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德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出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教師的數學教學策略方面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以往的教學模式激勵作用偏低,對初中學生來講,很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無法促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隨著教師在數學教學策略上的改進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會變得充滿樂趣。
初中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仍有較大的提高空間,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應運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由此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若能被有效激發,可以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及質量。
一、簡析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必要性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種重要動力,可讓個體具備的學習優勢發揮出來,進一步提升學習效率。初中階段是關鍵的學習階段,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及認知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若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要與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相符合,所以,初中階段教師應尤為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數學課程的學習也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提供了用武之地。與此同時,學習興趣的激發還在增強學生創新能力方面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依托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旨在讓學生在興趣引導下處理數學問題,從而促進其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簡析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相關途徑
(一)融合日常生活實際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教學手段不斷創新優化,構建讓學生實現主動學習的良好教學環境,充分激發其學習興趣與學習欲望。數學教師將生活問題當成突破口,利用具體的生活案例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幫助學生探尋簡單直觀的理解方式,讓抽象復雜的知識變得生動具體,在深刻理解的同時夯實記憶,打造有效的初中數學課堂。例如,某條隧道的進口形狀近似一條拋物線,AB是隧道進口底部的寬且AB=4 m,隧道進口頂部為點C,且C點至AB之間距離為4.4 m,當前有一輛滿載貨車要通過隧道,貨物的總寬度為2.4 m而且地面距其頂部的距離是2.1 m。請問滿載貨車能否順利通過隧道?其屬于初中階段重要的函數問題,一些學生通過分析和二次函數圖象較為類似,由此建立起相應的直角坐標系進行解題。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更重要的是能夠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遷移能力。
(二)注重課堂提問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較為深遠,個別初中數學教師仍舊選擇使用“滿堂灌”的模式,大部分學生缺少進行探究以及思考的時間,又因為授課時間十分有限,很難做到及時消化,一方面難以將基本知識和技能扎實掌握,另一方面學生也提不起學習興趣。
例如,在“菱形的性質”的相關知識點,講述完成后,教師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情況,向其提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如“為何有些圖案會設計為菱形呢”等,由此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和討論,如“依據出示的菱形圖案,對所需紙帶長度進行計算”等,可以說問題的有效設置,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知識探究欲望,另一方面能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學習,而且帶著濃厚興趣、帶著問題針對菱形的性質進行探究。教師再通過相應的多媒體手段,演繹出菱形的有關性質,借此組織學生推理并將“菱形對角相等”“鄰角互補”等性質獨立總結出來。
(三)講授數學故事
數學故事在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激發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若想被激發,數學教師應該清楚把握學生的本質特征,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引入相應的數學故事,由此助力學生學習興趣的充分調動。對于數學故事的有效穿插,教師應該把握好時機。
如“勾股定理”的相關教學,教師可以引入“趙爽弦圖”“加菲爾德證法”等相關數學故事,講述數學知識產生的歷史背景等,或是講述至今沒有得到證明的有關猜想或者是假設,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有關數學故事的講述過程,必須注意語言應用的規范性以及趣味性。
關于數學教學,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能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提供保障,在充分調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進一步提升,依托更加多元、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路徑,讓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到初中數學課堂中。
參考文獻:
[1]張洪玉.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 新課程,2021(37):207.
[2]喬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辦法與創新研究[J].科幻畫報,2021(8):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