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合唱教學實訓感受思政教育,已成為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常態化工作的一部分,是一項很有實效的藝術思政教學實踐。課程依據思政教育的不同要求進行詳細的合唱作品賞析教學,將家國情懷、紅色革命、勵志故事、英雄人物、美好情誼等音樂與文化思政元素融入合唱教學中。通過作品的創作構思、主要內容和思想表達,引導學生學習、理解、詮釋作品的藝術內涵,獲得中華傳統美德和高尚道德品質的價值引領,致力于塑造高師學子優秀的人格修養和行為擔當,增強課程教學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在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展現當代高師院校學生陽光向上的面貌、教師品行端正的風范和無上光榮的使命感,繼而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彰顯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思政教育教學實踐的價值與意義。文章以抗戰、愛國、情誼等題材的作品為例,做了充分的分析論證。
關鍵詞:高師合唱;教學實訓;課程思政;作品遴選;價值引領
中圖分類號:G65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8-0-04
高等師范院校是培養專業優良、思想穩定、技能扎實的初等教育師資的搖籃。音樂專業是高師院校的主要專業之一,合唱實訓課是音樂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和音樂感知力,在演繹作品過程中通過各個聲部間的相互配合、協調,不斷磨合,增強團體協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在協作中內化成美好的音樂形象和情感表現,共建和諧、陽光的教學實踐藝術氛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種生機勃勃、穩定和諧、健康向上的環境氛圍,本身就具有廣泛的教育功能”。
通過合唱教學實訓感受思政教育,已成為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常態化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合唱實訓教學中依據課程思政教育的不同要求進行詳細的教學內容遴選,致力于塑造高師學子優秀的人格修養和行為模式,將家國情懷、紅色革命、勵志故事、英雄人物、美好情誼等音樂與文化思政元素融入合唱教學中,能夠喚起青年一代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養他們的民族意識和國家價值觀念,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敬畏感,使其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時光,鍛造勤勉刻苦的求學創業精神,繼而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審美觀、人生觀、價值觀,突出體現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思政教育教學實踐的價值與意義。
1 抗戰題材作品的回憶與警醒
創作于1939年,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詞的大型音樂史詩《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船夫曲》《黃水謠》《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等樂章,以豐富的藝術形象、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族風格、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中華兒女堅貞不屈、頑強抗爭的英雄氣概,是抗戰題材中最具影響力的合唱作品之一,在高師藝術教學實訓中有較多的運用?!饵S河大合唱》中每個樂章音調清新、樸素優美,具有鮮明的抗戰時代特點,有著突出的思政教學藝術效果。作品以黃河為背景,分為不同的合唱篇章獨立詮釋,對船夫、婦人、抗戰兒女等音樂人物形象進行刻畫,情景交融,生動感人。作品慷慨激昂的音樂旋律、氣勢恢宏的音樂場面,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熱情歌頌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抵御侵略的精神,向全世界發出為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并以此激勵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奮起反抗、頑強拼搏、抗戰到底的斗爭意志。
《黃河大合唱》中的合唱作品形象表現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偉大精神力量,是一個時代的主旋律和最強音,在用音樂表達情感的同時,從不同角度成功塑造了勇敢者、勞動者、受難者以及戰斗者的形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號召力[1]。在教學實訓中,指導學生學習鏗鏘戰歌,感受在抗日戰爭時期承受著深重苦難的中華民族發出的抗爭怒吼與頑強反抗,擊起萬眾一心、保家衛國的昂揚斗志,形象宏大的音樂篇幅能夠在其心靈深處筑立起偉大的民族意識。作品強大的音樂號召力和鮮明的藝術感染力,在當今和平年代依然能夠讓人熱血沸騰、激情澎湃,是具有里程碑式影響意義的高師合唱實訓課程思政的經典教學題材。
創作于2021年5月,由一川作詞、張瑩作曲的四部混聲合唱曲《英雄祭》,以南京大屠殺這一慘痛的歷史事件為創作背景,沉痛祭奠遇難的我國同胞,并以此紀念抗戰時期英勇衛國的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抗戰英雄?!队⑿奂馈芬元毺氐乃囆g表現力,遙憶1937年12月13日深深烙印在全中國人民集體記憶中的歷史悲劇,還原死亡、殘忍、慘痛、灰暗等共同的記憶底色,再現苦難深重的歷史時刻。作品以標題式呈示主題,以引子+A+A1+B+尾聲曲式結構展開全曲。引子材料“血泊之中睜開眼,炮聲隆隆煙漫天”為主要動機,在低沉、沉重、緊促的音樂中接連出現,來回穿插,節奏從緩漸急,在緊張而又彷徨的音樂氛圍中烘托描繪戰士掙扎的心理活動和頑強的抗戰意志。整部作品極具張力和戲劇性,生動詮釋了在國家危難時刻堅韌的民族凝聚力和強烈的爆發力。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教學實訓《英雄祭》,能夠讓學生了解在黑暗苦難的抗戰年代,以血肉之軀、錚錚鐵骨為祖國前仆后繼的所有同胞,感受硝煙彌漫的激烈抗戰場面,更能理解國家公祭日的神圣意義,表達不忘屈辱歷史、振興中華的堅定意志。優秀的作品時刻警示著高師學子以史為鑒、居安思危,珍愛生命、緬懷逝者,把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決心傳遞給朝氣蓬勃的新生一代。
2 愛國題材作品的傳承與宣揚
創作于1957年,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的單樂章合唱曲《祖國頌》,是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八周年這一盛大的節日并獻禮同名紀錄片而作的愛國題材優秀作品。這首主題曲的歌詞生動具體、旋律優美清淳,作品的傳播演繹觸動了億萬國人的情感,是一部具有形象紀實和深切感染力的合唱作品。《祖國頌》音樂畫面為幅員遼闊的祖國,從克拉瑪依荒原到東海之濱,從康藏高原到江南水鄉,包括天南海北、山川河流,展現雄偉遼闊的祖國大地繁榮富強的景象,體現人民歡欣昂揚的情緒,彰顯博大壯麗、開闊豪邁的音樂情景。全曲為三段體結構,第一部分旋律寬廣、悠長,以飽滿的革命激情贊美偉大祖國錦繡河山的壯麗和人民的豪邁,描寫人民迎接社會主義時代到來的喜悅心情。第二部分以男女聲領唱展開,旋律舒展深情、富有民族特色,充滿民族自豪感,展現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變化重復,氣勢更加寬廣、宏偉。歌詞氣勢宏大,概括了時代風貌和建設成就,旋律大氣磅礴、動人心魄[2]。
高師學子是未來基礎教育的接班人和傳播者,教學實訓《祖國頌》,可讓懷揣祖國園丁夢想的新青年在歌聲中重溫歷史經典,感受建國初期為祖國的繁榮騰飛,人民激情昂揚的建設熱情,頌揚新中國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意氣風發的美好前景,意境高遠,震人心魄。作品鮮明的民族風格和音樂表現力,充溢著對祖國的摯愛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歷經新中國成立初期、改革開放、偉大復興等不同時期依然經久傳唱、代代傳承。
創作于1991年,由喬羽作詞、徐沛東作曲的《愛我中華》,是為在廣西召開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大型文藝匯演而作的二段體主題曲,后編配為四部混聲合唱,呈引子+A+B音樂結構,成為眾多慶典、競賽的現代愛國題材優秀合唱作品,也是高師合唱教學實訓較為青睞的勵志作品之一?!稅畚抑腥A》整首作品具有歡快的舞曲風格,采用了廣西、云南等地少數民族的音樂音調,節奏激情律動,氣場熱烈奔放,表現出載歌載舞、全民競技、意氣風發的喜悅之情。作品引子部分即點題,以“愛我中華”為主題思想,口號式的堅定節奏和力量整齊而又響亮,凸顯強烈的民族自豪感。A段是全曲的主題段落,以重復疊加的音樂敘述,表現五十六個民族大團結的中華大家庭面貌,使作品的主題基調自然、樸實而又富有凝聚力,其間穿插著跳躍性的襯詞演唱,讓作品增添了生動的愉悅心境和歡樂場面的表現,更富有獨特的歌唱藝術表演魅力。B段是引子材料的擴展,也是作品振奮鼓舞的音樂情感表現,與A段旋律形成對比段落,節奏更加歡快熱烈,以每一樂句的開篇“愛我中華”帶出四句排比式的旋律,逐漸把音樂推向高潮,在作品尾聲以整齊劃一的堅定情感唱出愛國主義情懷,一氣呵成。
教學實訓《愛我中華》,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音樂特點,有著傳遞、宣揚全民積極參與體育競賽,提倡強身健體,發展文明、進步的文體娛樂事業等教學意義。高師學子肩負基礎教育的職業使命,培養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胸襟尤為重要,《愛我中華》具有積極的可貴的藝術影響力,在高師藝術教學上具有顯著有效、富有形象號召力的教學演唱效果。
3 情誼題材作品的倡導與引領
創作于1982年,由望安作詞、瞿希賢作曲的四部混聲合唱《飛來的花瓣》,以學生對教師節日的問候為主要情感線索,用飛來的信件傾訴對教師的深深思念與感恩,生動表達了師生間的美好情誼。歌詞是一首簡短而精致的美麗小詩,語言純樸、寓意深刻,表達了學生對教師的真摯謝意和崇敬之情。全曲為單二部曲式,呈A+B兩段體結構。第一樂段旋律第一樂句以比擬的手法描寫從大江南北紛紛而至的節日信件如花瓣般溫馨美麗,富有詩意。A段旋律以女聲領唱切入音樂主題,符合輕柔浪漫的音樂色彩,仿佛遠道而來的問候生怕驚擾辛勤耕耘的園丁,靜悄悄地來到她的身邊,形象刻畫出學生對教師的敬重之情。第二樂句中休止符的節奏音型,生動表現學生即將見到教師時的俏皮和欣喜的期待,形成情感表達的動態形象,輕盈深情、優雅得體。在歌曲第二樂段加入男聲,音樂呈現混厚莊重的合唱效果,逐漸進入歌曲情感高潮。B段依然由兩個樂句組成,從第一樂句寄來信件的問候,到第二樂句向教師送來優秀答卷,恰似寓意對教師諄諄教導、殷切期望的回應,進一步深化歌曲的音樂情感,令人遐想。
《飛來的花瓣》這一音樂作品生動刻畫了學生對教師的深切想念、敬意,情感細膩、純真,和聲從容、溫馨,形象表現出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無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濃濃師生情隨著音樂思緒不斷延伸,令人動容。倡導“尊師重教”良好風氣,需根植于高師培養方案的方方面面,合唱實訓作品《飛來的花瓣》以感恩教師、深情回報等藝術情感,影射平凡而又偉大的教師播撒希望的種子,滋潤禾苗茁壯成長,傾注滿腔熱血迎來累累碩果的金秋時節,彰顯教師職業的無上榮光,生動傳遞著春雨潤物細無聲的教學傳承,特別符合高師職業培養的教學方向與精神引領。
創作于1998年,由鄔??底髟~、李偉菘作曲的《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為中國動畫電影《寶蓮燈》的主題曲,該曲呈二部曲式結構,后改編成三部女聲合唱曲。作品根據中國神話故事內容而作,曲風蕩氣回腸,極具時空感。合唱編配現代律動,情緒激越跌宕,如清風一般流暢悅耳。曲調既有淡雅清麗而純真的美,又飽含深情不失大氣,彰顯青春氣息;詞意典雅優美,情真意切,凸顯沉香的孝道與堅韌。作品A段細致表現沉香對母親的刻骨思念,畫面呈現當夜幕降臨,疲憊至極的沉香沉沉睡去,母親在他心中不斷涌現,敘述了一段春夏秋冬、夢幻離別間的美好回憶,唱出了童真般的思念之情,真切感人。B段音樂從沉香的自身感受入手,音樂生動表現出母親時刻在他心中,仿佛從未走遠,能夠感覺到她的笑容、話語及溫暖的懷抱,旋律高揚又飽含深情,令人動容。
一首合唱作品的音樂情感,體現在演唱過程中對作品內在含義的充分理解和深刻體會上,并通過飽滿的激情詮釋出來[3]。這是一首多元素結合的歌曲,前半段抒情,歌聲千回百轉,后面加入現代感很強的節奏,使歌曲一下子改變風格,既婉轉又激昂,極富表現力?!断肽愕娜倭逄臁肥呛铣髌番F代音樂編配的代表佳作,其優美動聽的音樂旋律和深厚的音樂情感,以及富有律動的音樂節奏,將作品所蘊含的品質靈魂推至演唱者的心靈深處。生動刻畫大雪、驕陽、沙漠、急流等各種苦難,都無法阻擋沉香尋找母親腳步的感人畫面,其堅韌而執著的精神滲透著春暉寸草、舐犢情深的偉大情感,在教學演繹中極易引起藝術共鳴,深受廣大高師合唱實訓課的青睞。
4 結語
高師合唱教學實訓的思政教育以音樂藝術的影響特點,通過作品的主要內容和思想表達,在聲音色彩、和聲音響、情感表現等整體協作中引導學生理解、詮釋作品的真情實感,獲得優秀道德品質的價值引領,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在和諧融洽的學習合作中體現當代高師院校陽光向上的學生面貌、品行端正的教師風范和無上光榮的教師使命感,是一項很有實效的藝術思政教學實踐。
在合唱教學實訓作品遴選中,紅色經典抗戰題材的合唱作品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豐富、寶貴的史實教材,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和藝術性彰顯了革命抗戰時期合唱題材作品的無形力量,警醒著年輕學子珍惜革命先烈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年代,堅定民族凝聚力和斗爭意志,富有思政藝術教學號召力;愛國題材的合唱作品是貫穿我國建黨、建國、建業等各個時期的時代主旋律,以樂觀向上的音樂旋律和宏大氣場鼓舞、影響著廣大表演參與者,是高師合唱重點實訓教材,突出教師職業思政引領的教學效果;宣揚美好情誼、發揚傳統美德的合唱作品以生動的故事、感人的事跡以及高尚的精神品質鞭策著年輕一代珍惜親情友誼,感恩所給予的指導幫助,共同創建更加美好、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因此,在合唱實訓中,把思政教育融入作品教學,依附作品引導學生在學習演唱和表演過程中不斷增強自己的思想意識,愛黨、愛國、愛家、愛人民,有追求、有擔當,充滿熱情和希望,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快樂分享,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從而充分展示當代高師院校大學生正向、樂觀、積極的精神品質。
參考文獻:
[1] 王欣媛.激勵中華民族奮起的精神樂章:《黃河大合唱》在敵后[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5(3):118.
[2] 項福庫,蔣長清.近現代中國愛國歌曲賞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108.
[3] 陳瑩.淺談合唱教學與大學生人格美的塑造[J].新余高專學報,2005(8):114.
作者簡介:王渤(1970—),男,福建福州人,學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