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濤 李鈺春 譚君亞 吳洋
【摘 要】 中醫療法對強直性脊柱炎具有顯著療效且安全性高,其中灸法對改善強直性脊柱炎具有良好療效。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提示,灸法聯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廣泛應用于臨床,其中灸法聯合針法更為常見,而灸法治療中以督灸為主,但缺乏統一療效評判標準,且所用督灸粉各不相同,是否可規范督灸粉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值得進一步思考與研究。
【關鍵詞】 強直性脊柱炎;灸法;督灸;針法;督灸粉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常見于青壯年,主要侵犯中軸關節,臨床表現主要為炎性腰背部疼痛,隨著病程發展,可合并關節外病變,如葡萄膜炎、肺間質病變、肌腱端炎等,勞累、消瘦和低熱亦是其常見全身表現;中晚期因關節破壞、融合,出現脊柱強直、畸形,活動嚴重受限,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及工作質量,增加患者家庭經濟負擔[1-4]。目前,本病尚無統一治療方案,多以藥物保守治療為主,以達到緩解臨床癥狀、阻止病情發展的目的[5]。西醫治療主要采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改善病情抗風濕藥(DMARDs)、糖皮質激素、生物制劑等藥物[6]。長期服用西藥不良反應明顯,如NSAIDs主要為消化道及潛在心血管風險[7];生物制劑價格昂貴,治療過程中可出現感染、免疫原性、腫瘤等不良反應[8]。據相關研究提示,中醫療法治療AS效果明顯,且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小等,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9]。近年來,針灸療法被廣泛用于臨床治療AS,且效果明顯,值得臨床進一步發展與研究。
1 灸法治療AS的研究進展
1.1 灸 法 灸法是以艾絨為主要材料,點燃后直接或間接熏灼體表穴位的一種外治方法。通過其溫熱刺激及藥物作用,借助經絡傳導,達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研究表明,灸法可促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生成,亦可提高免疫力、抗腫瘤,其調節免疫的關鍵在于糾正異常的免疫功能狀態,臨床適應證廣,在寒證、虛證中發揮著巨大優勢[10-13]。有相關網狀Meta分析表明,不同療法治療AS,灸法在改善Schober試驗、擴大胸廓活動度、改善指地距方面明顯優于其他治療[14]。《醫學入門》云:“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火所治也。”《本草綱目》曰:“艾味苦,氣微溫,陰中之陽,無毒,主灸百病。”由此可見,采用灸法治療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目前,治療AS的灸法主要有督灸、雷火灸[15-16]。
1.1.1 督 灸 督灸即長蛇灸,《黃帝內經素問集注》云:“直陽之脈,督脈也,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督脈乃陽脈之海,具有溫經祛寒、行氣通脈、升舉陽氣、調和全身陰陽等作用,是后續針灸方法的基礎[17]。董甜甜等[18]探究督灸治療AS療效及對熱像圖影響,結果督灸組總有效率為83.3%,西藥對照組為73.3%,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并可改善AS臨床癥狀、炎癥指標及疼痛程度。朱小燕等[19]以西藥常規療法為對照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以長蛇灸為治療組,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可見長蛇灸臨床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1.1.2 雷火灸 雷火灸多由雷火針發展而來,屬于艾條灸中的實按灸[16],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止痛、調節人體正氣等功效[20]。研究表明,在以針灸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上,雷火灸能夠抗炎鎮痛、改善微循環等,具有生物傳熱學、電學特征,也具有紅外線熱輻射的物理作用[21]。杜婷婷等[22]采用雷火灸治療AS的臨床研究中,共3組患者,根據患者病情在常規西藥NSAIDs、激素及DMARDs基礎上,治療組加用雷火灸治療,對照組I組加用艾灸,對照組Ⅱ組不加用其他治療,結果治療結束后脊柱活動度、BASDAI評分、BASFI評分比較,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 < 0.05)。
1.2 灸法聯合針法治療AS 針法是指選取人體腧穴,以針具刺入,利用針刺手法,刺激患者神經等,達到治療效果。針法及灸法結合即為針灸,利用針刺效應及灸法的藥效、溫熱刺激等對人體產生反應,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扶正祛邪,從而達到治療目的[23]。目前臨床常用的有溫針灸、毫針、電針、火針配以灸法。
1.2.1 溫針灸 溫針灸是指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灸法。通過艾絨燃燒熱力經針身傳入體內,達到活血化瘀、祛濕散寒、消腫散結、調和氣血等作用[24]。楊利華等[25]以溫針灸治療為治療組,取夾脊穴為主穴,加腎俞、風池、大椎等,對照組予柳氮磺吡啶腸溶片聯合艾瑞昔布片治療,連續治療2個月后進行療效評估,結果治療組指標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 < 0.05);2組ESR、CRP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治療組
1例患者出現溫針灸后局部皮膚瘙癢,但瘙癢2~
3 d后消失,未對其造成明顯影響,亦可見溫針灸安全性相對西藥高。劉學農等[26]以溫針灸聯合益腎蠲痹丸作為治療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西醫治療,溫針灸主穴選取夾脊穴,配穴選取大椎、風池、腎俞等,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67%,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1.2.2 毫針配以灸法 毫針療法即通過毫針針刺腧穴,配以不同針刺手法,以達通經活血之效[27]。鄭喜[28]以毫針療法結合督灸為治療組,取夾脊穴和督脈穴,采用捻轉瀉法治療;對照組給予柳氮磺吡啶腸溶片口服。結果治療后2組CRP、ESR水平均下降,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說明毫針結合督灸不僅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疾病活動度,減輕患者疼痛,亦能有效降低炎癥指標。
1.2.3 電針配以灸法 電針可在原有針刺基礎上,刺激所在腧穴,起到調動全身精氣之功。梁棟富[29]治療AS針刺選穴以督脈為主,取百會、大椎、命門等,配合電針治療,加之隔姜灸,并以梅花針叩刺,結果發現比單純灸法臨床療效更顯著。鄭旭東等[30]在采用電針配以督灸為研究組治療AS,對照組僅用電針治療,結果研究組疾病緩解率為88.57%,對照組為52.94%,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研究組(P < 0.05)。可見電針加灸法治療AS療效顯著,且可有效減少并發癥。
1.2.4 火針配以灸法 火針亦具有溫經散寒、通經活絡之功。任英杰等[31]以改良督灸聯合火針治療AS為治療組。火針選取督脈穴、夾脊穴及足太陽膀胱經所在腧穴,局部皮膚消毒;火針由針身向針尖燒至發紅,快速刺入穴位,迅速出針;出針后按壓針孔,以火針與督灸交替治療。對照組口服西藥。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 0.05)。
綜上所述,灸法、灸法配以針法治療AS效果明顯,且安全性高,治療選擇性多樣;根據相應臨床研究針刺選穴,多以夾脊穴、督脈穴為主,督灸即為督脈之灸,兩者有異曲同功之處;督灸因其獨特的優勢,臨床可操作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均高于其他灸法,故較其他灸法更廣泛用于臨床。但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針灸療法治療AS不良反應研究較少,且不同針灸方法之間有效率的研究比較也較少,治療晚期AS的研究更少,且缺乏統一規范的治療標準。因此,今后可進一步完善針灸治療AS的研究,從而更好地規避風險,優化針灸治療,使針灸治療AS更具有效性及科學性。
2 督灸粉治療AS的研究進展
2.1 以經驗方(或院內制劑、自選方等)作為督灸粉 吳生元治療風濕病外用經驗方寒痹散作為督灸粉,主要由川烏、草烏、獨活、羌活、丹參等組成,具有祛風散寒除濕、舒經通絡止痛之功,臨床研究證實治療AS效果顯著[32]。亦有在治療骨關節炎中將寒痹散作為外敷藥,取得良好成效[33]。張蕾等[34]在治療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中,即采用吳生元教授的寒痹散作為督灸的督灸粉,結果療效為76.8%,亦有明顯止痛效果,可緩解臨床癥狀。據筆者了解,云南省中醫醫院風濕科督灸治療即以寒痹散為督灸粉。然而,文獻研究中對本方用藥機制研究缺乏,并缺乏其對治療AS的實驗研究。但結合已有的文獻資料,可知本方療效顯著,值得進一步探究。又如,趙廣等[35]在督灸配合針刺治療AS腰脊疼痛,督灸采用的督灸粉由附子、肉桂、延胡索、麝香等組成,治療后督灸組總有效率為76.7%,可見其臨床療效可。
2.2 辨證論治配制督灸粉 楊朝美等[36]治療AS治療組給予以姜、艾炷配制的督灸粉督灸,其中督灸粉結合望、聞、問、切辨證論治配制,1人1方;對照組給予口服柳氮磺吡啶腸溶片治療。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5.34%、60.57%,且治療組VAS評分亦優于對照組。李妍[37]在研究治療組采用督灸治療原發性AS,督灸粉也屬辨證后配制的藥粉,對照組予美洛昔康聯合柳氮磺吡啶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 0.05),且患者疼痛、炎癥指標及活動受限癥狀亦明顯改善。
2.3 在某藥基礎上辨證選藥 白慧[38]給予對照組锝[99TC]亞甲基二膦酸鹽注射液靜脈推注,同時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督灸治療。督灸粉在麝斑粉基礎上結合辨證選藥配制,結果對照組、治療組總有效率分別為72.91%、91.6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可見其督灸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督灸粉選取用藥種類多樣,均有良好的臨床療效。據相關數據統計,現臨床灸法治療AS是以督灸為主[39];然而,督灸粉取材各不相同,因缺乏統一標準,難以對其療效進行統一評判。我們是否可以選取部分督灸粉配方作為用藥標準,再進行臨證加減用于臨床呢?從而更好地使督灸規范化、標準化與系統化,更好地對其進行用藥機制、臨床及實驗研究,提高其科學性。
3 總結與展望
根據AS發病特點及臨床表現,中醫學將AS命名為“大僂”[40]。焦樹德認為,其病因為腎督陽虛,復感風寒濕等外邪,內外合邪,陽氣不化,寒邪內盛,筋骨失養,而致大僂,將其分為腎虛督寒證、邪郁化熱證、痹阻肢節證[41],治宜補腎強督、祛風散寒、除濕通絡[42]。風寒濕痹證為其常見證候[43]。中醫治療AS具有獨特優勢,其中針灸效果顯著。督灸以灸其督脈,振奮一身之陽氣,再配以特制督灸粉,以達病所,更好地發揮療效;加之配以針法,使中醫療效更加顯著。結合大僂病因病機及大量臨床及實驗研究均可證明針灸效果明顯,但對其治療及療效缺乏統一評判標準(如可比較不同針法療效及規范選穴),并缺乏相應不良反應的研究。加之督灸所選用的督灸粉各不相同,亦可考慮規范其用藥種類,甄選相應組成,規范治療,更好地對督灸治療AS進行進一步探究,使其更具科學性,為臨床實踐用藥治療AS提供指導;進一步完善對晚期AS的治療研究,從而更好地改善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謝雅,楊克虎,呂青,等.強直性脊柱炎/脊柱關節炎患者實踐指南[J].中華內科雜志,2020,59(7):511-518.
[2]郭曉琳,錢麗霞.定量MRI用于強直性脊柱炎研究進展[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21,18(2):114-117.
[3] SIEPER J,PODDUBNYY D.Axial spondyloarthritis[J].Lancet,2017,390(10089):73-84.
[4] 劉紅艷.181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質量現狀調查研究[J].風濕病與關節炎,2020,9(5):35-37.
[5] 王弢,何森,劉軍,等.痹祺膠囊聯合依那西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21,36(4):741-745.
[6] 陳夢霞,郭遂群,李新軍.通督活血湯聯合濕熱痹清丸和柳氮磺吡啶腸溶片治療強直性脊柱炎50例[J].中醫研究,2018,31(6):37-39.
[7] 王振剛.非甾體抗炎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再認識[J].中國醫刊,2013,48(7):1-3.
[8] 黃璟,周毅.腫瘤壞死因子α及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J].國際口腔醫學雜志,2015,42(1):63-68.
[9] 仇維彬,安陽,劉燦,等.強直性脊柱炎中醫治療概況及優勢[J].風濕病與關節炎,2021,10(7):44-46,55.
[10] 王寬,顧沐恩,吳煥淦,等.灸法之灸向探略[J].中國針灸,2018,38(3):281-283.
[11] 陶曉雁,殷仕潔,毛湄,等.從近10年灸法文獻看灸法的特色與優勢[J].遼寧中醫雜志,2008,35(4):591-593.
[12] 中華中醫藥學會.艾灸[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3,2(6):78-80.
[13] 潘玉琴,黃筱瑛,楊美琴.中醫健康指導聯合恒溫雷火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0例臨床觀察[J].風濕病與關節炎,2021,10(7):15-18.
[14] 李冬.中西醫不同療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網狀Meta分析[D].廣州:暨南大學,2020.
[15] 朱丹,高明利,姚家樹.艾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研究進展[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8,7(2):77-80.
[16] 田好超,李哲,張宏軍.針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研究現狀[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22(2):153-156.
[17] 靳貞紅,張瓊予,顧光照,等.塞來昔布聯合督脈灸、撳針治療活動期強直性脊柱炎25例臨床觀察[J].風濕病與關節炎,2021,10(2):8-10,37.
[18] 董甜甜,龐亞錚,李金玲,等.督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改善疼痛癥狀的療效觀察及對熱像圖的影響[J].四川中醫,2017,35(8):199-202.
[19] 朱小燕,郭蓉,余希婧,等.長蛇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11):97-99.
[20] 劉磊,王靈.雷火灸療法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智慧健康,2021,7(2):45-47,52.
[21] 馮群星,廟春穎,陳萍.雷火灸的臨床應用機制研究進展[J].浙江中醫雜志,2017,52(7):544-545.
[22] 杜婷婷,丁煒.雷火灸刺激華佗夾脊穴改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功能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7,32(11):2263-2265.
[23] 羅星子,費愛華,胡開理.蔡圣朝教授針灸與藥物并舉從腎論治強直性脊柱炎經驗[J].風濕病與關節炎,2020,9(2):43-44,58.
[24] 王文炎,馬志毅.隔物溫和灸治療風濕病的臨床研究現狀與思考[J].風濕病與關節炎,2020,9(11):48-51.
[25] 楊利華,歐陽八四.溫針灸治療腎虛督寒型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20,28(19):26-28.
[26] 劉學農,康秋榮,何彩云,等.溫針灸聯合益腎蠲痹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21,36(4):597-599.
[27] 許敏華,朱延濤.中醫外治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研究進展[J].新中醫,2020,52(18):137-139.
[28] 鄭喜.針灸在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7):118-120.
[29] 謝寶真.梁棟富針藥灸并用論治強直性脊柱炎經驗[J].福建中醫藥,2020,51(3):75-76.
[30] 鄭旭東,黃富群.督脈炙聯合電針對強直性脊柱炎的效果觀察[J].特別健康,2018(22):139.
[31] 任英杰,李峰,燕軍,等.改良督灸聯合火針治療腎虛寒濕型強直性脊柱炎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20,42(11):1690-1694,1704.
[32] 張志嬌,朱爽,齊繼鵬.吳洋教授辨治強直性脊柱炎經驗[J].風濕病與關節炎,2021,10(7):38-40.
[33] 肖勇洪,畢翊鵬,阮瑩藝,等.彭江云辨治骨關節炎經驗總結[J].遼寧中醫雜志,2017,44(7):1371-1372.
[34] 張蕾,肖勇洪,張麗琴,等.督灸結合小針刀松解術治療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20,41(4):69-72.
[35] 趙廣,楊繼國.督灸配合針刺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腰脊疼痛60例臨床觀察[C]//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針灸康復分會第二屆學術年會暨山東針灸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7:183-185.
[36] 楊朝美,任洪青.督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40例[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14):91.
[37] 李妍.督灸治療原發性強直性脊柱炎[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5(6):1118-1120.
[38] 白慧.督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2018,38(1):111-114.
[39] 柳琳琳,覃毅,王光耀.基于文獻計量學探討中醫灸法干預痹證的應用價值[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5(2):464-470.
[40] 李滿意,劉紅艷,陳傳榜,等.大僂的源流及臨床意義[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9,8(7):39-43,63.
[41] 郭曉東.從補腎祛寒治尪湯看焦樹德教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思路[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3,2(2):47-48.
[42] 焦樹德.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經驗[J].河北中醫,2004,26(10):725-726.
[43] 周世甲.微電流電刺激儀聯合督脈灸對于不寐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5):100,102.
收稿日期:2021-11-10;修回日期: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