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丹丹
摘 ?要: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新型媒介的興起。在新媒體技術發展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深受影響,新媒體的發展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交際,是大學生掌握新知識信息、認識大千世界的重要途徑。媒介素養是大學生必備素養,媒介素質是大學生必備素質,關系到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辨別能力以及認識方法。高校應將大學生媒介素質的培養放在首位,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積極開展媒介素質的實踐教學活動,讓大學生合理運用新型媒體工具,以科學的方法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培育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根據新媒體發展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指出有效的路徑,有效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媒介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19-0095-04
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渠道廣、信息內容豐富等特點。新媒體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利用信息設備隨時傳遞和接收信息,其中信息的傳播具有自主性和即時性。在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都會利用新媒介獲取不同方面的社會資訊,面對各種不同的信息,由于大學生的辨別能力還不完善,難以產生準確的判斷力,不利于完善學生的心理認知系統。所以,在新時代高校的教學中,應全面增強對學生媒介素養的培育工作,嚴格規范學生,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思考能力,促進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
一、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的重要意義
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構成了復雜的網絡環境,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主動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媒介素養是指當大學生在面臨各類不同信息問題時所顯示出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選擇能力、反應能力、認知能力、創造能力等。媒介素養是新時代人們所具備的基本能力,具體涵蓋了對新媒體工具的使用和新媒體知識的了解,學習和傳播信息的技能等。
(一)有利于使大學生合理利用媒體工具
大多數大學生對移動互聯網的利用率較高,但對互聯網中學習資源的使用率較低,過度使用互聯網的娛樂功能,把大量時間浪費在了上網娛樂中。實際上互聯網不僅具有娛樂功能,還是非常好的學習工具,互聯網擁有豐富且龐大的學習系統和資源,學生可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學習,可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學習方法,如若合理運用,網絡可成為大學生最高效的學習工具[1]。所以,要培養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指導大學生科學合理地利用網絡,明晰手機網絡的使用時間和地點,嚴格約束自己,不僅有利于身心健康,還能更好地使其正確利用網絡資源,從而掌握符合網絡時代發展的學習方法。
(二)有利于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媒體信息
大學生被龐大的信息系統所包圍,要提高大學生的理解、分析、辨別信息對錯的能力,形成批判思維,讓其更好地分辨信息。面對各種不同的信息,大學生應掌握新媒體的特點,熟悉新媒體篩選、制作和發布信息的機制,讓大學生辨別良莠信息。在面對不良信息時,要時刻保持清醒,構建正確的認知,不聽信謠言并且不隨意傳播。通過對信息的選擇,可培養大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媒體信息,提升媒介素養。
(三)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思辨能力
價值觀是大學生素養的重要內容,大學生的素養養成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大學期間,大學生思想觀念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影響,家庭的影響逐漸減弱。大學生對社會的了解較少,主要通過網絡中的信息來評價社會,若大學生不具備媒介素養,則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缺乏客觀理性的判斷,難以形成正確的觀念。媒介素養有助于學生提升自主思考和分辨能力,能幫助大學生更全面地了解社會,使大學生更清楚地分辨各種信息。具備信息分辨能力的大學生能更好地抵制各種不良言論,形成對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2]。
二、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提升面臨的困境
(一)大學生過度依賴新媒體內容
新媒體平臺具有來源廣泛、內容豐富的優勢,且信息獲取更加簡單方便。新媒體中的信息內容豐富多樣,受到大學生的喜愛。新媒體的信息傳遞具有互動性和即時性特征,可吸引大學生參與到信息的傳遞與分享中,并滿足其好奇心。在現階段的高校校園內,大學生對以往媒體傳播形式,如廣播、電視、書籍和報紙等接觸較少,大部分大學生每天對新媒體的使用時間逐漸增加,長此以往,部分大學生的自我約束力越來越差,容易沉迷在網絡世界中,對新媒體平臺會產生過度依賴。在新時代的高校內,校園網已普及[3]。在宿舍中,有些大學生會沉迷游戲;在課堂中,有些大學生會玩手機消耗課堂時間,有些學生不愿意記筆記,通過拍照的方式記錄重點知識,課下往往對其置之不理。部分大學生在課外也不愿閱讀經典書籍,僅通過手機了解碎片化知識。
(二)大學生對媒介信息的認知不足
在新媒體時代下,部分媒體對一些新聞大肆炒作,為博取流量和熱度故意夸大其詞、扭曲事實,報道一些虛假且低級趣味的不良信息,對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嚴重制約著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影響大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養成。新媒體平臺缺乏嚴格的標準和要求,難免會出現一些魚目混珠的信息。大學生正處于正確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新媒體中的信息缺少判斷力,難以分辨信息的真假。若大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誘導,可能會過分追求物質利益,并沉迷其中,阻礙其成長成才。
(三)大學生媒介道德法律意識淡薄
媒體道德與法律意識是評價當代大學生媒體素質的主要標準,優秀的媒介道德意識是構建良好媒介環境和增強大學生成才成長的主要保障。部分大學生對網絡信息難以分辨是非善惡,對網絡道德方面的認知容易產生差錯,對于一些不道德的網絡行為也不能做出全面正確的分析,對網絡規范要求沒有清晰的認知。大學生對媒介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認知缺乏,對于網絡犯罪、侵犯著作權等雖有一定的認知,但法律意識尚不健全。大多數學生對我國最新頒布的規章制度了解得不透徹,學生雖然有客觀認識,但由于新媒體平臺中的低俗化、商業化、娛樂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對事物缺乏正確認知,難以提升大學生的道德與法律意識。
三、新媒體的特點
(一)新媒體信息來源廣泛,內容多元
新媒體平臺蘊含的大量資訊與內容,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青睞。新媒體融合了圖片、視頻、文字等信息,大學生可隨時了解所需信息,新媒體具有多元化特征,信息具有豐富性和廣泛性特征。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的發展需求,他們通過利用微信、QQ、公眾號等新興媒介平臺,掌握自己所需的學習資源、書籍、電影等內容[4]。在新媒體中,大量的信息資源一方面能幫助大學生掌握知識,了解世界各地的新事物和新思想,開拓其視野和思維;另一方面會將大學生置于紛雜的新媒體環境中,使其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對一些缺乏分辨能力的大學生產生影響。
(二)新媒體信息接收方便快捷
伴隨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的傳遞途徑不再僅依賴于固定的新媒體設備,手機、電腦在大學生中的使用頻率非常廣泛,基本每人一部手機,以便隨時隨地接收最新的信息以及各類網絡資訊。智能手機作為最受大學生歡迎的上網設備,可以觀看各類視頻和電影,方便線上學習,還能與朋友、家人、教師隨時交流,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信息的接收更為方便,能有效幫助大學生獲取更多學習資源,也可利用課余時間在網絡中了解各種資訊。在新媒體環境下,移動網絡儼然成為大學生掌握新知識、關注時事熱點、分享信息和心情的重要平臺。
(三)新媒體參與度高,互動性強
新媒體平臺的信息傳遞為大學生創造了信息獲取和反饋的途徑,豐富多樣的新媒體平臺讓大學生成為信息的主要傳播者,從而能夠對信息實現二次傳遞,增加消息傳遞的有效性。大學生一方面是新媒體信息的主要接收者,利用網絡平臺發布信息,對發出的信息做出評價和反饋,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觀點;另一方面,大學生利用新媒發布各類訊息,廣泛活躍在網絡平臺中,如微博、抖音、微信等,在網絡平臺中分享心情、生活和新鮮事物已成為大學生的常態。網絡為大學生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拓寬了大學生的眼界,增進了大學生與社會的參與性和互動性。
四、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提升策略
(一)創新德育理念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但高校教育具有多元化和立體化的特征,除了校園教育外,社會教育也對人才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特別是在高校階段,新媒體信息隨時隨地都影響著大學生的思考方法與行為習慣。新媒體對大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媒體的種類、規格、信息量和覆蓋率都急劇上升,目前,高校還缺乏對大學生進行新媒體的指導和系統培訓,難以滿足信息時代的發展需求,也難以培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在高校的教育實踐中,正確思想觀念的教育不應只靠單純的語言灌輸,要采用新穎的教育方式,將媒介教育融入德育中,優化和革新媒介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進一步發揮媒介教育的道德教育優勢,培養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使其能自覺抵抗社會不良信息的危害,切實增強德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增設媒介素養提升課程,提供良好的媒介環境
當下,我國新媒體素養方面的教育工作仍處在初期摸索階段。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真實情況進一步優化更新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在課堂教育中,高校應設立專門的媒介素養課程,采用科學的教學理念,優化學生的品德心理結構,為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營造更加清朗的教學氣氛。在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前提下,高校還應建設專業的師資隊伍。其中新穎的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內容、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也是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的重要標準,這也是大學生是否正確認識、進一步掌握媒介素養的主要前提[5]。如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構建自由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大學生對新媒體有全面的了解。教師應借助新媒體,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三)建立新媒體平臺,加強實踐教育
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高不僅需要理論知識的引導,還應進行新媒體實踐教育。在新媒體時代,大學媒體平臺的建立也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新媒體技術已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中,高校應開展新媒體實踐教育,將媒介素養的有關知識逐步融合至學生成才成長中。要想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就必須要在自由、和諧、開放的教學環境中進行,暢通的信息交流環境也是增強大學生素質的重要保證。高校應注重自身新媒體平臺的發展,若擁有較高的關注度和粉絲量,將會在一些熱點事件討論中有話語權,亦能更好地引導大學生朝正確的方向發展,在無形中滲透了媒介知識,增強大學生的媒介素養。
(四)大學生加強自我調控,提升媒介素養
新媒體訊息的獲取具有開放性、即時性等特點,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逐步與新興媒體相融合,新興媒介也更加市場化和商業化,獲取利益成為了部分新興媒介的主要目標。在新媒體時代,過分注重經濟利益導致新媒體的負面影響和不良信息涌現,而市場上對新媒體信息的把握力也越來越弱[6]。所以,大學生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的鑒別能力和媒體認知能力。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大學生的鑒別能力。第一,玩網絡游戲的時間要適度,不能過分縱容自己。高校應將媒介素養教育落到實處,將提升學生媒介素養作為首要任務,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媒介素養知識,并開展實踐教育,將課堂教育與實踐緊密連接。教師應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引導大學生之間組成學習小組,互相幫助,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如此,不僅能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得到相應的鍛煉,還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第二,教師應引導大學生文明上網,增強其網絡安全意識,提升自身對新媒體信息的分辨能力,避免被不良信息所影響,做一名合格的網絡公民。大學生還應重視時間觀念,規劃好自己的業余時間,讓新媒體成為自己成長和發展道路上的得力助手。第三,大學生應與同學、朋友和老師多加交流,并通過閱讀的方式增強自身素養,參加實踐活動,鍛煉交流能力。第四,大學生應嚴格約束自己,應增強自律意識,要經常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調控,提高自身的修養,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良好的媒介素養。
(五)凈化校園媒介環境
環境可改變學生行為與意識。新媒體視域下,媒介環境已成為學生成長生活的重要環境,學生行為與意識極易受其影響。因此,強化對新媒體平臺的監督與管理,凈化媒介環境,在提升學生媒介素養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前,網絡詐騙、不良信息等層出不窮,極易引發部分學生效仿,不僅會對社會風氣產生了不良影響,還直接阻礙學生媒體素養的提升。高校應選擇海量網絡信息中真實、有益的信息,依托本校新媒體平臺輸送給學生,揭露網絡中的不良行為,通過剖析網絡不良行為的本質、引導學生以辯證思維看待問題推動學生規范自身行為模式,強化媒介環境對學生的正面影響,為學生面對信息沖突時自覺識別、選擇正確內容夯實基礎。高校還應著力打造一支具有較高綜合素養與過硬專業能力的新媒體工作隊伍,由其及時轉達校園文化現狀與社會動態,以真誠平等的態度與學生溝通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強化學生網絡信息辨別能力,引導學生以辯證思維剖析問題,進一步強化學生不良信息抵制意識與能力,切實提升學生媒介素養。
五、結語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高校在開展教育工作時,要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加強對新媒體的管理和監督工作,為大學構建自由、和諧、清朗的新媒體環境,使大學生能夠將自身的媒介意識和社會發展相結合。社會也應倡導共建適宜的新媒體環境,合理管控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引導大學生正確上網,培養大學生的主觀意識,引導其遵循客觀事實,完善大學生的品德心理結構。在教學中,教師也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媒介意識,凈化媒介環境,助力大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倪倩茜.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媒介素養及提升策略研究與實踐[J]. 傳播力研究,2019,3(06):165.
[2] 張靜,唐添慧.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提升策略[J]. 科技傳播,2021,13(06):93-96.
[3] 常凌翀. 智媒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及提升路徑研究[J]. 新聞論壇,2020(03):85-88.
[4] 穆林娟.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及提升途徑——基于某職業院校的實證調查[J]. 僑園,2019(09):173-174.
[5] 潘敏. 新時代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4):31-33.
[6] 倪倩茜.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媒介素養及提升策略研究與實踐[J]. 傳播力研究,2019,3(06):165.
(薦稿人:郭璐璐,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