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婷
摘? ?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打造有品位、有活力、可持續的英語閱讀課堂,是凸顯英語學科育人價值的有效途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繪本是寶貴的教學資源,它圖文并茂,內容多元,富有啟發性,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開闊學生的英語視野。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積極運用繪本,優化閱讀形式,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英語? ?繪本閱讀? ?“悅”讀課堂
繪本故事有著豐富的語言教學價值和深遠的育人功能,它能以不一樣的故事視角,開闊學生的英語視野,讓學生在鮮活有趣的故事中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領略別樣的風土人情。然而,大部分教師對于繪本閱讀教學的設計與開展一知半解,仍然沿用主教材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詞匯的解析及重點句段的解讀,以“講”為主,真正留給學生學習的空間并不多。有的教師將故事進行分割,選擇重點情節講解,破壞了故事的整體性,把完整的故事變成零散的文段,影響了學生對故事的整體感知,限制了學生的想象與表達。那么,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發揮繪本的教學價值呢?筆者嘗試從“讀前—讀中—讀后”這條教學主線展開探究,通過優化讀前活動、搭建繪本支架、活化讀后實踐,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深化學生的思維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打造小學英語繪本“悅”讀課堂。
一、優化讀前活動,激發閱讀動機
繪本閱讀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推進學生閱讀行為的真正發生。在閱讀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和思維活力,是非常關鍵的。讀前活動的設計與開展,往往是很多教師忽視的部分,這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處于被動、消極的狀態,限制了學生的想象與思考。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非常重視讀前活動的優化與設計。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4 Then and now這一單元時,筆者在Story time的話題教學中,插入了青春期教育繪本故事Growing。在教學中,筆者為學生設計了“Check-list”的讀前熱身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照自己青春期的變化,談一談自身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筆者以繪本的形式導入敏感的青春期話題,關心學生的成長與變化,同時拓展有關單元主題的討論,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變化。筆者通過讀前調查的形式,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促使學生對繪本展開深入閱讀,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成長。
讀前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思維品質。在繪本閱讀中,我們要以學生的“讀”和“悟”為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搭建繪本支架,推進主體閱讀
構建有效的繪本支架是幫助學生厘清故事角色、梳理故事內容的途徑,是促進學生整體閱讀,發展學生語篇意識的有效方式。在繪本教學中,很多教師習慣了“碎片式”的閱讀教學,傾向于引導學生逐段閱讀。這樣的閱讀教學模式破壞了故事的整體性,不利于幫助學生產生審美體驗,導致很多學生對故事沒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在理解與吸收時困難重重。對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關鍵詞、故事線索(時間、地點、情緒、事件等)、角色變化等,引導學生建構思維導圖或生成問題鏈,以此搭建閱讀支架,推進學生的主體閱讀。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同步繪本故事I love my daddy,because...時,筆者為學生設計了閱讀單。在閱讀單中,筆者提煉了兩個句式:“He is...(big/strong/brave/careful)”“He...with me.”通過這兩個句式,筆者幫助學生建構繪本支架,提高學生閱讀的目的性與指向性,引導他們在了解這兩個句式的過程中,主動深入繪本,探究繪本故事,從而深刻認識到作者所說的“I love daddy.”的原因,引發學生對父愛的理解,并為話題活動做好情緒準備。
再如,在教學四年級同步繪本故事Mortimer the magic hat(魔術帽莫提默)時,在閱讀過程中,筆者為學生精心設計了問題單,以“問題單+閱讀卡”的形式,引導學生以問題鏈為線索開展閱讀探究活動:“Who is Mortimer? Where is Mortimer? What can Mortimer do? Do they buy Mortimer? How does Mortimer feel when Barry takes it? How is Mortimer and Barrys magic shows? What do you think of Barry?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在這個問題鏈中,筆者從不同角色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深入故事,梳理故事情節,在問題的驅動下推進學生的深度閱讀,讓學生獲得“To be an honest man.”的學習感悟。同時,在閱讀繪本后,筆者鼓勵學生做個自信的孩子,在生活中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繪本支架能夠幫助學生化繁為簡,找準故事發展的邏輯主線,有目標、有條理地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三、活化讀后實踐,表達獨特體驗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要有語言的輸入,還要有語言的輸出。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我們應重視學生的讀后實踐,讓學生有機會將獨特的閱讀體驗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幫助他們在完成任務或個性展示的過程中,充分地表達自我。
例如,在教學繪本故事The little frogs beautiful jump時,筆者引導學生找出Fred朋友說的話:“Look at Freds friends, what did they say?”并模仿Fred朋友說的話,思考:“If you were his friend, what will you say to him?”通過角色體驗的形式,引導學生對Fred的行為進行個性化評價。接著,筆者開展續說練習:“If you were his friend, what will you say to him?”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暢所欲言,對Fred的行為做出評價,在評價過后,筆者說道:“Nothing is impossible!”從而為學生傳遞正能量,引導學生肯定并鼓勵Fred的行為。而在Post?reading中,筆者鼓勵學生思考:“What will happen when Fred goes to the world above?”引導學生續寫故事結尾,說一說青蛙看到了怎樣的世界,又會發生怎樣的趣事,從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放飛學生的想象,讓故事教學更有張力。
再如,在譯林版四年級同步繪本故事Ma Liang and his magic brush(神筆馬良)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在課前準備了一支大毛筆,讓毛筆搖身一變成了“the magic brush”。在Warm?up環節中,筆者以現場作畫的形式,喚醒學生對該神話故事的記憶,導出神筆的擁有者——Ma Liang(馬良)。在故事閱讀中,筆者引導學生找出Ma Liang用神筆畫了什么、做了什么,以神筆為線索,梳理故事情節。在閱讀過程中,筆者還嘗試以讀寫整合的形式,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鼓勵學生思考如果自己擁有神筆,會畫些什么。最后,筆者將“自制神筆”交給學生,讓學生有機會手握神筆,變身“馬良”,畫出自己的心愿。在這個繪本閱讀中,筆者指導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從而滲透了中國傳統文化,培養了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總之,繪本對小學英語教學而言,確實是有效的教學工具,有著不可估量的教學價值。要充分發揮繪本的教學價值并非易事,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用心鉆研繪本故事,深入、充分地挖掘繪本中潛藏的語言價值、人文價值,活化閱讀教學活動,以輕松、生動的教學形式呈現故事內容,從而深化學生的主體感知與學習體驗,讓英語閱讀真正成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悅”讀行為。
參考文獻:
[1]程艷.英語繪本教學中情感體驗的實踐走向[J].中學生英語,2021(18):33.
[2]諸蕾.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情感體驗的實踐走向[J].教學與管理,2020(8):41-43.
[3]黃超.小學英語繪本閱讀課的“五讀”攻略[J].教學與管理,2020(1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