使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無論講得多豐富多彩,生動有趣,都不能進入到學生的內心。這樣的教學課堂顯然是沒有任何效果,也不能將語文教學的價值和作用發揮出來。對此,針對這一情況,必須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特征,對癥下藥。
首先,教師在正式教學前,可以嘗試著先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此為基礎,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讓學生能夠積極學習文化課程,從原本的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循序漸進地積累文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高職學生大多數都是20歲的年齡,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情感十分豐富,對于文字等內容也會特別的渴望。所以,教師必須要重視這個時期的語文文學的培養,同時利用這個階段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其次,高職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也會比較豐富,動手實踐、好奇心也會格外高,再加上網絡時代,自然也會比較喜歡閱讀網絡書籍等。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也可以看出,興趣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興趣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那么教師便可在教學中以興趣為基礎,選擇學生可能會感興趣的網絡讀物,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營造一個舒適和諧的教學氛圍,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在語文學習中學習到知識,這樣才算是將語文教學的作用和價值真正發揮出來。另外,在教學中,教師也需要有針對性地指出網絡讀物的優勢和弊端,比如有些網絡讀物的用詞非常單一,雖然夸張但是并不生動,或者也可以將這篇文章借鑒的名著等指出來。這樣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了解到了自身喜歡的內容,自然會聚精會神地聽教師的講解,此時教師只需要客觀點評,必然能夠讓學生正確認識文學作品,進而加以學習和分析。
最后,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和輔助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毫不夸張地說教學最好的老師就是學生自己,只有學生想要主動了解、分析文學作品,才能加強文學鑒賞水平。
2.加入文學背景,使學生自我了解
文學作品一般都是通過簡單、單調的文字語言進行說明和敘事,以此來表達作者每個時期的想法和感悟。每個時期的文學作品都有著獨特的氣息,自然每位作者在不一樣的環境下也會寫出千變萬化的作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需要了解作者的背景以及寫作的背景,這些都會在無形中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更好地了解文字作品[4]。
例如:《背影》這篇文學作品是作者青年時期家庭沒落所創造的,寫作手法十分細膩,在這篇文學作品中讓我們感受到了濃厚的父子之情,當然這也是學生值得學習、品鑒的地方,也是培養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途徑。又如,《紅樓夢》中的“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這是作者對王熙鳳的描述,同時也是根據當時王熙鳳在賈府的地位進行闡述的,通過文字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到王熙鳳的人物特征。高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選擇一些賈府沒落的場景,如“恍若神妃”的王熙鳳終了只有一鋪草席,通過跌宕起伏地劇情來吸引學生閱讀興趣,再借助《紅樓夢》中的背景和人物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想深入閱讀《紅樓夢》。最后,教師可以在課后向學生普及作品的背景、出身等,讓學生能夠對《紅樓夢》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知,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借助熱情來仔細品味、分析文學作品,進而主動去鑒賞文學作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
3.提高學生的文學情懷,使學生更加喜愛文學作品
高職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的內容雖然也都是經典文學,但也十分有限,若是想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單憑教材中的這些文學作品還是不夠的。對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做到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傳授學生正確品味作品的方式和技巧,在課下也要引導學生主動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和眼界[5]。
例如:《紅樓夢》這一文學著作,雖不能說每章都是經典,令人流連忘返,但是大多數都還是十分吸引人的,再加上跌宕起伏地情節,前后呼應的劇情,都是學生課外閱讀書籍的第一選擇。教師可以先在教學中,對經典片段進行分析和探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其產生興趣,這樣一來學生自然會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再加上,我國一些比較著名的文學作品都會被他人所模仿和翻拍,只要讓學生產生了興趣,學生必定會閱讀。其次,網絡時代背景下所產生的網絡作品,雖然具備自身的特點,但是終究不能跟文學經典所比擬。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抽出一些時間主動和學生分析、交流最近閱讀的書籍。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了解,教師不僅能夠獲得學生的信息,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每個文學作品的鑒賞評價,同時還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體,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語文素養。
4.結合教材內容進行鑒賞
作者的寫作過程會運用到許多的體裁,每個體裁都會對文章含義和形式造成一定的改變。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文化鑒賞能力的過程中,必須要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方式,對每個體裁的文學作品進行相對性的閱讀方式,進而體會每個體裁文學作品的寫作技巧和作者的情感[6]。學生在進行文學鑒賞時,教師有必要傳授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方式和方法,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正確掌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從而了解文章的重點內容。如學習小說,可以借助作者對人物的形象塑造、環境氛圍、情節發展等進行鑒賞,先讓學生對小說人物等有一個基礎的了解,然后再結合文章主要內容和環境等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進而掌握文章想要表達的含義。另外,教師在講解語文知識時,也需要告訴學生小說的背景,作者的社會背景等,這樣學生才能根據了解到的知識進行分析和理解文章內容,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感受作者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學鑒賞能力。
5.了解文章,鍛煉學生的語感和理解能力
文學作品基本上都字詞句等組合而成,因此在培養學生文學鑒賞能力時,需要讓學生先了解字詞句的分析和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探究、學習文學作品。現在大多數文學作品都是根據文言文改編而來,但是高職院校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在學習文言文時可能會出現許多的困難和難度[7]。對此,教師想要較好地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則需要強化學生的字詞句段等,唯有先了解簡單的知識點,才能學習后面的內容。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字詞句中的規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對文學作品產生興趣和熱情,進而便會不自覺地探究和分析文學作品,從而加深學生的了解,推動學生對文學鑒賞的良性循環和發展。
總而言之,高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不僅需要教師、學生一起努力,也需要學校和家長的支持,才能取得較好地成就。對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也從思想等方面開始重視文學培養的重要價值,在教學中也做出了一定的改變,教師也需要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主動閱讀經典文學,以此來提高自身的文學鑒賞能力,為今后的發展和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明翠.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01):216-217.
[2]朱旦.高職漢語言教學中的文學鑒賞[J].品位·經典,2021(21):152-154+161.
[3]袁輝.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文學鑒賞教育及能力培養對策分析[J].參花(下),2020(09):48-49.
[4]肖華.高職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能力培養的有效研究[J].北方音樂,2019, 39(6):2.
[5]王景.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分析[J].新作文:教研,2020(8):1.
[6]葉曉東.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培養路徑初探[J].考試周刊, 2019(55):1.
[7]孫紅艷.探究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培養的必要性與措施[J]. 東西南北,201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