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插圖是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文本內容緊密聯系。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圖,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從插圖中預測文本的主旨大意,還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同的學生對插圖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角度、多維度地發掘插圖中的信息點,培養學生多維度觀察的能力,并猜測插圖帶給我們的信息。
關鍵詞:插圖;文本解讀;深度學習
作者簡介:楊萍,西工大附中分校。
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時間關系,經常忽視對插圖的解讀,直奔主題,忽視了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更談不上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都很困惑,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首先,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對于不同的插圖要設計不同的問題,盡量設計開放性問題,從而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賞析插圖,描述插圖,讓學生走進文本深處,與文本對話,提高他們的文本解讀能力,以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標。其次,引導學生多角度、細致入微地觀察課本中的插圖,比如插圖中有多少個人物、發生了什么事。
對于深度學習理論指導下初中生英語閱讀課學習的研究,有助于消除英語課堂教學知識本位的異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觀點、新的體驗、新的價值觀,摒棄的是單向的、機械的無鮮活情感經驗的知識堆積,有助于改變學生英語閱讀課上低效學習的現狀,促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性發展。只有學生達到深度學習,才能主動參與真實的、個性的、有意義的情境學習,通過感知與理解、批判與質疑、抽象與思辨、體驗與感悟升華自我。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在新課標中對教學目的和教學意義有了進一步闡述,并要求初中英語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英語核心素養為中心。自深度學習理論被引入我國以來,以深度學習理論為指導的研究在各個領域廣泛開展,以深度學習理論為指導的教學策略也相繼開展。但在初中英語閱讀策略教學方面,以深度學習理論為指導的研究尚不多見。初中英語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只是淺層次的學習,無法讓學生深刻理解清楚閱讀文本中的深層次意義。因此,本文從深度學習視角展開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相關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在于: 第一,通過提出深度學習視角下的英語閱讀策略,能夠有效地通過深度學習串聯起學生的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和語言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 第二,本研究并提出以深度學習理論為指導的閱讀教學策略改進對策,嘗試解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讀不懂、理解膚淺”的問題,嘗試為初中一線教師提供基于深度學習理論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并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
課本插圖是指穿插在英語教材中為文字提供背景信息或者對文本內容進行解釋、表征、補充等作用的圖片,是英語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進一步解讀課本插圖的內涵,本文將從以下方面作詳細說明。
一、以圖促學,讓文本解讀趣味化
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含有大量插圖,通過插圖可以培養學生的多維觀察能力,從而解讀插圖中所涵蓋的信息。這樣可以讓學生學會觀察,從細微處著手,猜測文本大致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借助插圖,發散學生思維
插圖是我們解讀文本的首選,通過插圖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根據圖片中的人物、環境,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推斷出五個W(Where、Who、What、When、Why)和一個How。通過思維導圖,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預測文本的大致內容。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1中的插圖為例,讓學生賞析其中兩張插圖,并對文本內容進行預測,第一張圖告訴了讀者什么呢?What can you see? Where is she? Who is she? What is she doing now?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What is her mood? Is she happy or sad? 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滑翔傘、大海、天氣晴朗等信息,教師讓學生圍繞圖片細節發散思維,預測文本大致內容。然后讓學生再仔細觀察第二幅插圖,讓學生對比兩幅插圖有什么不同。學生可以多角度、多方面進行比較,比如天氣情況、所處地理環境、想象作者的活動等。通過對比插圖,可以知道第二幅插圖中天氣不是很好,霧氣騰騰,看到了山脈,推斷出作者當時所處的地理環境應該是在山里,作者有可能是去爬山了。然后對比作者兩次不同的活動,可以推斷出作者在寫自己的旅游日記。
三、借助插圖,加深理解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3文本插圖為例,筆者讓學生仔細賞析這幅插圖,從人物、交通工具,再到周圍環境、湍急的河流,引導學生預測這兩個男孩所處的環境,再引導學生猜測:這兩個男孩為什么要乘坐這種繩索過這湍急的河流呢?他背著書包是去上學還是放學回家呢?難道他們不害怕掉下去嗎?為了更好地預測文本,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作者通過插圖想告訴我們什么?通過插圖,我們會產生哪些情感共鳴呢?由于地處山區,沒有橋,也沒有船,孩子們上學非常困難,只能乘坐滑索上下學,雖然山區孩子上學的交通工具極其簡陋,存在安全隱患,但是他們積極樂觀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插圖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賞析插圖,可以提高學生的解讀能力。一方面,插圖可以使文字形象化。另一方面,插圖還可以起美化裝飾作用,圖文并茂,充實課本的內容。但最重要的是,它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課本插圖就是對文本內容的預設、解釋及補充。課本插圖是英語學習的寶貴資源,教師應利用插圖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10 中的插圖為例,在插圖中可以看到一個小女孩正在吹蠟燭,在她的面前有一個大蛋糕,蛋糕上有七根蠟燭。背景圖中,可看到好多小朋友聚在一起共同慶祝這個小女孩的生日。如此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猜測不同國家過生日的風俗習慣。在中國,人們過生日要吃“long noodles and eggs”, 這意味著“a symbol of long life and good luck.”,這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人過生日的方式,也使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課本插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插圖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8文本插圖為例,書中給出了三幅插圖,筆者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對比這三幅圖,并讓學生找出三幅圖中的異同,看看每幅圖都有哪幾條街道,假如你是圖中的人物,你怎么走才能到達目的地。在第一幅插圖中,學生會看到North Road,還有周圍的服裝店、郵局、圖書館、酒店、公園。在第二幅插圖中,學生會看到Bridge Road,周圍建筑物有超市、郵局、動物園、銀行。在第三幅插圖中,學生會看到Center Street,周圍建筑物有醫院、書店、超市、公園。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感知、體驗、歸納、總結,最后讓學生畫出路線圖。通過插圖,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五、課本插圖具有直觀形象性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9的文本插圖為例,在三幅不同的插圖中,可以直觀形象地看到三個人的長相是完全不同的,無論是發型、身材、身高還是衣著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幅插圖的男士留著黑色長頭發,穿著咖色的T恤衫、棕色的褲子和灰色的鞋;第二幅插圖中的男士又瘦又高,留著黃色的卷發,穿著藍色的T恤衫和深藍色的褲子,白色的鞋;最后一幅插圖中的男士又矮又胖,留著黑色短直發,穿著灰色夾克衫、黑色褲子、黑色的鞋。通過這三幅不同人物的插圖,筆者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他們的描述是不一樣的,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課本插圖讓學生樂在其中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6“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 A 1a中的插圖為例,圖片中的美食以及不同的人物角色,讓學生似乎置身于美食派對中,學生間互相談論飲食愛好,談論食物的顏色、大小、形狀,樂在其中。插圖能夠較快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語境中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實現英語生活化,生活英語化。
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6“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Section A中的插圖為例,共四幅插圖,每一幅插圖都描繪的是中國傳統民間故事。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四幅插圖,啟發學生說出每一幅插圖所要表達的含義,以及每一幅插圖的背景知識。比如,第一幅插圖是關于后羿射日的,詢問學生:從插圖中能看到幾個太陽,這幾個太陽有什么不同?后羿為什么要射日?當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呢?鼓勵和引導學生用英語講述中國傳統故事。第二幅插圖是關于《西游記》的,讓學生談談《西游記》中的人物角色,從這些不同的人物角色身上我們會學到了什么。第三幅插圖是關于女媧補天的,筆者問學生:你們猜猜女媧為什么要補天?她用的什么方式方法?她成功了嗎?第四幅插圖是關于愚公移山的,可以讓學生猜猜:愚公多大年紀了?他為什么要移山?他和誰一起移山?他最后成功了嗎?雖然只有四幅插圖,但是這些插圖讓學生沉浸在四個民間故事之中,深挖插圖背景知識,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從淺表學習走向深度學習。
插圖是英語課本中寶貴的學習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運用插圖進行教學,利用插圖的故事情節、色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的英語閱讀進行有效指導,以強化教學效果。同時,插圖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文本。總之,有效利用課本插圖對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成效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高瑋潔.初中英語教材插圖效應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
[3]冷佳青.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進探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7(10):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