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態(tài)語言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加強生態(tài)語言學在英語語言學教學中的實踐,有利于提升英語教學質量。當前高校英語語言學的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較大等,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了英語語言學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結合當前存在的教學問題來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策略,從而提升教學水平。因此,本文就對生態(tài)語言學背景下的英語語言學教學問題以及具體的教學實踐方法展開研究。
關鍵詞:生態(tài)語言學;英語語言學;問題;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王媛(1987.09-),女,陜西榆林人,西安石油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和語篇分析等。
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加強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標。生態(tài)語言學,是當前教學的創(chuàng)新方向,也是一種新的教學思想,通過加強生態(tài)語言學在高校教育中的運用,對于提高教育效果,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人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師在開展英語語言學教學時,應當加強對生態(tài)語言學的研究,并且將生態(tài)語言學的特點運用到英語語言教學中,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基于生態(tài)語言學背景,教師在開展英語語言學教學時,要注重分析當前英語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問題來制定策略,進而更好地推動英語語言學教學的發(fā)展。
一、生態(tài)語言學的概念
隨著我國學者對于語言學的研究,逐漸提出了生態(tài)和語言之間的關系,通過從自然生態(tài)的角度來對語言教學的實質進行詮釋,因此產生了生態(tài)語言學概念。生態(tài)語言學,重視的是自然生態(tài)的特點,也就是說在開展語言學教學時,要學會從生態(tài)的角度開展,從而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在英語語言學教學中,生態(tài)語言學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學認知和模式。目前我國對于生態(tài)語言學的教學還處于研究階段,總結出生態(tài)語言學教學主要具有三方面的特點:第一,生態(tài)語言教學的教學模式更加新穎獨特;第二,生態(tài)語言學對于當前的語言學知識進行了優(yōu)化和完善,進一步提高了語言學教學的層次性和鮮明性;第三,生態(tài)語言學教學,不僅強調要提升教學質量,更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基于生態(tài)語言學背景下,教師在開展英語語言學教學時,應首先充分分析當前語言學教學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生態(tài)語言學的教學特質和影響,來制定更加恰當?shù)慕虒W措施,進一步提高語言學的教學效果。
二、生態(tài)語言學背景下英語語言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英語語言學師資力量不足
當前高校英語語言學的教學處于生態(tài)失衡的狀態(tài),導致語言學的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所以基于生態(tài)語言學的背景下,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當前語言學教學存在的問題,然后才能制定更加恰當?shù)慕虒W策略。當前,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大部分高校在開展英語教學時,都采用大班的教學模式,但是依然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在大學低年級,特別是大學一二年級時,英語教學任務十分繁重,教師需要面對數(shù)量較多的學生,因此開展大班教學雖然確保了英語教學的教學課時,但是教師缺乏足夠的精力去兼顧每一位學生,因此不能有效提升學生整體的英語水平。而且大班的教學模式,學生數(shù)量過多,教師管理學生的難度也會隨之增加,因此難以控制課堂學習紀律,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部分英語教師還要擔任英語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因此教學壓力較大,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正是因為教師的教學壓力過大、教學時間過長,導致英語教師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開展科研,導致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得不到及時提升,進而影響自身的教學素質,甚至影響整個教師隊伍的素質水平。
(二)英語語言學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要加強生態(tài)語言學的特點在英語語言學教學中的滲透,做好課程的設置安排,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十分重要,但是當前的課程安排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學方式也過于單一。在進行課程設置安排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內容設計,但是許多高校在設計英語語言學教學內容,都是采用精讀課的方式,容易忽略學生的聽力和口語練習,導致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不高。而且精讀課一般都是采用綜合課程的形式,雖然能夠加強對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依然只是注重學生語言知識內容的學習,缺乏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就很容易造成“啞巴英語”。當前高校英語語言學的教學方式也較為單一,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升。在開展英語語言學教學時,許多教師都是采用傳統(tǒng)的被動式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然后通過發(fā)布學習任務的方式來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死板,也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背誦英語單詞語法等內容,不利于提升學生整體的英語水平。此外,教師在開展英語語言學教學時,也缺乏實踐教學,導致學生的英語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和學生的交流互動,不能及時了解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難點,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的疑惑越積越多,進而影響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三)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過大
當前許多高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過大,從而對教學效果造成影響。隨著高校的擴招,當前大學生的數(shù)量不斷增多,高校只能采用大班的教學模式,但是大班的教學方式很難實施各種教學互動,因此影響了教學效果。而且大班的教學模式,學生數(shù)量過多,教師很難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導致教師不能準確地掌握當前學生的語言掌握情況,從而影響教學內容和計劃的調整。而且大班的教學模式,課堂紀律得不到保證,許多學生會不認真聽講,甚至會出現(xiàn)干擾課堂紀律的現(xiàn)象,從而影響其他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由于高校學生數(shù)量增多,所以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也會存在較大差異,而這種差異也會直接影響學生后續(xù)的英語學習,進而導致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不斷拉大,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出現(xiàn)了不同的層次,影響了教學活動的實施,導致教學效果低下。
三、生態(tài)語言學背景下英語語言學的教學實踐方法
(一)樹立生態(tài)教學理念
基于生態(tài)語言學的背景開展英語語言教學,教師要樹立生態(tài)教學理念。第一,教師要注重維持自身的素質平衡,也就是說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自我學習,注重自我素質能力的提升,確保英語語言的教學水平。第二,為了進一步維持自身的生態(tài)平衡,在開展英語語言學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自身職業(yè)態(tài)度和工作心理的培養(yǎng),必須要樹立正確的職業(yè)態(tài)度,要用高度的責任心來開展教學,用更加平和的態(tài)度來和學生進行溝通,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第三,在開展英語語言學教學時,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要學會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制定更加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進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奠定重要的學習基礎。在教學中,教師還應當全面貫徹素質教學,加強英語語言教學和育人之間的結合,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最后,教師要制定生態(tài)化的教學內容。要借鑒生態(tài)語言學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強調英語言教學的意義,完善生態(tài)化的教學內容。比如,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制定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如播放學生喜愛的英語歌曲,放松學生身心的同時,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跟唱英語歌曲,讓學生在跟唱中鍛煉自身的英語口語能力。
(二)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師資力量直接影響著英語語言學的教學質量,因為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直接執(zhí)行者,其素質水平會直接影響教學水平,因此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至關重要。第一,作為英語語言學的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要注重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能夠運用專業(yè)的知識來開展英語教學,提高教學的專業(yè)性。此外,英語教師在工作中也應當了解當前社會對于英語人才的新要求,結合要求來調整自身的知識體系,從而制定更加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教學內容,切實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第二,英語語言學的教師要加強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轉變,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認知。教師要結合時代發(fā)展來樹立創(chuàng)新的教學意識,學會豐富教學內容,制定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注重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體地位,學會運用生態(tài)語言學的要求來開展英語語言教學,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第三,教師要加強英語語言的實踐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教學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指導學生運用所學英語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教學的實踐性。最后,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積累,更要學會總結反思,分析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然后結合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來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確保整體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要基于生態(tài)語言學的背景來分析當前英語語言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并且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學習,分享經驗,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為提升英語語言教學水平奠定重要的知識基礎。
(三)豐富教學模式
為了更好地將生態(tài)語言學的精神和內涵展現(xiàn)出來,在開展英語語言學教學時,教師要加強對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而提升英語語言的教學質量。第一,教師要加強開展互動式教學,在課堂上教學中,要注重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英語語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和消化課堂所講內容,避免出現(xiàn)“一言堂”的現(xiàn)象。而且通過開展互動式教學,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考意識和自主意識,對于提高學生整體的英語學習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教師要加強媒體在英語語言教學中的應用。教師要善于運用互聯(lián)網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來開展教學,進而將英語語言學的教學內容通過更加立體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第三,教師要加強自然生態(tài)教學模式的開展。在開展英語語言學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學生更好地融入生態(tài)自然環(huán)境中,借此來感受英語語言學的魅力。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草地,讓學生就草地這個生態(tài)環(huán)境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來開展對話。最后,教師要加強合作教學的開展。針對當前學生英語基礎水平差異較大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來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從而更好地取長補短,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在進行小組分組時,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分別選擇英語水平高中低三個水平的學生共同組成一個小組。比如六人的小組中,應當有兩人的英語水平較高,兩人的英語水平一般,兩人的英語水平較差。通過組成互補的小組,來進一步加強組內的補充學習。
(四)加強多元化評價
基于生態(tài)語言學背景下開展英語語言學教學,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采用更加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更加綜合全面的評價。傳統(tǒng)的考試評價方式會導致學生在考試之前采用突擊背誦學習的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或許能夠幫助學生通過考試評價,但是不利于提升學生整體的英語水平。所以,教師要加強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比如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價,結合學生的課堂發(fā)言情況、課堂實踐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價,也借此來鍛煉學生的英語能力。在評價中,教師要加強肯定評價,進一步發(fā)揮評價的鼓勵作用,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亮點,并及時表揚,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為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奠定重要的基礎。
總而言之,基于生態(tài)語言學的背景來開展英語語言學教學,教師應當運用生態(tài)語言學的特點,構建更具生態(tài)特點的教學環(huán)境,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制定生態(tài)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提高英語語言教學質量的同時,又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在開展英語語言學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生態(tài)的教學理念,也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素質能力,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加強教學評價方式的多元化發(fā)展,從而更好地推動英語語言學發(fā)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
參考文獻:
[1]李佳.生態(tài)語言學背景下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的困境及對策論析[J].科教導刊,2022(2):115-117.
[2]阿依努爾·阿不都熱西提.關于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的反思探析[J].校園英語,2021(14):10-11.
[3]王涵.生態(tài)語言學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學困境與措施[J].文學教育(下),2020(10):109-110.
[4]張岳健.生態(tài)語言學背景下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困境與措施[J].海外英語,2020(1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