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靜
2022年2月23日,第三屆廣東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小學教育組總決賽在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黃埔實驗學校舉行。這是一場高水平賽事,站上總決賽舞臺的11名教師,分別是小學組決賽中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綜合實踐活動、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科學、信息技術、心理健康11個學科的第一名。總決賽分為主題演講、現場答辯、即興演講三個環節,選手們分別需要進行8分鐘演講、5分鐘答辯、5分鐘即興演講,對他們的專業功底、反應能力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經過激烈比拼,來自深圳市龍崗區平湖鳳凰山小學的語文教師符卷最終憑借出彩的現場表現、沉著冷靜的答辯脫穎而出,奪得小學教育組冠軍,并將按程序申報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符卷已在語文教學這一方沃土深耕了17年,他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為冠軍的?
摸索
2009年,廣東省特級教師鄧蝴梅組建廣東省名師工作室,面向深圳市龍崗區全區選拔工作室成員。符卷聽聞后便報名參加了這次選拔,他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成為鄧蝴梅工作室的一名成員。
2010年,符卷第一次參加深圳市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教學大賽,他準備上季羨林的一篇文章《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鄧蝴梅知道后,便問他:“你有沒有讀過季羨林的《留德十年》?”符卷一臉不解,鄧蝴梅說:“要上好一堂課,只讀一篇教材是不夠的,要讀與之相關的書籍,這樣你才能站在比較高的角度來解析文本。”這一點撥,令符卷恍然大悟,明白只有自己大量閱讀才能在課堂潤澤學生。從那以后,他開始真正思考如何備好一堂課,如何上好一堂課。
為了更快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符卷積極參加各級別比賽、參與教育教學研究。他曾獲得廣東省第三屆小學語文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賽特等獎、廣東省第四屆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一等獎、第九屆全國中小學創新(互動)課堂現場課一等獎、全國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比賽錄像課一等獎。代表課也先后在“市民走進新課堂”、“同一堂課·走進東莞”全省網絡直播課堂、“名思教研”等活動中嶄露頭角。
2021年,符卷成為龍崗區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為了幫助青年教師更快、更好地站穩課堂,他在鄧蝴梅“綜合語文”教學理念的引領和指導下,開始推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三三”方略。“一三三”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背后卻是他十年的摸索。
符卷解釋道,“一”是確定一個頂層目標,語文教學中最怕教師做加法,提出頂層目標,就是為了讓教師清楚這節課的目標是什么。比如《珍珠鳥》這篇課文,其中一大妙處是細節描寫,細微之處見真情,上這節課應清楚地指向“細節描寫”這個目標。第一個“三”是設計三個閱讀層次,分為讀懂、知妙、會用,就是要讓學生大概讀懂課文內容、發現課文妙處,并學會靈活運用這個妙處。第二個“三”是預設三處內容分享落點,教師必須深入文本,找出三處教學落腳點,不能言之無物。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鳳凰山小學黨支部副書記鄭月華說:“符卷一直很受學生歡迎。課上,學生跟著他能夠學得很‘活,學得很快樂;課下,他也很平易近人,學生都喊他‘老符。”
篤行
一次,在《毛澤東詩文一組》公開課上,符卷得意地把其他詩與自己寫的詩放在一起,讓學生對比欣賞,本以為能獲得溢美之詞,不料,語文科代表劉暢卻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前一首詩,磅礴大氣,您的詩格局太小了。”
符卷當即愣住,但畢竟是在幾百人的公開課現場,他只好尷尬地眨眨眼,試探性地問:“難道就沒有一絲優點?”劉暢閃著澄澈的眸子回答:“老師,我覺得說真話比較重要。”
時隔很久,想起學生那句鏗鏘有力的回答,符卷仍覺十分驕傲。他笑著說:“唯有在經典的閱讀中、在詩詞的孕育下,學生才能如此真、善、美。”
作為鳳凰山小學的副校長,符卷分管教學,一直堅持在學校推進“書香項目建設”和“詩教項目建設”工作。他說:“我在學校著力推進的全科閱讀和詩歌教育,都是希望讓學生親近閱讀,在閱讀中獲得靈魂的滋養,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
為了推進這兩項工作,符卷遇到了不少困難,一是課程建設層面,有了想法后,如何進行相關課程的規劃,課程如何落地、如何更貼近學生?二是教師層面,教師的理念如何更新,教師的相關能力如何提升?
針對這些困難,符卷帶領團隊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和嘗試:一是解決教什么,二是解決怎么教,三是解決如何評價。在不斷思考和實踐中,他們逐步構建了三類課程:隱性課程,通過環境打造、鈴聲熏聽,以境育人;基礎課程,從國家語文課程中分離出兩節課,開發國學誦讀課和整本書閱讀課;拓展課程,將詩詞愛好者組織起來,開展詩詞吟誦,建設校級古詩詞吟誦、名著新編劇、經典朗誦、繪本創編等相關活動課程。同時,積極開展教師培訓,讓骨干教師先行示范,帶動全體教師參與。最后在評價方面,提出不以一張試卷定乾坤,開展專項能力測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漸漸地,校園里,“詩歌長廊”“古詩耕讀園”“詩教文化墻”,處處都彰顯著詩意的美好;教室、走廊、書吧圖書環繞,書香彌漫;《千字文》《聲律啟蒙》的吟唱,成為上下課的鈴聲。符卷與學校師生一起排演的詩歌劇《輞川詩意》《詩經·鄭風·子衿》,都登上了“學習強國”平臺。
引領
2014年,蔡鍶儀剛畢業,參加了一場龍崗區主題閱讀說課比賽。初涉比賽,十分忙亂,同事便建議她可以主動發個信息咨詢比賽經驗豐富的符卷。望著空白的信息框,蔡鍶儀斟酌了很久,最后還是不敢發出信息。令她十分吃驚的是,符卷主動給她打電話了。電話里,符卷親切地詢問她的教學設計,幫忙找出問題、捋順教學思路,最后還發了自己的課件給蔡鍶儀參考。
“當時我們素未謀面,他卻愿意無私地傳授我教學技巧。我非常感動,后來有一次碰見他,我提起這個事,他卻好像印象不太深刻。我想,他可能也這樣幫助了很多年輕老師。”2021年,加入符卷工作室之后,蔡鍶儀很快便驗證了自己那時的想法。
在工作室里,符卷常常會手把手地指導青年教師備課、上課、磨課,他鼓勵每個教師都要找到自己最擅長的一個課型,如寫作類、古詩欣賞類,然后要不斷磨礪,打造一節自己的代表課。
“在符校的幫助下,工作室成員都有了脫胎換骨般的蛻變和成長。”工作室助理吳曉霞自豪地介紹,“2021年我們捧回了15個一等獎,包括省級、市級、區級的比賽。”
吳曉霞也是鳳凰山小學的語文教師,自畢業以后,她一直在符卷的指導下成長。“他像一道光一樣一直照耀著我前行”,吳曉霞這樣形容符卷多年來對她的幫助和影響。
一次,工作室舉辦新教師研討活動,吳曉霞需要準備一節研討課例,當時符卷正在備賽,便未參與備課。但是,第一次磨課,符卷準時出現在教室里。只是課堂效果卻不太好,學生一開始很投入,慢慢就分心了。下課后,吳曉霞有點緊張,感覺自己的課上得不是很好。只是這時她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問題。她向符卷解釋:“學生太調皮了,不配合老師上課。”
聽了這話,符卷眉頭一皺,說:“其實不是學生的問題,是你把這節課設計得太復雜了。只有教師簡簡單單教,學生才能輕輕松松學。”盡管備賽時間十分緊張,但符卷還是抽出時間幫助吳曉霞復盤整個教學過程,帶著她發現并解決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后來,有個老師聽完課之后說:‘我從中學到了很多,這節課很高效、很扎實,可以拿來就用。” 吳曉霞笑言。
加入符卷工作室以后,蔡鍶儀最大的感受也是這樣:“學的東西很實在,在平時的工作中就可以用得上。”而符卷對她來說,不僅是工作的導師,更是人生的導師。蔡鍶儀說:“他真的很有教育情懷,總是說我們的課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獲益,讓更多老師受到啟發,而不是為了成名。”
臻善
“17年,我從來沒有離開過三尺講臺,因為我知道,只有守住三尺講臺,才能守住教育的初心。”在第三屆廣東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小學組總決賽現場答辯環節,符卷說出了這句肺腑之言。
“不管參加任何比賽,他回到學校后,就會繼續開始語文教學上的研究。”吳曉霞說。
事實上,在這次歷時半年多的比賽過程中,最觸動符卷的不是獲獎的那一刻,而是深夜備賽的過程。
語文學科決賽時有一個考察項目是現場上課。參賽選手提前一個晚上抽題目,第二天上課。當天晚上,符卷抽完題目后,深圳市小學語文教研員趙志祥、師父鄧蝴梅等人一起幫助他備課,從文本解讀、教案設計再到課件制作、板書規劃,事無巨細,面面俱到。
“我們不斷地碰撞,不斷地形成新的思考,一直到凌晨5點才結束。這一晚,我看到了什么是專業,什么是敬業,我更看到了他們對教學嚴謹的態度,對教育不變的初心。”符卷動情地說。
一路走來,符卷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他也積極盡自己所能去幫助更多的年輕教師。他說:“一個人的精彩不算是真正的精彩,一群人的成長才是真正的成長。”近年來,他參與了省級骨干教師8批次跟崗培訓的公開課;指導年輕教師共計32人次,示范課22次,專題講座15次;輔導教師參加比賽,獲得國家級二等獎2人次。
與此同時,符卷也致力于閱讀教育的推廣,兩次隨區教育局赴貴州羅甸和廣西靖西參與送教活動,并加入民間公益組織遠赴山西、陜西、江西、湖南、貴州、廣西等地開展閱讀文化和語文課改的推廣活動。
他始終覺得,教育的可貴在于向學生傳達真正的價值,讓優秀的文化伴隨他們成長,讓學生找到更便捷的學習途徑,讓他們在課堂中體驗生命的狂歡,助力他們成長為“大寫的人”。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符卷希望永遠做一名普通的撐篙人,將滿船的星輝送給孩子,讓他們璀璨的生命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 ?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