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萍
[摘? ?要]“空中課堂”是當前一種主流信息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運用這一模式有助于增添色彩、增強互動。文章從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對運用“空中課堂”的出發點和目標進行清晰的分析與闡述,在此基礎上對如何巧用“空中課堂”進行策略探究,指出加強技術運用、運用直播技術、增強師生互動、實施多元評估是巧用“空中課堂”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空中課堂”;初中美術;互動教學;多元評估
[中圖分類號]? ? G633.95?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12-0022-03
“空中課堂”是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為課堂活動提供重要補充的教學方式,這一方式在新冠疫情暴發的特殊時期得到了廣泛運用,并獲得了較好的實踐成效。從長期來看,“空中課堂”等在線教學模式或將逐步取代傳統課堂教學,成為教學領域的常態化應用手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作為集審美教育、鑒賞活動、理論教學、繪畫指導等為一體的教育活動,巧用“空中課堂”顯得尤為必要。
一、“空中課堂”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實際上,我國21世紀初便已開始應用“空中課堂”。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各地中小學被迫停課。在此情況下,相關部門通力合作,以電視的形式,于“空中”向中小學生開設課程,2008年,其播放形式升級為衛星電視頻道,并于次年3月正式向全國開播。2020年,為滿足新冠疫情防控需要,實現“停課不停學”, “空中課堂”整合了大量優質教學資源,為疫情防控期間的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無論是為了滿足疫情防控的需要,還是為了貫徹“雙減”精神,均有必要繼續應用“空中課堂”,尤其是對于初中美術這樣的學科而言。根據初中美術教學的內在要求,應用“空中課堂”的過程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根據“空中課堂”多年來的應用情況來看,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間取得的相關成果來看,將“空中課堂”應用于初中美術教學首先要具有趣味性。新冠疫情暴發以來, “空中課堂”中播出的無論是語數英等“主科”課程,還是圖音體等“副科”課程,收視率和學生的參與率都不高,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缺乏趣味性。其次“空中課堂”應具有較強的參與性。相比于其他課程,美術課具有較強的參與性。在實施“空中課堂”的過程中,不能因為教育者、學習者分別處于不同的空間,便放松要求,忽視其參與性。再次“空中課堂”應具有分享性。這并非僅是指其應具有供學生分享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其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法的應用等,均應能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展現自我。
二、初中美術教學對“空中課堂”的需求
近年來,國家對美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這不僅意味著對初中生美術水平的要求更高,而且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當下,初中美術教學對“空中課堂”的需求是明確的。
傳統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缺乏新意,呈現方式單一。“空中課堂”能為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提供多元化的操作方式,引入更多的教育資源,為美術作品展示、美術鑒賞活動提供更為豐富的素材,引領學生走入更加豐富多彩的美學世界。當前的初中美術課堂需要運用這些技術手段,彌補傳統課堂的多種不足。
傳統初中美術課堂中教師的“一言堂”在美術鑒賞、美育教學這樣的宏大命題面前,顯然缺乏足夠的說服力。當下,社會上的各種美育培訓活動越來越被家長、學生所重視,很多初中生的美術水平、鑒賞水平也都“在線”,因而,可通過“空中課堂”將更專業、更高水平的教師“請”入初中美術課堂,以構建高效美術課堂。
傳統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缺乏互動,而“空中課堂”可以為美術課堂教學提供多元化的互動模式,一方面,可以增加互動的頻率;另一方面,可以在互動模式上實現突破,使學生喜聞樂見。
三、“空中課堂”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加強技術運用,為初中美術課堂增添色彩
初中美術教學活動,包括概念教學、系統認知、審美鑒賞、工藝操作、繪畫活動等。“空中課堂”應積極運用多種技術,為上述教學活動增添色彩。
在概念教學過程中,“空中課堂”可通過引入多元化的教學軟件,為學生形象地展示各種繪畫概念性內容、美學理念性內容等。比如,講解“線”時,可以將其置于三維軟件模型當中,讓學生理解“線”及其相應的透視關系;講解中國傳統的服飾、圖樣、建筑造型時,教師可以通過PS軟件進行分層、疊加展示,引導學生構建可視化的思維模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復雜的美學理念性內容。
在審美鑒賞領域,“空中課堂”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對美術作品進行解構,也可以讓學生在線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等,以拓展學生眼界。例如,在印象派畫作的解讀和欣賞教學中,很多學生無法理解印象派色彩疊加的繪畫方式。而在“空中課堂”中,教師只需花費幾分鐘時間展示網絡畫家“復原”印象派畫作的過程,就能夠很快讓學生感知印象派具體的繪畫技巧,形成對畫作風格的深刻印象。同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線上參觀美術館或博物館,讓學生“直面”名畫,給予學生更好的美學感受。同時,“空中課堂”的一些技術功能,如“放大”“選擇光照模式”等,能夠讓畫作呈現更加豐富、立體的視覺效果。一些畫作用3D、圖層、動態進行呈現之后,視覺效果更好,使得學生更心向往之。
在工藝操作領域,“空中課堂”可充分發揮在線教學的優勢,基于學生的學習內容,開展直觀的手工教學、繪畫教學,有效拓展美術教學的內容。如在“空中課堂”的手工教學、繪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視頻,通過特寫、近景等方式細致展現手工、繪畫技巧,以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教師還可以直接在線教學、在線操作,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的美術創作嘗試。
(二)運用直播技術,為初中美術課堂引入“外師”
在“空中課堂”引入“外師”,可以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優化教學、評價等環節。
在教學環節,“空中課堂”可利用直播技術,引入有專業水平、技能的美術教師、手工藝人或其他相關“外師”。“空中課堂”可以直接引入“外師”,也可以讓學校美術教師和“外師”開展同步教學。其中,學校美術教師主要起到承上啟下、串聯教學的作用,而“外師”則為學生傳授一些專業的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如本地有一位非遺傳承人,其傳承領域為本地民族建筑,那么在“空中課堂”中就可以請他對民族建筑美學理念進行闡述,并利用模型對建筑結構進行拆解,引領學生觀摩,甚至親手操作。這種模式相較于視頻教學來說,互動性更強,學生注意力會更集中,參與熱情會更高。
在評價環節,“空中課堂”可以采用直播技術,在手工、繪畫等課程中引入更多評價主體,通過在線觀摩、評分等方式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在“空中課堂”中,學生展示自己美術作品,教師通過直播軟件或在線教學軟件讓其他美術教師或美術專業人士進入“課堂”,對學生作品以文字、語音等方式進行評價。教師再對這些評價進行分享、點評,一方面增強學生創作的目標性,另一方面使美術教學更為專業化。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美術水平,而且有利于學生對美術評論活動形成初步認識。
(三)增強師生互動,為初中美術課堂注入活力
美術教學是美育活動,更是初中生在“主科”學習之余放松自我、找到快樂的重要途徑,因而在實施“空中課堂”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空中課堂”要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要充分利用“空中課堂”提供的在線教育機會,運用恰當的方式與學生展開互動。例如,在繪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互動白板,選好顏色和筆觸后畫一畫。教師和其他學生則可以對繪畫作品進行評價,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而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利用投票小軟件,讓學生對“在‘空中課堂想學什么內容”“希望教師教什么內容”“希望教師用什么軟件進行教學”等進行投票,然后根據學生的投票結果調整教學方案。在“空中課堂”結束之后,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評分、留言。這樣可以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有助于形成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也有助于“空中課堂”整體朝著良性發展。
另一方面,“空中課堂”要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彈幕、點贊、送禮物,是學生接觸網絡時特別喜愛的互動方式,美術教師可以在實施“空中課堂”過程中,鼓勵學生使用彈幕、點贊、送禮物等方式與自己展開互動。通過這一方式,學生的天性得到充分釋放,“空中課堂”也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四)實施多元評估,以保證“空中課堂”教學效果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的實踐表明,“空中課堂”的教學效果與教育質量不能得到保證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評估。有人認為,初中美術學科屬于人文學科,如果采用“空中課堂”的形式開展教學,是否進行全面評估并沒有什么要緊。
實施“空中課堂”時,相當數量的教師認為,因為是對著“鏡頭”上課,所以只要優化教學設計便完成了全部教學任務。事實并非如此,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以學論教”均是現代教育評估的指導思想。無論教學內容多么完善,教學方法、方式多么多樣,如果教學效果不能得到保證,均是對相關資源的浪費。因此,對“空中課堂”的美術教學進行評估時,首先要看教師是否態度端正、觀念新穎,像線下教學那樣,把“教”“學”“評”三個環節融為一體。這樣,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教師才會更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與其生活實際。例如,“空中課堂”引導學生開展剪紙活動時,以電影《哪吒鬧海》為主題顯然比“奧特曼”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再如,有教師在實施“空中課堂”時,引導學生以“我在家里上學”為主題進行簡筆畫創作。這種教學方式得到了學生的普遍好評,因為其與學生的關注點、興趣點保持一致。因此,在實施“空中課堂”之前,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圍繞初中美術教材和教學大綱,優化教學設計。在授課結束之后,教師還應從多個方面進行教學評估,以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
實際上,從教師的角度對教學內容、方式和手段進行評估只是多元評估體系的一個方面。鑒于“教”與“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還需要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評估。此方面涉及的內容較多,需要把形成性評估、判斷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融為一體。在形成性評估方面,需要從學生對“空中課堂”的態度、情感出發。判斷性評估除了要評估學生對相關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還要評估學生對有關工具的使用情況。在終結性評估方面,應關注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及能力的提升程度,而不是只評估學生美術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對師生進行評估,均不能由單一主體來完成。例如,對教師評估,除了教師自行評估,學生、其他教師,甚至家長均可參與評估。只不過,不同的評估主體應有不同的側重點。例如,家長應重點評估該教師授課是否生動、通俗易懂,學生應重點評估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及時地予以反饋。
總之,初中美術教師應當通過巧用“空中課堂”實現自身教育教學手段的不斷升級,不僅要更好地體現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內容要求、目標要求,還要在教學手段、形式上推陳出新,緊跟時代潮流,從而真正把握“空中課堂”的特點,實現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的有效融合。
[? ?參? ?考? ?文? ?獻? ?]
[1]? 牙鳳歐.微課在小學美術“空中課堂”教學的應用[J]. 廣西教育,2020(33):19,30.
[2]? 蒙翠琴.讓開放式教學浸入小學美術課程:基于“空中課堂”在線案例的教學反思[J].寧夏教育科研,2020(2):12-13.
[3]? 周穎.新媒體環境下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探究[J].求知導刊,2020(6):95-96.
[4]? 黃賽.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整合淺談[J].名師在線,2017(3):86.
(責任編輯? ?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