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新媒體運營專才培養現狀,闡述當代學徒制的概念,從搭建整體架構、明確培育目標、建立教學預案、建設實踐基地、深化產教融合、形成考評體系六個方面論述基于當代學徒制新的媒體運營專才培育路徑。
【關鍵詞】當代學徒制 高職院校 新媒體運營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18-0112-03
當前互聯網科技日新月異,移動網絡、移動閱覽終端爆炸性發展,媒體業已從以往的紙質媒體、廣播電視媒體演變成以移動終端為核心的新媒體,媒體模式也開始增多,媒體的結合發展也開始出現,這不但給各領域提出了新的需求,也為互聯網新媒體產業帶來了深刻的變化。
筆者在我國前程無憂網、智聯招聘網、58同城網、中華英才網、趕集網等求職招聘網頁上檢索企業人才需求崗位稱謂的關鍵詞發現,企業需要最多的是專業實踐能力。這表明傳媒跨領域邁入網絡時代已是不爭的事實,以網絡為媒介的新媒體業已轉變為當前傳媒領域的有生力量。但是,當前新媒體人才供不應求,院校培育的專才無法滿足新時代對新媒體專才的需要。為提升學生的職業實操技能,校企聯合箭在弦上,高職院校可探尋基于當代學徒制的新媒體專才培育路徑,通過當代學徒制的引入,提升新媒體專才培育質效。
一、當代學徒制的概念
當代學徒制,即把當代院校教學理念與傳統的學徒培育相融合,是院校與企業互通有無的職業教學體制。當代學徒制已被證實是高效的、與職業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相吻合的機制。
目前,當代學徒制是提升職業教學品質、提高職業能力培育水準的關鍵模式,正在高職院校進行探究與推廣,當代學徒制構建在校企深度協作的前提下,可以高效地深化產教結合,健全職業教育專才培育系統,然而與傳統的校企合作對比又出現了很多差別。相對于傳統的校企聯合方式,其在企業與院校的協作內容更為寬泛、深入。
二、基于當代學徒制的高職院校新媒體運營專才培養路徑
由于新媒體行業的迅速發展與用戶規模的不斷壯大,各行各業與新媒體不斷融合發展,對復合型新媒體專才的需求也在逐步擴大。電商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表明:2017年公司需要的專才前三名分別是電商運營專才、推介營銷專才、美工技能專才;2018年企業需要的專才前三名分別是新媒體專才、社群專才、淘寶天貓的傳統經營專才;2019年企業需要的專才前三名分別是新媒體專才、內容創編專才、社群專才。
當前新媒體、網店運營與社群運營等職位的人才需求很大,這部分職位與時俱進且職位需求瞬息萬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無法滿足新媒體運營專才的培育需要,為提升學生的職位實操技能,校企聯合箭在弦上,而與企業一同實施當代學徒體制的新媒體專才培育是一條可行的路徑。實際情況表明,工學融合、技能遞增的當代學徒制專才培育模式對新媒體運營專才的培育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搭建整體架構
校企兩方要秉承“優勢補充、資源分享、互惠互利、共謀發展”準則,建立當代學徒制專才培育機制,校企雙方成本互攤、權益共有,充分調動企業參加新媒體運營專才培育全階段的自主積極性,形成協同合作、協同教育、共謀發展的長效體制,企業與院校合作完成招生引資、專才培育方案的敲定、教程準則的訂立、師資團隊構建、教育資源共享、教育模式變革等工作,完成校企雙主體教育。
當代學徒制專才培育預案需要學校與合作企業一同訂立。首先,建立校企協作領導小組,由領域專家、企業專家、院校老師一同構成,策劃引導新媒體運營專才培育方案的訂立;其次,企業給出新媒體運營有關職位的能力需求,教師團隊依照企業需求構建教學體系;最后,校企雙方一同明確教程準則、實訓綱要、考評準則等教程推行元素,共同打造“產教融合項目+專業方向模塊+拓展模塊”的校企聯合育人新模式。
(二)明確培育目標
在當代學徒制背景下,“招生就是招工”,從入學階段推行“學生/學徒”雙主體培育,并且權衡考慮學生的全方位發展與健康發展,校企雙方一同敲定新媒體運營專才培育目標,形成凸顯工學融合特征的新媒體運營專才培育預案,把職業素質、職位需要、核心技能的培育貫通人才培育階段。通過校企雙方一同進行教育活動,統籌使用學校實訓場地、公共實訓基地、企業生產基地、實習職位等教育資源,校企雙老師完成教育,院校研習與企業實踐交錯完成,保證全方位提升學生職業素質與能力水準,培育可以掌控新媒體運營能力的專才,精確銜接公司聘用需要。
(三)建立教學預案
高職院校應依照新媒體運營專才培育的目標,通過對新媒體運營有關職位的調查與解析,把新媒體運營分成三大維度——信息采編、運營推廣、活動策劃,針對這三類工作行業的技能需要,深入敲定研習項目,最后由公司專家與專業教師一同訂立教學預案,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
為實現當代學徒制專才培育目標,融合院校的教育情況與協作企業的具體經營狀況,把教程分成院校教程、企業教程與校企教程三類。公共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通常由院校教師完成講授;專業核心教程如《商品采編》《新媒體營銷》《短視頻編輯與制作》《直播營銷》等專業課,讓企業專家與院校老師一同進行講授;企業短期實操、跟崗、頂崗通常由企業導師完成。
(四)建設實踐基地
首先,高職院校可與抖音、快手、斗魚、虎牙等平臺合作,引進本地優秀的自媒體企業,在校內建立短視頻和直播基地,完成高職新媒體校內生產型實踐教學基地的融合建設。秉承創新、合作、孵化的關聯,以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帶動本校電子商務專業新媒體運營產教融合建設,為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孵化中心,培養新媒體運營專才。其次,為深入帶動學生創新創業,高職院校可規劃建立專業實訓室群,通過項目驅動各專業高度結合,將原本各專業各科目孤島式實訓室升級成各專業科目與新媒體運營高度融合的專業實訓室群,將學生分成三大專業團體,依次是商品采編、短視頻制作與新媒體運營。最后,為強化視頻攝錄、前后期制作與新媒體營銷推廣、活動策劃等層面的操作能力,高職院校可與當地互聯網發展聯盟會、地區自媒體領域企業、互聯網直播聯盟等機構完成深度協作,通過建立生產型實踐教育中心,讓教育更接地氣,這樣的新媒體運營專才培育更為高效。
高職院校通過生產型實踐教學中心帶動新媒體運營專才培育新模式變革,讓學生走出學院、走入企業,更為真實地感受企業的氛圍,參與企業項目生產。校外實踐基地實習活動的推進減少了招聘與應聘成本,帶動了學生就業。最終,發揮校內外教學實踐基地的本身優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完成其針對學院與社會的嫁接功能,為區域經濟與社會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五)深化產教融合
高職院校應依照校企分擔、能力遞增的準則,創設“四階遞推”實踐技能的培育系統,依次是企業文化培育、專業核心技能培育、企業短期實操、跟崗/頂崗四大維度,在專才培育階段一以貫之,實踐教授內容的編排,遵照由易到難、由單向練習到多向練習、校內實踐與企業實踐相融合的準則,充分呈現實踐教學的層級性、體系性與合作性的特點。
企業文化培育要在第一學期到第四學期交叉完成,每個學期增設四個課時,以企業導師設立講座或企業觀覽模式為核心;專業核心技能培育在專業核心教程中貫穿進行,由院校老師與企業共同做完,模式多元化。例如:企業短期實踐編排在第一學期到第四學期完成,每個學期組織學生到企業參加兩個禮拜的訓練,訓練用時要融合“618”“光棍節”“情人節”等網絡購物節,實踐內容以商品采編、短視頻營銷、直播營銷為核心;跟崗學習要編排在第五學期,頂崗訓練編排在第六學期,企業擢升優秀的企業老師完成“一對一”講授,切實引導、協助學生提高職位實踐技能。
專才培育品質的提升必須依靠教學改革,為更有效地完成新媒體運營產學融合的教學改革目標,必須針對院校的特征打造高品質課程,創新教育模式與教育方式。院校在教學體系的構建上需深入強化與企業的深度協作,把項目引進課程,共同開發、完成教學項目。例如,在課程中引入真實的社會項目,與院校的教師一同引導學生外出采風攝錄,完成分組學習與項目化作品引導教授,兩方深度結合,并在抖音平臺進行推廣。人才培育以項目為核心,突破過往的以理論、學科為中心的模式,透過工作室與社會項目的融合、工作室項目入課程、企業項目入課程、跟崗實訓3+2、輪崗實訓、創新創業教學等模式,把職位技能需要內化成實踐項目,拉動有關理論的研習,以“做中學”的教育模式,讓課程教學變得更為緊貼生活實際。
(六)建立考評系統
當代學徒制下的學生通常兼有學生、學徒兩重身份,要完成學習、工作兩重任務,所以需要變更傳統的以院校考評為核心的考評系統,建立雙準則考評系統。考評準則由企業與教師共同訂立,課程考評根據課程準則規范考評內容,包括企業實操、跟崗實習、頂崗實習考評等;鑒于工作流程較為特殊,把工作心態、崗位適應技能、工作績效、職業操守、團隊協作等都規劃進去,考評學生的綜合技能水準。
當代學徒制的引入能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有效提高新媒體運營專才培育的效率與質量。高職院校應積極探尋多方協作的可能性,與企業密切合作,把社會項目引入課堂,把企業項目生產與院校教育教學相結合,創新產教結合的教學模式及其運轉體制,建設生產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高效完成院校培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志明.高職院校基于產教融合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為例[J].科技風,2020(2).
[2]陳金山,戴麗琴,蘇元章.產教融合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以漳州理工職業學院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報,2020(1).
[3]趙愛華.產教融合背景下“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策略:以遼東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
[4]唐宇,于娟,王兵,等.地方高校轉型背景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20(6).
[5]謝倩,陳清西.基于產科教融合的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福建農林大學園藝類專業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3).
[6]楊文通,吳玫,謝鈺石,等.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貴州高職院校構建“五位一體”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之思考[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6).
[7]宋連喜,李云飛.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制構建研究:以產教融合學習共同體模式為例[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
[8]王泳濤.我國省級政府深化產教融合的政策分析與局限突破基于24省市實施意見的文本分析[J].職教論壇,2020(1).
[9]李民.產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應用:以山東化工職業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0(3).
[10]戎丹,蔡文芳.產教深度融合下跨境電商“3E融合”教學改革實踐: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0(2).
[11]王琳.基于賽產教三融合的中職院校技能大賽資源成果轉化初探:以服裝專業為例[J].紡織服裝教育,2020(2).
[12]季瑤嫻.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三鏈合一”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20(1).
[13]張蘇娟.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以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園林學院為例[J].中國商論,2020(8).
[14]劉贏.“產教融合”視域下為適應晉江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職業人才培養創新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7).
[15]殷聰,周于靖.產教融合下電子商務及法律專業人才協同培養探究:以重慶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20(2).
[16]白雨晴,韓策,高軍.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可視化圖譜[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課題“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新媒體運營產教融合模式研究”(2021C441)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蘇艷(1980— ),廣西南寧人,講師,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新媒體營銷。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