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班主任;德育活動;學科育人
從工作性質層面分析,班主任這份工作既屬于帶有重復性特征的事務勞動,同時也是兼具創造力的一項技術性工作,實際工作環節面對和解決各種新問題是班主任的工作常態。從事該份工作所要付出的不僅是時間與精力,更需要投入諸多智慧,但同時該份職業的幸福感獲取主要源自于自我價值和教育智慧的實現。做班主任的過程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積累經驗再到熟練運用和改進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尋找出符合時代教育觀且對學生發展有利的教育策略。
構建“生態自主管理小組”主要是為將學生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在該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可將學生群體劃分為諸多小組,日常生活中也要以組作為單位落實各項班級管理和學習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在班級內部劃分小組與校內劃分班級同樣重要,其目的是發揮“1+1>2”的共生效應。對于師生來講,該管理小組建立有以下幾點優勢:第一,有利于學生從被迫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第二,能夠讓學生在良好的交際氛圍下掌握更多知識內容;第三,學生會更加明確自身角色定位,并且其團結合作意識以及集體主義思想皆會有所加強,這樣一來非理性行為也能隨之減少[1]。在分組環節班主任可以“同組異質”或是“異組同質”為基礎原則,以確保組內成員之間能友好互助。
培養學生良好品行需要潛移默化進行引導方能完成。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班主任應對校內外資源加以挖掘和利用,并且要在班級內定期開展德育活動,同時也可嘗試將活動內容精品化和系列化,要讓學生群體通過多元化活動進一步拓寬心境、開闊眼界和提升品行。實踐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小組為前提組織文化活動,以此輔助學生了解不同文化內涵,例如教師可要求各小組自行建立組名并設計組徽、制定奮斗誓言等,隨后也可讓各小組派代表面向全體學生闡述屬于本組的特色文化內涵[2]。這種小組式的文化活動對比以往單一的德育教育活動效果會更加明顯,不僅如此,在團隊協作要求下每名學生皆能將自身智慧充分發揮,長時間發展后,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會有明顯提升,其合作意識也會更為強烈。
成為優秀班主任的前提則是要成為優秀的教師,而學科教育也是品德教育開展的主要途徑,換言之,學科教育能夠為德育提供豐富內容和引導切入點,通過科學有效的學科教學對學生價值觀形成和道德情操建立有極大幫助。以英語學科為例,該課程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很多與外國文化或者歷史相關,因此班主任也可利用國內外文化的對比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此促使其能夠在潛移默化指導下樹立正確的做人做事觀念。所以,除了思政課教師外,其他學科教師也應實現價值引領和知識傳授的同頻共振,其目的是在德育內容細化落實的同時,將教育作用充分發揮。
綜上所述,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應將培養學生群體核心素養和提升其思想品德與道德涵養作為重要目標。為確保該目標盡快實現,除要對言傳身教加以重視外,也要借助小組生態、德育活動以及學科教學多種方式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程紅艷.班主任工作坊:能力提升與實施路徑[J].中國德育,2022(13):42-45.
[2]田耳鳳.“小組生態”·德育活動·學科育人——班主任工作的三項策略[J].初中生世界,2021(04):14-16.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市索普初級中學 杜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