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現代儀器分析技術教學中加入思政的元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尤其是在實驗課中,增加學生知識儲備量的同時,能掌握相關的實驗注意事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對我國大多數的大學生來說,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對此,我國大力鼓勵學生進行創業。將課程思政引入現代儀器分析技術課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現代儀器分析的實驗課程是很多專業的基礎課程,包括化學專業、化工專業,等等。現代儀器分析技術也在很多行業內廣泛地應用,包括生物、醫藥、食品,等等。需要很多綜合素質較高,實踐能力較強的人才。基于此,本文闡述了將課程思政引入現代儀器分析技術教學試驗課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在探索的課程中,將從課程目標、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出發,通過創新的教學模式觀察其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將課程思政融入現代儀器分析技術教學,以此發揮課程思政的關鍵作用。
[ 關鍵詞 ]現代儀器分析;課程思政;課程探索;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6.051
黨的十八大響亮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國夢的偉大責任和使命。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立德樹人”為終極培養目標,各地高校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1]。對任何專業的學生都需要引入課程思政,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各大高校必須以“立德樹人”為培養目標,將課程思政貫穿到課堂中。在現代儀器分析技術這門課程中,需要一定的技術性,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必須有一定的實驗經驗。現代儀器分析技術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更加強調的是培養技能型人才,讓學生具有工匠精神的同時,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可以說,現代儀器分數技術這門課程中蘊涵著非常多的思政元素[2]。改革教學理念和方式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富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轉變自身學習態度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1? ?現代儀器分析技術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以及時代的不斷革新,我國以提高人才實踐能力為培養目標,打造出一批素質較高的應用型人才。我國規定高校教育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強調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現代儀器分析技術這門課程的實踐性比較強,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對此,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成為當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引入課程思政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有一定的積極影響[3]。
現代儀器分析技術的培養對象主要是檢測人員,包括生物檢測、材料檢測、醫藥檢測、食品檢測等,這些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非常緊密的聯系。近幾年來,出現了很多醫藥、食品的安全事件。出現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檢測人員沒有做好檢測。檢測的數據是否真實、可靠,能否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部分檢測人員為了自己的一時利益侵犯人民的利益,這部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說明課程思政沒有做到位[4]。除此之外,部分高校的實驗室也出現過爆炸的情況,主要原因是學生的不規范操作,且實驗室的管理人員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思想教育程度不夠,造成了管理松懈。因此,在課堂上引入課程思政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當前我國旨在培養應用型、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在現代儀器分析技術教學中引入課程思政,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與社會接軌,保證不被社會的不良風氣誤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2? ?現代儀器分析技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課前預習不充分
在現代儀器分析技術這門課程中,尤其是在實驗課上,教師會讓學生進行全面的預習,防止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出現意外。實驗課上包括實驗的注意事項、實驗原理、實驗所需要用到的試劑和設備,這都需要充分地了解之后才能在實驗課上操作[5]。可是在具體的教學課堂上,儀器的準確度比較精密,操作比較復雜,學生在沒有預習的情況下難以操作。因為學生對儀器沒有充分的認識,也沒有做好預習的準備,在實驗課上會出現很多意外。學生對現代儀器分析技術課程不夠重視,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較低,創新能力不夠。
2.2? 教學方式沒有革新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是由教師講解實驗方法和注意事項,隨后讓學生進行具體的操作。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還處于被動地位。隨著近幾年素質教育的提出,更多的是要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如果繼續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現代儀器分析技術實驗課上,所涉及到的儀器是比較昂貴的。因為成本問題,通常是由幾個學生共同使用一個實驗儀器,甚至在部分實驗中,只是由教師進行示范,學生沒有操作的機會,只能觀看教師做實驗,這難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除此之外,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引入課程思政,更多的是偏向于理論知識的講解,難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且專業課教師認為學生的思想問題應該由專業的思政教師完成,自己只管上好理論課就行了,這樣的教學方式不適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3? ?現代儀器分析技術課程思政優化途徑
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提到了關于課程思政的內容。明確表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傳播,保證高校能夠取得發展的進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文化,以“立德樹人”為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傳達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這項工作具體落實的人是高校的教師,不僅要讓教師教授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引領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3.1? 重視教師的思政建設
我國有句古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6]。”意思是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們就會遵行;自身不端正,雖發命令也沒有人聽從。這句話指的就是教師要以身作則。隨著時代的不斷更替,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高尚的師德。教書育人是連接起來的,不能“只教書,不育人”。在高校中,部分教師由于不是專修思想政治的,所以不知道如何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對此,需要對高校教師進行定時、定期的思政教育,以此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讓其明白如何將課程思政應用到實踐中。一般來說,提升高校教師的綜合素質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教師需要提升自己的修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引領者”,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信服教師。尤其是對大學生來說,其已經擁有自己的思想,他們不認可的思想是不會學習的。但如果教師的修養較好,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學生,所以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思政修養;其次,與專業的思政教師多交流,共同探討如何將思政課程融入專業課。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保證學生全面發展,建設一支能高效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專業教師隊伍。
3.2? 重視高校現代儀器分析課程育人的導向
高校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棟梁,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明確培養目標,包括“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為誰培養”,明確三個問題的導向之后,才能制定針對性的培養計劃。現代儀器分析課程的內容不僅僅是對儀器的分析,還涉及到科技創新、生態文明等等,與馬克思主義、愛國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7]。現代儀器分析在很多其他學科中都有所應用,涵蓋了多個專業,涉及的學生十分廣泛。所以,在課程的實踐中,必須要明確育人的導向,要培養出一群高水平、高素質的新時代大學生,這對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3? 深入提煉課程的思政元素
對于現代儀器分析這門課程而言,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以及豐富的思想政治元素,想要將思政元素將其融合,必須要對課程的教學資源進行提煉。這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譬如,在課程實踐當中,所講解的儀器會對典型的科研工作者有所提及,包括鄧稼先、錢學森、袁隆平等等,這些偉大的勵志事跡都可以當做是思政元素。老一輩科學家所留下來的優點值得后輩學習,那種敢于拼搏、樂于奉獻、造福人民、不畏艱難的精神應該在年輕一代的大學生中有所體現。這些人民英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造福了中國人民甚至世界人民。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在不經意間將這些精神傳遞給學生們,讓學生在進行儀器研究的同時,對老一輩的科學家有敬畏之心[8]。這是一門融入了多學科、涵蓋多專業的學生,只有將課程內容的思政元素提取出來,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了“課程思政。”
3.4? 找好思政切入點
在現代儀器分析技術這門課程中,主要是運用儀器,很少會用到試劑。當學生在配試劑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適當的時機提醒學生要注意節約,防止出現浪費的情況。并將用完的試劑進行妥善處理,不要污染環境,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9]。在提交數據的時候,要讓學生提交真實的數據,培養學生的誠信。如果實驗失敗了,教師不要一味責罰學生,而是要與學生共同分析失敗的原因,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實驗課結束后,還要囑咐學生將實驗臺打掃干凈,分類相關試劑并且妥善處理,形成較好的職業素養,對學生日后的工作適應打下良好的基礎[10]。
3.5? 倡導綠色課堂、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卻忽略了我國的環境保護問題。“可持續發展”就是為了對有限資源進行保護,爭取讓每個人都有環保意識。在現代化儀器分析課程中,可能會使用到一些化學試劑,實驗室必須要配置專業的廢液桶,并且定時、定期的對其進行清理。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
4? ? 結語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是我國高校培養人才的終極目標,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在專業課程中引入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現代儀器分析技術的實踐性較強,要求學生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其中,蘊涵著豐富的課程思政內容。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讓學生形成較好的職業素養,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防止出現因為工作失誤對學生造成傷害的情況,讓學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張蘭,李杏茹,王英鋒,李中峰,李凱,李雅萍.“課程思政”背景下儀器分析實驗的探索與實踐——以無機質譜教學為例[J].廣東化工,2022(03):220-221, 224.
[2]劉海燕,楊秀敏,郝琳,張帥華,趙孝先,崔鵬雷,臧曉歡.新農科背景下化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河北農業大學儀器分析課程教學為例[J/OL].大學化學:1-6[2022-03-17].
[3]趙粼.將課程思政融入《儀器分析技術》課程教學的探索——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模塊為例[J].廣東化工,2021(24):241-242.
[4]馮珣,范榮華,張丹丹,宋曼銅,喻道軍.課程思政在儀器分析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1(20):23-24.
[5]李鳳云,張祎,任曉亮,吳麗杰,王凱,姚雅琦,陳美玲.中醫藥類儀器分析“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案例研究——以緒論章節為例[J].廣東化工,2021(19):275-276.
[6]李曉玲,張勁宇,李學飛.高職專業基礎課融入“思政課程”的探索與實踐——以《儀器分析》為例[J].甘肅科技,2021(18):83-85.
[7]劉曉宇.課程思政背景下工科專業課課程目標的構建及達成——以“測控儀器設計”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1(32):6-9.
[8]劉增臣,朱文平,陳亞紅,楊偉杰,李艷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儀器分析實驗“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新通信,2021(14):239-240.
[9]劉寶林,宋丹萍,李維杰,袁敏,宋曉燕,姚秀雯.現代儀器分析課程思政教學案例設計[J].大學化學,2021(03):113-116.
[10]司春燦,林英,韓文華,馮唐鍇,李建英.“大思政”格局下理工科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融入點探討——以《生物儀器分析》為例[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9(02):10-14.
[ 作者簡介 ]楊舒華,男,湖北利川人,苗族,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化學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