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昀
【摘要】高中階段是學生大腦高速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大腦發育和智力成長尤為重要。語文作為重要的課程之一,在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有教無類;寓教于樂
高中階段是學生大腦高速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大腦發育和智力成長尤為重要。語文作為重要的課程之一,在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以調度學生的積極性,促進高中階段的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
一、教師要學會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不啟不發,不憤不悱”,古之圣賢孔子提倡“啟發式教學”,倡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寓教于樂,這就要求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創造性。要知道,語文興趣的培養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名著,背誦、摘錄一些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用情感激發學生并適當引導,發揮想象、記憶、聯想等功能,讓學生與作品交融,與人物對話,與作者交流,不斷完善學生的人文知識素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二、教師要培養自身的文學素養,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高中階段的學生大腦發育已經較為健全,作為一個“小大人”,他們已經能夠客觀地看待社會熱點問題和新聞事件,這就對于教師的文化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與學生同進步、共成長,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所敬佩,當學生對老師充滿崇拜和仰慕之情以后,學生才會愛上語文,愛上學習,才能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三、 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潛力
新課標對于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定位在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指導上,要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探究事物的好奇心,促進學生個性不同程度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在課堂上要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做好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學生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小船,教師是學生前行道路上的明燈,指引學生在大海中有了前進的方向和動力,激勵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四、教師要創造輕松、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環境,寓教于樂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滔滔不絕”,學生“目瞪口呆”;教師“聚精會神”,學生“一言不發”。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重視共同提高和多樣選擇,力圖建立一個開放而有秩序的語文課堂。這就要求教師要制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都參與其中。
教師可通過提問、舉手發言、情景模擬、動手操作等方式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用詼諧、幽默的前言引入課堂開始,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自如的課堂。研究表明,一個學生在輕松、愉悅、自在的環境中學得會更好,反之會學得很吃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參與其中,并且變“指責”為“鼓勵”,變“否定”為“肯定”,給學生以適當的肯定,這會讓學生更加愿意積極回答問題,愿意認真思考、積極發言來表現自己,讓課堂變得充滿陽光和活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五、教師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發揮多媒體優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語文教學也是如此。要想語文課堂更加精彩,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必不可少。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圖片、音樂、視頻等方式可以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示教師所要表達的內容,同時也能給學生更加強烈的視覺沖擊和震撼的效果,讓學生開拓思維。
總之,新課標改革下的語文教學學習已不再是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領者和促進者。教師要學會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要培養自身的文學素養,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潛力;要創造輕松、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環境,寓教于樂;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發揮多媒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