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娟 邊圓 周賀 王艷華
摘要:目的 探討產前糖皮質激素應用時機對早產兒結局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分娩的<35周的產婦78例臨床資料,根據產前糖皮質激素給藥時間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39例產婦給藥時間<48 h或>7 d,觀察組39例產婦選擇最佳給藥時間,給藥時間為48 h~7 d,比較兩組早產兒結局。結果 應用產前糖皮質激素,常見的早產原因是胎膜早破、妊娠并發癥,其中早產胎膜早破的觀察組產婦,選擇48 h~7 d最佳給藥時機接受產前糖皮質激素的比例最高,占64.1%,其次為妊娠并發癥占53.85%,早產原因是宮頸機能不全、早產臨產的觀察組產婦,在48 h~7 d最佳給藥時機接受產前糖皮質激素的比例最低。因早產臨產、胎膜早破、妊娠并發癥、陰道異常出血、胎兒因素及宮頸機能不全等早產原因的產婦,選擇48 h~7 d最佳給藥時機的觀察組,與選擇<48 h或者>7 d產前給藥的對照組產婦糖皮質激素給藥時機占比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早產兒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發生率、腦室內出血發生率、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早產兒1分鐘Apgar評分<7分比例、死亡率、窒息發生率、肺炎發生率及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發生率與對照組早產兒相比更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產前48 h~7 d為產前糖皮質激素給藥最佳時機,可有效降低晚期早產兒呼吸系統疾病,改善其結局。
關鍵詞:糖皮質激素;產前給藥時機;早產兒結局
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一大原因,尤其是近幾年預防早產、改善早產兒的預后,始終都是婦科及兒科共同面對的難題。在產前糖皮質激素的廣泛應用下,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早產兒的死亡風險,并減少早產相關并發癥發生,但是糖皮質激素應用時機十分關鍵,不同的給藥時間可發揮不同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到早產兒結局[1]。為此,本文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分娩的<35周的產婦78例臨床資料,探討產前糖皮質激素應用時機對早產兒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分娩的<35周的產婦78例臨床資料,根據產前糖皮質激素給藥時間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39例產婦給藥時間<48 h或>7 d,觀察組39例產婦選擇最佳給藥時間,給藥時間為48 h~7 d。對照組產婦年齡23~34歲,平均年齡(26.97±3.52)歲;孕周28~33周,平均(30.28±2.57)周;孕產史1~4次,平均(2.22±0.57)次;分娩方式:順產25例,剖宮產14例;早產兒出生平均體質量(1.82±0.24) kg。觀察組產婦年齡24~33歲,平均(26.06±3.39)歲;孕周27~34周,平均(29.97±2.61)周;孕產史1~3次,平均(2.07±0.33)次;早產兒出生平均體質量(1.87±0.18) kg。兩組產婦的年齡、孕產史、孕周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產婦孕周均<35周,且為單胎,自愿加入調查,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產婦在產前不同時機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對照組產婦于產前<48 h或>7 d時給藥,觀察組產婦則于最佳給藥時間(產前48 h~7 d時)給藥,肌肉注射10 mg地塞米松,每天1次,連續3 d[2~3]。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產婦的早產原因,包括早產臨產、胎膜早產、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先兆子癇、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等)、陰道異常出血(包括胎盤早剝、前置胎盤伴出血、其他異常出血)、宮頸機能不全及胎兒因素(胎兒生長受限、胎盤功能不全、胎心或胎動異常等),分析不同早產原因的產前給藥時機。(2)記錄兩組早產兒結局,包括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腦室內出血、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3)對兩組早產兒的1分鐘Apgar評分<7分比例、死亡率、窒息發生率、肺炎發生率及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發生率進行計算與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不同早產原因的產前給藥時機
應用產前糖皮質激素最常見的早產原因是胎膜早破、妊娠并發癥。其中早產胎膜早破的觀察組產婦,選擇48 h~7 d最佳給藥時機接受產前糖皮質激素的比例最高,占64.10%(25/39),其次為妊娠并發癥占53.85%(21/39),陰道異常出血占51.28%(20/39),胎兒因素占43.59%(17/39),早產臨產占28.21%(11/39),早產原因是宮頸機能不全、早產臨產的觀察組產婦,在48 h~7 d最佳給藥時機接受產前糖皮質激素的比例最低,分別為28.21%(11/39)、20.51%(8/39)。而宮頸機能不全的對照組產婦選擇<48 h或者>7 d產前給藥的比例最高,為79.49%(31/39),其次為早產臨產71.79%(28/39)、胎兒因素56.41%(22/39)、陰道異常出血48.72%(19/39)、妊娠并發癥46.15%(18/39)、胎膜早破35.90%(14/39)。選擇48 h~7 d最佳給藥時機的觀察組,與選擇<48 h或者>7 d產前給藥的對照組產婦糖皮質激素給藥時機占比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早產兒結局比較
觀察組早產兒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43.59%(17/39)低于對照組66.67%(26/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發生率為7.69%(3/39),腦室內出血發生率為41.03%(16/39),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率為28.21%(11/39),對照組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發生率為12.82%(5/39),腦室內出血發生率為25.64%(10/39),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率為46.15%(18/39),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早產兒的近遠期預后影響比較
觀察組早產兒1分鐘Apgar評分<7分比例2.56%(1/39)、死亡率2.56%(1/39)、窒息發生率2.56%(1/39)、肺炎發生率5.13%(2/39)及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發生率2.56%(1/39)與對照組早產兒的7.69%(3/39)、10.26%(4/39)、12.82%(5/39)、15.38%(6/39)、12.82%(5/39)相比更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早產是妊娠期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此時胎兒各器官發育不成熟,胎兒宮內窘迫及生長受限、腦室內出血乃至腦癱等發生率顯著升高,更是早產兒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糖皮質激素于產婦產前服用,能夠與肺泡Ⅱ型細胞的特異性受體結合,產生多種糖皮質激素相關蛋白,作用于肺泡Ⅱ型細胞,促進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釋放,有效降低肺內毛細血管滲透壓,減輕肺水腫,降低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風險[4~5]。但是糖皮質激素產前給藥時間十分關鍵,雖然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對早產兒的免疫系統、免疫力的影響存在爭議,然而相關臨床研究指出,針對早產情況的產婦,選擇好最佳的糖皮質激素給藥時機,對早產兒的不良結局改善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說合理給藥可降低早產兒不良結局發生風險。
產前糖皮質激素給藥距分娩的時間會影響從治療中獲益的可能,產前糖皮質激素首劑后48 h ~7 d內分娩,早產兒獲益最大,這便為最佳給藥時間。但是由于無法準確預測早產,很多情況下會導致分娩前不能完成完整的激素療程,或者給藥后超過7 d仍未分娩,錯過最佳給藥時間。相關研究發現,產前糖皮質激素給藥距分娩的時間<48 h或者>7 d,便會增加早產兒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風險[6~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早產兒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43.59%低于對照組早產兒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66.67%(P<0.05),但兩組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發生率、腦室內出血發生率、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證實產前糖皮質激素給藥時間在48 h~7 d內,可降低早產兒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另外,研究中發現應用產前糖皮質激素,常見的早產原因是胎膜早破、妊娠并發癥,其中早產胎膜早破的觀察組產婦,選擇48 h ~7 d最佳給藥時機接受產前糖皮質激素的比例最高,占64.1%,其次為妊娠并發癥占53.85%,早產原因是宮頸機能不全、早產臨產的觀察組產婦,在48 h~7 d最佳給藥時機接受產前糖皮質激素的比例最低。因早產臨產、胎膜早破、妊娠并發癥、陰道異常出血、胎兒因素及宮頸機能不全等早產原因的產婦,選擇48 h~7 d最佳給藥時機的觀察組,與選擇<48 h或者>7 d產前給藥的對照組產婦,糖皮質激素給藥時機占比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也就是說,胎膜早破的產前糖皮質激素最佳給藥時間比例最高,而早產臨產、宮頸機能不全的產前糖皮質激素最佳給藥時間比例較低,所以可知產婦妊娠并發癥的產前糖皮質激素給藥最佳時機的使用率較高,便于產科醫生進一步預測胎膜早破、妊娠并發癥產婦的分娩時機,但是對于早產原因為宮頸機能不全、早產臨產的產婦,產前糖皮質激素給藥時機更有可能是<48 h或>7 d,故而針對此類產婦需開發更好的預測早產的評估工具,幫助產科醫生明確產前的糖皮質激素最佳給藥時機,由此提升最佳給藥時機的比例,促使產前糖皮質激素對早產兒發揮出最大化的效益[9~10]。本研究觀察組早產兒1分鐘Apgar評分<7分比例、死亡率、窒息發生率、肺炎發生率及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發生率與對照組早產兒相比明顯更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是本研究因樣本量小等因素存在一定局限性,建議臨床未來選取更大的樣本量,深入的研究與分析產前糖皮質激素給藥時機與早產兒結局的相關性。
參考文獻
[1] 王慧,曹麗芳,張雪峰.產前糖皮質激素給藥時機對早產兒結局的影響[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21,28(12):1094-1098.
[2] 鄭勤田.糖皮質激素在早產中的應用[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20,23(5):3.
[3] 李俊慧.產前皮質類固醇激素給藥至分娩的時間間隔對雙胎早產兒呼吸系統結局的影響[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 2020,42(6):7.
[4] 羅四維,孫波.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對超早產兒預后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9,22(12):5.
[5] 張倩薇,丁冉,王黛婧,等.產前糖皮質激素使用情況對<34周早產兒預后的影響[J].臨床醫學進展,2020,10(12):8.
[6] 劉菲.孕22~26周分娩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和硫酸鎂與子代神經發育之間的關系[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20,23(9):1.
[7] 秦巍,陳光福,高紅英,等.產前短程應用糖皮質激素對早產兒腦室周圍白質軟化形成的干預作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2):16-17.
[8] 關立銘,陳亞萍,李倩,等.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對早產兒體液S100B蛋白影響的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 (14):6-8.
[9] 胡俊.有早產風險的孕婦產前糖皮質激素促胎肺成熟的應用[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21,24(4):260-260.
[10] 王競雪,孫瑜.產前糖皮質激素預防雙胎妊娠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效果的研究進展[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 2021,24(2):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