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超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及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提高,國內將面臨的金融風險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這就要求人們具備處理財經問題、維系個體持久生存與社會持續發展的能力,因此將財經素養以各種形式納入基礎教育體系各階段是提高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本文以課程《投資理財的選擇》為載體,以提升高中學生財經素養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為切入點,初步探索影響高中學生財經素養形成的主要因素,從而提出培養高中學生財經素養的具體路徑,最終實現提升高中學生財經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財經素養;高中學生;投資理財;路徑探究
一、概念界定
(一)財經素養
自2012年,世界經合組織將財經素養納入國際學生評估測試項目,財經素養也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全球財經界得到高度重視。財經素養的概念通常被界定為個體對財經領域相關概念,以及風險的知識儲備和理解力,并基于此而形成的包括心態、技能等在內的綜合素質。對個體而言,通過提升財經素養,有利于在復雜財經環境中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從而提升在金融市場的適應能力實現各方利益的最大化[1]。本文認為財經素養是一個綜合性概念,一方面涵蓋了財經領域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則包括了個體和集體、個人和社會之間的經濟聯系,以及這個聯系中所形成的對財經的價值觀念。
(二)投資理財
金融市場是企業獲得資金支持的重要場域,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發展要求,通過發行股票、債券、貸款等多種渠道實現融資目標,而上述渠道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資理財產品[2]。相關主體通過上述投資工具或者投資產品進行資產配置,從而實現保值甚至增值的目標。上述整個過程即為投資理財。
由此可以看出,投資理財是建立在對財經概念、金融風險、投資具體渠道的理解的基礎上做出的有關財經的行為選擇,是培養高中學生財經素養的具體路徑之一,所以筆者認為通過幫助高中學生深入認識投資理財知識,增長高中學生投資理財的智慧,是提高高中學生財經素養的有效方法。
二、提高高中學生財經素養是應有之義
對個人而言,財經素養被認為是一個社會主體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它能在個人參與經濟生活的過程中幫助人們做出明智的財經判斷和有效的財經決策,從而提高個人和家庭在經濟方面的幸福感、獲得感。當下,各個國家以及地區在全球化進程中的關系日益緊密,這提高了各國共同防范全球性公共危機的能力,但同時也使得我國的經濟環境越來越復雜,使得經濟發展和就業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們都需要擁有處理個人生活中經濟事務的能力[3]。當前,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市場風險因素持續增加,整個投資市場呈現出不穩定的態勢。家庭成員財經素養如果不到位,則容易出現投資理財決策偏差,對家庭資產造成負面影響。而對高中學生而言,也終將成為未來的市場主體,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其財經素養,開闊高中學生財經視野、理解財經基本概念、了解財經金融風險、掌握基本財經技能、培養財經思維,提高高中學生綜合素質。
對社會而言,個人的財經素養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對我國金融體系的構建、對資本市場的有序運行、對整個經濟社會的良性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國民財經素養是導致金融危機的重要影響因素[4]。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及5G技術的不斷完善,使得高中學生也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通過網絡平臺參與到經濟生活當中,面對紛繁復雜的市場經濟及其與生俱來的局限性,于高中學生而言,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金錢觀、理財觀、投資觀作為指導,沒有開闊的視野、專業的知識作為支撐,就很容易被“網貸”“校園貸”等新興互聯網產物沖昏頭腦,最終自食惡果,不僅如此,這還將對整個互聯網金融業產生不容小覷的連鎖反應,甚至擾亂整個社會的金融環境。
三、實踐過程
中央財經大學區域經濟與金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孟祥軼曾表示,“中國學生的財經知識和能力比較欠缺,幾乎都屬于比較低的水平”[5]。金融市場在中國發展的時間尚短,但是發展的速度很快,互聯網金融等新興產業也借助鼓勵創新的東風迅猛發展。高中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也應該對未來參與經濟生活充滿期待、抱有信心,并提前通過一系列的具體實踐活動提升自己的財經素養及能力水平。因此,筆者嘗試將提升高中學生財經素養的目標融入思想政治的課堂中,結合《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六《課投資理財的選擇》,讓高中學生能夠通過教學活動,樹立提升自我財經素養的意識,掌握提升財經素養的基本路徑,感悟提升培養財經素養的現實意義。
課題:投資理財的選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投資理財的四種基本方式,即儲蓄、股票、債券、保險。
能力目標:能綜合考慮四種投資理財方式的風險與收益,并能說明做出理財規劃的合理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理財意識;形成“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風險意識;培養“抵制高息誘惑、拒絕可疑理財項目”的防范意識。
教學過程:
活動探究一:夢想大富翁
操作過程:在課前以假設的形式讓高中學生自主規劃一筆十萬元的資金,要求獨自完成,不能討論,并將自己的規劃填寫在導學案相應的位置。
活動形式:自主完成
設計意圖:對高中學生目前的投資理財選擇與規劃能力進行摸底,對財經素養程度做初步調查,也將為學習本課后檢驗學生財經素養的提高效果提供對比參考。
時間:5分鐘
活動探究二:開闊新視野
操作過程:結合理財相關知識,完成導學案中的相關內容。
(1)儲蓄存款(含義、方式)
(2)利率(含義、歸屬于貨幣政策的地位及利率調整給經濟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
(3)股票(含義、股票投資的收入來源)
(4)債券(含義、種類: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的風險與收益對比)
(5)保險(種類: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規避風險的有效措施)
活動形式:自主完成
設計意圖:結合本課所介紹的幾種主要投資理財的方式,深化高中學生對我國為居民個人提供的多樣化投資理財渠道的認識,指導高中學生對投資理財渠道進行判斷分析并做出正確選擇,從而從知識層面提升高中學生的財經素養水平。
時間:10分鐘
活動探究三:職業投資人
操作過程:以小組為單位,就十萬元的理財資金展開討論,制訂出小組的資金規劃清單并闡述如此規劃的原因,最終在展示環節與其他小組分享。
活動形式: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借助高拍儀展示小組成果,并說明如此規劃的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討論,激發高中學生的參與熱情,從不同的角度完善對投資理財的理解;通過對具體選擇的歸因,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深化高中學生對投資理財的認識;通過展示分享,激發學生的思考,提高高中學生規劃資金使用的能力。
時間:15分鐘
活動探究四:理財感悟
操作過程:抽選同學談談自己的感悟
活動形式:個別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前與學習后的對比,給學生以最直觀的感受,檢驗學生財經素養能力提高的效果,增加學生在財經素養知識方面的獲得感。
時間:10分鐘
當然,對高中學生財經素養的培養絕不僅是教會學生如何花錢和賺錢的問題,它實際上還是一個由此及彼的過程:從高中學生對資金的管理和使用,類推到高中學生對時間、精力等各種資源管理和使用的思維方法;從引導高中學生樹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金錢觀,類推到引導高中學生在關注個人利益的同時也要關注社會利益,培養高中學生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相統一的社會責任感;帶領高中學生從投資理財的具體實踐中拓寬財經視野,類推到幫助高中學生思考將來廣闊的就業空間。這不僅是一個關于投資選擇的課程,更是培養高中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一個系統性工程,值得教師由點及面地去建構。
四、影響高中學生財經素養形成的主要因素及提升其財經素養水平的實踐建議
(一)在收集上來的規劃表上,筆者發現在第一部分自主規劃資金的環節中,高中學生的家庭所在地與其對資金自主規劃能力有一定的關系:相較于城市家庭的高中學生而言,農村家庭的高中學生對資金規劃的選擇比較單一,而城市高中學生會更熟悉、也更容易了解儲蓄、股票、保險等投資理財的方式[6]。這是因為生活在城市的高中學生有著更多的機會去接觸這類理財形式,這勢必會豐富城市高中學生的金融經驗,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高中學生財經素養的形成。相反,來自農村家庭的高中學生,往往在資金方面沒有太多的自主權,也就很少有理財的意識,所以在這一環節往往只表現出單一的規劃渠道,即銀行儲蓄。
鑒于城鄉高中學生對資金規劃能力存在差距、財經素養水平發展不平衡的現狀,需要對農村家庭的高中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從學校層面著手,可以學科滲透等方式為他們提供財經知識的滋養,或是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有關財經方面的社會實踐的活動,甚至是以校本課程的形式為高中學生搭建平臺,賦能高中學生財經素養的提升。
(二)另外,以“月消費資金是否有結余”為標準,將接受調查的學生分為“有結余”“未有結余”兩派,最終呈現出“月消費資金有結余的高中學生群體對資金的自主規劃比月消費資金未有結余的高中學生更具有多樣性”的結果[7]。經過訪談,筆者了解到“月消費資金未有結余”的高中學生只有少部分是因為資金受限而未能有結余,大部分卻是因為“沒有想過如何規劃資金”“沒有錢了就問父母要”“父母給多少就花多少”等觀念所造成的,因此家庭對高中學生理財意識的引導和對財經素養的培養是最直接的。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高中學生的消費習慣會對其財經素養的形成產生影響,而高水平的財經素養反過來也會引導高中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當然,這也對高中學生的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家庭層面出發,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教會孩子如何把錢花在合理的地方,培養高中學生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的觀念。但家長自身的素養本就參差不齊,高中學生所接受到的來自家庭的財經素養教育也就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勢必會形成財經素養缺失的代際傳遞,因此,通過“家校合作”、社會宣傳等形式對這部分家長進行理財知識的教育,受益的也將是整個社會[8]。
(三)我國素來有著“成由勤儉破由奢”“克儉于家”等優良傳統,高中學生也必然會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在家長的教導、教師的引導、社會的熏陶下逐漸形成一個較為普遍的財經態度:有備無患[9]。在活動的第三個環節中,筆者發現即使是能夠多渠道規劃資金的高中學生,也依然有學生選擇了將很大一部分資金放進銀行儲存起來,闡述的理由是以便應對不時之需。從一方面講,這是一個較為積極的預判思維,在面對不確定的情況下能夠做兩手準備,以備不時之需;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高中學生對現階段我國的福利水平、對未來預期的保障體系存在著不信任。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也應當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錢不是攢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勞動才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現如今,中國已經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經濟發展穩中有進,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高中學生未來的發展前景指日可待,高中學生應該飽含奮斗的熱情,對黨的領導充滿信心、對國家的持續發展充滿信心[10]。
結束語
財經素養是一個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實現自我提升的關鍵能力。本文從理論上對財經素養的定義、對提升高中學生財經素養的意義做出闡述,在實踐上將對財經素養教育融入高中學生課堂做出嘗試,借助課程《投資理財的選擇》設計活動,發現高中學生財經素養水平的高低與家庭所在地、學生對資金的自主規劃能力、家庭的引導等客觀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高中學生對當前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觀看法也會對其財經素養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進一步作用于其行為選擇。高中學生是社會未來的建設者,培養其財經素養不僅是提升個人素質的要求,更是推動經濟社會良性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對高中學生財經素養的培養應該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張鵬.“財商”教育并非賺錢花錢那么簡單[N].文匯報,2017-07-06(7).
[2]李泓瑋.“互聯網+”環境下青年學生財經素養調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4):66-67.
[3]祁雨函,林靜怡,鄒汝青.“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財商教育”的路徑[J].辦公自動化,2021,26(18):27-28.
[4]莊舒涵.國內理財教育研究述評[J].教育參考,2016(3):30-34,37.
[5]白振宇.培養學生財經素養的愿景與實踐[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8(9):14-18.
[6]皋潔.《經濟生活》教學對高中學生財經素養培養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8.
[7]劉海.在《經濟生活》教學中探索培養學生經濟道德[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4):88-90,103.
[8]曹美蘭.《經濟生活》教學強化財經素養教育的有效方法探究[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9]張淋蜜.基于《經濟生活》教學的財經素養培養策略探究[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15.
[10]管琳,吳克宏.高中政治新課程《經濟生活》模塊的資源整合與開發[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1):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