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積極關注學生的思想、學習、心理等變化,通過加強正面宣傳、講好在黨的領導下人民齊心抗疫的生動故事,創新活動載體、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解決實際困難、培育大學生健康向上的積極心態等路徑,高質量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常態化疫情防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階段,各級教育部門紛紛行動,把疫情防控當作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積極順應這一趨勢,因時制宜、應時而動、順時而進,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教育載體,強化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一、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成果。當前,疫情防控轉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重要階段。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對常態化疫情防控有足夠的認識,充分認識到疫情帶來的挑戰。一方面,從大學生的認知角度看,他們正處于從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轉變的階段,對周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但又缺乏辯證思維和理性分析能力,容易產生非此即彼的認識,也容易被錯誤觀點所誘導。另一方面,從社會環境看,互聯網飛速發展,已成為各種思想交流碰撞的重要平臺。大家對疫情防控的認識存在差異,導致各種觀點紛紛在網絡上傳播。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是網絡。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大學生難辨真假、不明就里,對一些問題缺乏正確的價值判斷,很容易被誤導。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跟上形勢發展。首先,要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深化對“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的認識,切實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其次,要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每一個個體應肩負的時代使命,充分認識到災難面前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人人都是戰斗員、志愿者。最后,要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到生命的珍貴,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尊重生命、愛護生命,從而更加珍惜青春,珍惜學習機會,全面發展自我,提升綜合能力。
二、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各高校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停課不停學”,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與第一課堂、第二堂課的有機融合,堅定了大學生抗擊疫情的信心。但是,面對疫情在全球日益擴散、在國內多點暴發的嚴峻環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新的挑戰。
一是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容易產生波動。疫情打破了高校原有的教學秩序,學生關注疫情變化,這本身無可厚非,但由此產生了一些認識問題。比如,當一個地方出現新的確診病例時,如果由于種種原因,相關信息無法及時公布,各種網絡信息就會滿天飛,甚至網絡謠言也甚囂塵上。再比如,有些大學生不理解為什么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大學生每天面對海量信息資訊,缺乏網絡信息篩選、辨識能力,其思想認識容易產生波動。
二是大學生學習效率有所下降。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網課一度成為主要授課方式。但網課的局限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互動交流和答疑解惑方面存在缺陷。調查發現,部分大學生由于缺乏自律,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不能適應線上教學,在缺少有效監督的情況下開始不斷放任自己。從考試的情況看,由于課上不認真、課后不消化,一部分大學生學習成績明顯下滑,甚至出現考試態度不端正的現象。
三是大學生身心問題日益突出。面對反復的疫情,部分大學生感到害怕,情緒開始變得焦躁。尤其在畢業季,部分畢業生受到考研和就業等因素的影響,心理壓力過大。調查顯示,大四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概率不低于剛入學的新生。疫情期間,大學生除了必要的活動,基本上長期居家生活,缺乏足夠的身體鍛煉和戶外運動,導致身體素質不斷下降。
三、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
疫情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在考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對挑戰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覺以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為遵循,迎難而上、順勢而為、化“危”為“機”,以實際行動踐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立德樹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要加強正面宣傳,講好在黨的領導下人民齊心抗疫的生動故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擊疫情斗爭,是最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材,是最感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面對疫情,14億中國人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國共產黨人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詮釋得淋漓盡致,14億中國人民形成了眾志成城、團結一致抗擊疫情的磅礴偉力。在舉國抗疫斗爭中,涌現出太多令人感動的抗疫故事,這些真實的故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鮮活、最生動的案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堅定有力地講好各條戰線上的抗疫故事,為大學生上好校園思想政治大課,打造、宣傳疫情防控中涌現的正能量的“人、事、物、情”,用一個個鮮活案例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思考、比較、分析、判斷,進而樹立家國情懷,明確堅定跟黨走的政治選擇和勇擔時代責任的價值選擇,并將這份愛國、愛黨之情轉化為努力學習的動力。
二要創新活動載體,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疫情防控中涌現出的育人元素主要包括愛國主義、家國情懷、抗疫精神、民族精神、職業道德、團結互助等。要努力創新活動載體,將這些育人元素滲透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思政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要發揮好課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將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結合起來,把偉大抗疫精神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講好疫情防控這本“時代教材”。要充分利用“報、網、微、端”等各種宣傳載體,建好、管好、用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除了常規的“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和高校官方新媒體平臺,各高校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深入開發形式多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云上思政”活動,比如開展“時時關注,共話疫情”主題征文活動,推出線上交流關愛活動。此外,要充分引導大學生力所能及地參與疫情防控,重點引導90后、00后披甲上陣、逆行出征,以志愿者的身份在抗擊疫情的具體實踐中升華思想,展現價值,發揮榜樣力量。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創造力和團學組織的自我教育作用,開展陽光健身活動,引導學生加強自律、注重運動、熱愛勞動,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三要解決實際困難,培育大學生健康向上的積極心態。疫情給大學生學業、心理帶來了各種不利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和問題導向,把思想政治教育與疫情防控給學生帶來的實際困難有機結合起來,找準切入點,做有溫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實提高針對性、展現親和力、增強實效性。比如,要建立摸排機制,通過各級安全信息員定期了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和就業情況,并分類建立大學生的相關問題臺賬。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黨政領導干部、班主任、輔導員、導師的作用,切實解決校園封閉管理期間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困難,盡可能地利用發放困難補助、專項資助等形式重點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幫扶工作。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要把幫助就業作為重點,通過舉辦線上招聘會,協助開展線上面試和推介活動,做好研究生線上復試、簽訂三方協議、報到證改派等具體工作,提供優質貼心的服務。另外,充分利用校院兩級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健康課、心理支持熱線、大學生心理健康月活動和相關網絡輔導平臺,對心理脆弱、體質較差、被隔離觀察或受到課業壓力、家庭關系等因素疊加影響的學生,主動提供心理輔導,幫助他們緩解壓力,培養健康向上的積極心態。
參考文獻:
[1]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石英.重大疫情應對中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3).
[3]任禾林,楊亞娟,焦學然.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點和應對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1(13).
[4]劉建成,劉柏炎,范珍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對策[J].昭通學院學報,2021(1).
[5]祝大勇,魏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重大疫情應對的意義、內容及方式研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0(2).
責編:瀚 海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抗疫背景下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路徑研究”(編號:2020YB0036)
作者簡介:周春濤(1983— ),男,河南農業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