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寒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各地都在積極整改教學,通過轉變教學觀念,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喚醒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構建良好的教學生態,實現學生全方位的提升。本文從“雙減”政策下提升小學語文學困生閱讀素養的角度出發,旨在提高對培養學困生閱讀素養的重視。
一、從“心”出發,樹立學習信心
學困生的語文基礎相對薄弱,心理調節能力也有所不足,在巨大的學習壓力面前,往往難以有效突破阻礙。為此,教師可以從學困生的心理層面入手。學困生很多時候處于落后狀態,得到的教學評價不高,容易對學習缺乏自信心,甚至會自我否定。這種自卑心態往往會導致學生消極怠工,遇到困難時總是習慣性地逃避困難,以至于錯失了提升閱讀素養的最佳時機。研究表明,學困生并非智力不足,而是受到耐心和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如果教師盲目采取幫扶政策,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應適當挖掘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使學生敞開心扉與教師進行交流,通過交流溝通淡化學困生對學習的錯誤認識,使其重新建立起健康積極的學習心態。教師還要為學困生提供合適的情緒宣泄渠道,適當鼓勵學困生,使其重拾學習的自信。教師還要獲取家長的協助,充分了解學困生的學習特點,為其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主體分層,制定個性化學習目標
學困生群體的閱讀能力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分層次制訂教學計劃,針對每個層次制定可行的教學目標,以有效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幫助。如在《藏戲》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分成三個不同層次,首先是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句,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生字詞,并了解課文的創作背景。其次是開展看視頻、玩游戲、制作卡片等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以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認知。最后通過欣賞藏戲的內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分層次教學方法可以避免“一刀切”式的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能夠為學困生提供所需要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條件,這種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能夠切實提升學困生的閱讀學習效果。
三、多策并舉,打造高效課堂
小學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依據新時代的教學要求,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語文閱讀學習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當前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將其融入語文閱讀教學之中,能夠為學困生的閱讀學習提供便利。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影像、圖片、音樂等直觀教學內容,同時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以吸引學生參與其中。
學習效果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便是教學目標,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例如對于《書戴嵩畫牛》一文,教師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文章內容,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為學生解釋文中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同時演繹故事的方式還能夠還原文中人物的動作和神態。學困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將重點詞語演繹出來,這樣就在提高學習效果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其獲得了成就感。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任重道遠,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教師可以采取小組教學和互助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同樣以《書戴嵩畫?!窞槔?,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查詢相關資料,預習文章內容,并交流看法,以提升教學效果。此外,教師要肯定學困生在學習當中的貢獻,及時對其進行鼓勵,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有心插柳,延伸拓展閱讀素養
課外閱讀是對課內閱讀學習的有益補充,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學困生要能夠高效完成課內閱讀任務,同時有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閱讀氛圍和閱讀題材對學困生閱讀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夯實基礎、進階等循序漸進的閱讀教學方式來提升學困生的閱讀能力。如教師可以通過《什么比獵豹速度更快》《藍鯨是最大的嗎?》等教學素材訓練學生快速理解課文的能力,為其閱讀思維的提升提供環境,通過閱讀交流為學困生提供交流機會,使其在閱讀交流中提升閱讀素養。
總之,學困生語文閱讀學習效果的提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教師可以通過制定教學目標、建設高效課堂以及課外閱讀輔導等方式,實現減負增效,使每個學困生都有進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