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從病險水庫加固的主要措施和后期運行管護兩個方面進行研究,結合水庫病險加固工程常見問題,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通過壩體防滲與輸水建筑物進水口設計等措施,優化病險水庫加固成效,經由循環管理機制與生命周期技術、拓寬資金來源、構建安全檢測中心等運行管理舉措,促使病險水庫加固項目得以順利開展,為水庫功能的運作給予保障。
關鍵詞: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方法措施;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V69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6903(2022)07-0026-03
0 引言
為了保障人們的正常的生活和生產,應該加強對水庫的重視,水庫可以為我國人民提供水源,還具有防洪的作用,但在水庫的運行中,還會有一定的病害,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降低經濟效益的獲取,因此,應該加強對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施工的研究。
1 水庫病險加固工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前期工作深度不夠
湖南省自2008年以來大規模開展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由于工程項目多、任務緊,加之初期工程實踐經驗缺乏,水庫除險加固項目普遍存在批量生產、閉門造車等現象,對水庫的安全運行埋下了安全隱患。
1.2 除險加固措施不科學
很多的水庫管理人員沒有掌握水庫的除險加固技術,導致部分水庫的除險加固技術是不科學的,其過于盲目地進行整治,不但耗費了人力和物力,而且還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導致資源的浪費。部分水庫的除險加固手段方式還存在保守的問題,沒有發揮除險加固的作用,造成了資金的浪費,影響水庫的防治效果。因此,應該提升水庫的除險加固技術,提升水庫的安全性,增加水庫的除險加固效果。
1.3 后期運行管理較為滯后
目前,我國水庫的管理體制還存在較為僵化的問題,缺少靈活性,存在的人員較多,水庫的工作效率沒有達到理想效果[1]。在水庫的管理體制中,其內部的結構較為混亂,沒有清晰落實責任,實際的管理機制有待完善,經濟方面也沒有獨立的管理機制。在很多的小型水庫中,其管理人員并沒有專業的管理知識和專業技能,沒有學習和發展精神。水庫的工作人員也存在綜合素質不高的情況,其缺乏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難以更好地完成水庫管理的工作,影響水庫的安全運行。
2 病險水庫加固施工的主要措施
邵陽市是一個水利大市,擁有各類水庫1252座,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36座,小一型水庫229座,小二型水庫984座,其中主要為土壩。根據近些年的除險加固實例,土壩存在的普遍問題包括均以下幾種類型:滑坡、沉陷、腐蝕、裂縫、滲漏、垮塌以及白蟻病害等,造成以上危害的原因是大壩的料質量差,或者是由于碾壓工作沒有做好上下游的坡度比例設計不合理等因素。另外,水庫的輸水建筑普遍存在滲漏、坍塌,無法正常取水等問題。本次以壩體防滲及輸水建筑物處理措施進行分析。
2.1 壩體防滲措施
沖抓套井回填是一種垂直防滲技術,在實際應用時,需要先行在原有壩體內新建井口,而后在沖抓錐輔助下完成建井任務。在建井后,需要保證壩體具有多個孔位,而后在井內使用25 cm的黏土予以充填,隨著夯實工藝的應用,即可提升土層緊固度,自此達到深度防滲目的。與此同時,在此項技術助力下,還能抑制壩體滲流,確保在防滲處理后,可以增強原有壩體的抗滲性。此方法具有施工簡便、成本較低、適應軟土地基沉降變形能力強、壩體防滲效果較好等優點,適用于中、小型均質土壩、心墻壩的防滲加固處理。
特種粘土固化漿液是由粘土固化劑、粘土、水泥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組成的漿液。粘土水泥漿中加入一定量的特種粘土固化劑,固化劑中的無機鹽與水泥反應生成膠凝體充填在空隙中,能有效的堵塞滲流通道,從而降低滲透系數,且能一次性解決壩體、壩基的防滲加固問題。與傳統水泥粘土漿液相比,粘土固化劑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能夠符合節能要求,整體所用水泥量偏少,而且也不易產生水污染。同時,此類材料的適應性較強,并不需要選用特定材料,可秉承著就近取材的原則減少運輸成本。
在防滲加固處理中,也可以采用高壓旋噴工藝,利用鉆孔灌漿來提升壩體防滲性能。首先,施工人員可以在鉆孔作業中確定好需要加固的部位,其次在孔位處安裝鉆桿設施,擺放好噴嘴,利用高壓噴漿方式把混凝土漿料噴射在壩體上。此時能夠對壩體上破損的位置進行修補,建立新的防滲層。在漿料自然凝固之后,墻體的防滲性能相較之前會有明顯的提升。高壓旋噴工藝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條件要求低、耐久性良好的特點,在壩體的防滲加固工作中使用頻率較高。
在大量的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實踐中,又陸續出現了多種防滲方式,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完善,例如內坡鋪設土工膜加蓋粘土防滲,在部分工程中發現土工膜容易被損壞,后來在土工膜上澆筑混凝土,同時完善壩體下游側的排水設施,對小型水庫壩體滲漏處理效果較好。
2.2 輸水建筑物處理措施
大部分土壩原來采用的是壩下埋管方式放水,其普遍存在洞壁滲漏、坍塌、放水孔不易控制等問題,輸水建筑物不能正常放水,水庫的效益就得不到充分發揮,因此輸水建筑物的改造在水庫除險加固中至關重要。
壩下涵管改造普遍采用的方案包括封堵新建及開挖重建。開挖重建方案對于壩體填筑部分的要求比較高,否則將對壩體的安全運行造成嚴重隱患。因此當水庫兩岸有較好地質條件山體時,對壩下涵管經常采取封堵處理后新開隧洞,隧洞進水口通常采用的形式主要包括豎井式、塔式及臺階式等。
在對輸水建筑物進行防滲處理時,可以在進水口類型方面進行調整。在隧洞進口處挖掘豎井,加固內部壁面,井的頂部布置啟閉機械及操縱室(如圖1所示)。豎井式進水口的優缺點明顯,優點表現為抗沖擊性能良好,穩定程度高。缺點表現為開挖難度大,巡視工作量大,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塔式進水口是獨立于隧洞首部而不依靠巖坡的封閉式或框架式塔(如圖2所示),塔底裝設閘門,在塔頂設啟閉機室。這種型式主要存在受風浪影響大、需要較長的工作橋與庫岸或壩頂相連接、檢修困難等,常用于岸坡巖石較差且庫內水位變化較大的情況。
臺階式進水口(即分級臥管)是小型水庫中廣泛采用的一種方式,分級臥管斜躺在山坡上,建造成臺階式,臺階上面有一個一個地放水孔(如圖3所示)。該類型進水口上下兩端改造位置分別為蓄水位最高水位線、輸水涵洞接線處。至于進水口建設時設置的放水孔,應在閑置時進行密封處理,以免出現泄水情況。使用期間,可以隨著水位降低,逐層開啟放水孔。而且還要新增通氣孔,杜絕真空現象。但此種方式因孔口較多,易漏水,故分級臥管一般用于小型水庫和山圍塘。
3水庫運行管理措施
3.1 建立良好循環的管理機制
病險水庫的形成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歸納為人為因素,即水庫管理不到位或是日常維修不及時等,這就導致原本質量優良的水庫逐漸產生破損問題。因此,在加固施工中還需要建立閉環管理機制,實現良好的循環管理,自此確保水庫管理職責更加清晰化。一方面,在水庫管理工作中,應當設置責任機制,憑借管理職責的細化分配,保證每名水庫管理員,都能嚴格履行個人職責。此外,要求承擔水庫運行管理職權的管理員,在日常工作中應當加強巡視,隨時記錄壩體開裂以及滲水情況,并且及時上報險情。
另一方面,對施工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培訓。無論是水庫調度事宜還是水庫維修管理事務,都要嚴格遵照相關規定,及時為施工員、管理員、技術員召開職業培訓活動,以期在培訓中掌握專業知識,就此激發安全防護意識。另外,在加固施工中,管理員也要依據管理要求,對施工員錯誤的施工行為予以糾正,而且還要合理搭配施工資源,以便在良性循環中,切實維護水庫質量與水庫運行安全[2]。
3.2 進行大壩生命周期和安全技術的研究
病險水庫的維修與加固施工往往需要投入過多人力物力。為了延長水庫壩體使用年限,應當圍繞大壩生命周期,以生命管理技術嚴控水庫風險。水庫大壩趨于病險水庫發展中,會歷經老化、破損的過程。若施工人員能夠在病險水庫進展期間對其進行安全評價,依照評價結果提出安全防護策略,并且在水庫尚可保持正常運營狀態的情況下進行加固,有利于保護水庫完整度。另外,在判斷當前水庫存在潛在風險時,應立即組織施工人員實施加固處理,自此在維護生命周期原有安全等級之上,嚴控水庫風險,這也是病險水庫優化加固施工成效的關鍵步驟,應得到水庫管理團隊的密切關注。
3.3 保障工程順利施工
病險水庫加固工程的建設本身需要投入充足資金,要想確保該項工程的順利施工,理應拓寬資金來源。從往日工程施工成果可了解到:加固效果常受資金問題影響。一旦缺少資金保障,不但不利于購進優質加固材料,而且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聘用也會產生阻力。此時,除了可以在政府撥款項目上新設水庫除險基金外,還可以將此工程納入投資項目中,吸引社會資本力量,繼而提高資金儲備量,提升病險水庫修建質量。另外,對于資金來源的增擴,還應當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力下,逐漸形成專項資金,以免因缺乏施工資金,致使工程進度有所延誤。若資金充足,即可為除險加固事項的落實奠定夯實基礎。
3.4 構建安全檢測中心
為了更好地降低水庫病害率,應該加強對水庫的檢測,及時發現水庫的問題,優化水庫的發展。我國還沒有高超的病害水庫檢測技術,針對這項問題,應該進行安全檢測中心的建設,提升水庫的調度計劃,及時執行相關計劃,有效檢測水庫中存在的病害問題,及時做好水庫除險加固工作,提升水庫檢測質量,增加水庫安全性。除此之外,還應該建設相應的水庫區域的防洪通訊系統,促使水庫之間各個不同區域可以共享實際的水文信息,根據信息的實際情況進行防洪方法的制定,維護水庫運行安全,更好地抵御風險[3]。
在進行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中,還應該加強水庫運行管理,認識到自身的工作優勢并加以利用,進行有效的運行管理機制的建設,更好地進行經營工作,提升當地的經濟效益。為了水庫能夠更加長遠的發展,還應該優化工作人員的薪資水平,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加強水庫工作的科學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病險水庫進行加固處理時,若能聯合壩體防滲處理與進水口合理設計等措施,開展除險作業,即可獲得顯著的維護水庫安全的效果。同時,為了促使病險水庫在加固過程中擁有優良的養護條件,還應當從循環機制、生命周期、資金來源以及安全檢測中心等方面著手,確保病險水庫在前期加固與后期養護管理舉措下,實現穩定運行,為我國水庫項目的良性建設給予依托。
參考文獻
[1] 熊巖.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設計常見的問題分析[J].水利技術監督,2020(3):30-34.
[2] 葛均啟.水利工程病險水庫的加固設計探討[J].建筑技術開發, 2020,47(7):9-10.
[3] 張琳霞.夏縣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后運行管理方法的探索與思考[J].山西水利科技,2019(3):85-86+92.
收稿日期:2022-03-01
作者簡介:李敏(1987—),女,湖南臨湘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工作、水工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