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 要:兒童繪本讀物作為學校早期教育的主要讀物,對于培養小學生的讀書興趣和做好學校早期教育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家庭教育的逐步發展,社會對小學生早期發展的教育也日益關注,因此一個較好的啟蒙課程會給學生打下一個不錯的學習基礎。不過,對于小學低段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而言,不管是對環境的排斥或者對陌生環境的恐懼,都會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產生許多疑問。這樣,相關學校和教師就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生動、多彩的繪本作為教育載體,用適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繪本閱讀興趣,并以此確保學生在早期教育中可以更好地進入讀書狀態,為學生的早期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繪本;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繪本之所以非常適合中小學生的早期教育,主要是因為繪本內容的思維方式有自己的特點。通常,繪本所表現出來的教學內容帶有強烈的認知直觀性、形象性和美觀性,都適應了學生認知事物的心理特征,學校采用這樣的途徑對中小學生進行啟蒙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但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校需要用各種教育方法引導學生逐步開展繪本的趣味閱讀,從而實現語文繪本教學的多樣化,這樣更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愛好,訓練他們的能力,并改變學校以往固有的集體教學和單向的教學模式。
一、繪本的概念
孩子畫本,英文名Picture Book,通稱為圖像書(畫本和普通的圖像書有區別),指以圖像居多,并配有一些漢字的少兒圖書。對繪本概念的解釋見仁見智,文學界也沒有最終的定義。這里比較有啟示意義的是彭懿在《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中對繪本書閱讀概念的觀點:繪本閱讀就是用圖像和文本共同講述一段整體的經歷,是圖文并茂的。在書籍的世界里,繪畫不再只是文章的陪襯,它有著自己獨立的意義。文字可以講故事,圖畫也可以講故事,甚至把繪本中的文字全部去掉,讀者一樣能明白故事內容。繪本是指文字和繪畫之間的相互融合,是真正的圖文并茂。
繪本與傳統連環畫有很大的區別。小人書,又名連環圖畫、小書等。在20世紀的上海開始流行起來,連環畫大多沿襲古代文學作品或神話故事的主要內容,缺乏原創性。或者根據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件進行改編,深受社會歷史背景的影響。色調一般以黑白為主,構圖大多采用上面圖畫下面文字說明的形式。而繪本的構圖更為自由,不再拘泥于上下式,人物性格更加鮮明,情節更加突出,色彩也更加強烈。
二、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的基礎構建
在繪本童話故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教育,就需要使用圖文并茂的表現形式[1]。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使繪本童話故事閱讀教學內容呈現出相應的價值。而教師在進行繪本童話故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從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使中小學生可以從自身的現實生活體味人生的真實情感與風味。在此過程中,教師讓中小學生領悟童話故事,而中小學生通過閱讀童話故事就可以得到更深刻的情感感受,并會從心里和繪本童話故事的閱讀內容展開交談。而中小學生在接觸童真與童趣的情形下,視野更為寬廣,就會具備良好的品德情操。這樣的讀書形式使學生感受到了愉悅,心理與精神需求得到了滿足,這就為低年級學生今后的讀書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
小學生缺乏獨立意識或者不能準確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所以教師一定要在語言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繪本,以便適應學生閱讀繪本的需求。
(一)需要構建多元閱讀的環境
多元化的讀書環境可以使學生在讀書中的感受更為立體化和形象化,可以營造獨特的讀書氣氛,使學生可以時時刻刻在書香的氛圍中長大,不知不覺中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致,增進學生對書籍內涵的認識。
比如,學校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以圖書為主體的環境,在食堂、課堂、學生宿舍等地點放置繪本,使學生可以在這樣的校園環境中時刻接觸到繪本,并以此引導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繪本閱讀教學中。另外,當學生接受了這些環境的影響后,也會極大地調動讀書興趣。
(二)注重繪本情境的創設
在進行繪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針對繪本閱讀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讀書需求,把繪本中的內容以情境的方法表現出來,從而創設多種多樣的教育情境,在情境中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致,從而形成情感的共振,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讀書感受。比如,教師根據繪本內容播放—些輕音樂,并通過道具把繪本中的內容全部表現出來,進而對繪本內容進行氛圍的營造,讓現實的情境與兒童繪本內容中的情境保持一致,使學生能夠更快地進入繪本的閱讀中[2],從而不斷增強兒童繪本的教學能力,為多樣化的兒童繪本教育創造有力的條件。
三、當前繪本閱讀法在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狀況
因為教師教學水平的參差不齊,各地區、各學校對繪本閱讀的要求不同,以及地區之間社會經濟的不同等主客觀原因的影響,繪本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
在繪本課程中,大部分還采用教師說、學員講的傳統滿堂灌模式。采用這種模式閱讀繪本,僵化了教學方式,使課堂枯燥無味。
(二)教學過程等于識字過程
隨著繪本閱讀的不斷流行,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把繪本閱讀引入小學語文課堂中。由于很多教師并沒有系統化、專門化地研究過繪本閱讀,所以他們在小學低年級進行繪本閱讀教學時往往會產生繪本閱讀就是識字、識字就是繪本閱讀的誤區。
(三)教學中側重教學過程,輕視學生興趣
對繪本的教學,許多教師仍采用平時課堂中講寓言、童話等題材的教學方式。閱讀教學,我們是否可以少一點“規則”,不要死板地一定按照封面、環襯、扉頁、正文等順序進行閱讀,而要多了解學生對什么感興趣、覺得有意義的事情是什么。
(四)重視教學結論的灌輸,輕視學生的自我感受
無論是平時的課堂教學還是繪本教學,向學生傳輸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似乎都成為一定的模式。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習慣性地進行灌輸,告訴學生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當學生說出與這個道理不太貼切的見解時,教師就會告訴學生標準答案是什么,重視教學結論的灌輸,忽視學生的自我感受。
四、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繪本閱讀教學的具體方法實施
教師在小學語文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讀書時置身于生動、活潑、形象的氣氛中。教師要沖破以往的教育理念,對自己的教育手法加以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具體授課的時候,學生必須對兒童繪本閱讀內容作出合理選擇。而教師則從兒童繪本閱讀的重要內容入手,可以給學生創造自由想象的空間。在聯系學校現實生活的情境下,讓學生查閱繪本。繪本讀物以其畫面精美、語言精練、信息豐富的優點,能全面調動幼兒的讀書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能力,越來越成為許多家長和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首選素材。教師根據小學低年級語文教育的狀況和閱讀繪本的基本原則,給出以下讀書建議,以啟發和培養兒童閱讀繪本的濃厚興趣。
(一)繪本閱讀形式的多元化
讀書方法的多樣性說明學生能夠利用不同的途徑和方法完成繪本的閱讀。比如,低年級語文課程中可能采取的讀書形式有:(1)獨立讀書,即在一定的場合學生有意識地閱讀繪本,這些讀書方法對學生的主觀思維要求比較高,所以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不斷啟發學生的讀書興趣。(2)師生共讀。師生共讀就是學生與教師共同讀一本繪本,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增進學習者對繪本內涵的認識,進而進一步指導學生從繪本中學到一定的知識。(3)同伴共讀。同伴共讀是將許多學生集中到一起共讀一本繪本,同時指導學生展開議論,并探討自己對內容的認識與觀點,這樣使學生的思想發生碰撞,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讀書形態逐漸多樣化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生的讀書能力,保證了繪本課程的高效進行。
(二)繪本選擇要主題鮮明,容易掌握
易于理解是站在學生的視角,符合學生的思維結構,能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領悟力。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所以可以模仿圖書中的內容。學生通過對其中主題鮮明、生動形象、容易掌握的內容研讀后,興趣才能在實踐中體現出來。所以,選擇一本主題突出、便于學生掌握內容的圖書十分關鍵。在教授《烏鴉喝水》時,教師可以預先從網上收集相應的卡通繪本。當學生看到一個小瓶子和一只非常口渴的烏鴉時,他們也會思考烏鴉是如何喝水的。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學生就會逐漸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此時,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同步思考,這樣學生的理解會更深刻。
(三)充分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學生的早期教育并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其實,父母的責任更重要。有關研究指出,父母陪伴學生進行讀書,學生的讀書興趣更高,對內容的記憶和了解會更加深入。所以,學校需要不定期地進行親子讀書交流,由父母帶著學生進行繪本閱讀。
在父母的陪同與指導下,不少中小學生都會情緒高漲,迫不及待地想在父母面前展示自己,還會向父母講解繪本中的內容,在這種情景下,中小學生的記憶水平、理解和表達技巧都可以獲得有效的提高。同時,當獲得了家長的肯定以后,教師也會繼續將精力投入學生閱讀教學中,并以此提升繪本閱讀教學的實效[3]。但總而言之,對于小學中低年級學生來說,繪本閱讀的多樣性是十分關鍵的,這直接關乎學校的發展,所以,教師需要重視對中小學生繪本讀書多樣性的教育,保證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四)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在繪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讀書氣氛可以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致,進而收到更好的閱讀效果。繪本教學時可以與音樂、視頻、舞蹈或者動漫等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而對于繪本內容,教師能夠運用情境甚至是互動演示等方法展示出來,如此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借助繪本閱讀,學生還可以找到讀書的快樂,對語文知識點的探究也更有動力,并且教師還可以慢慢訓練學生主動閱讀的能力,從而使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質量得到提高。
(五)啟發學生的思維
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繪本閱讀教學,要傳授學生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還需要通過繪本故事讓學生明白相應的道理,繪本故事啟發學生,進而激發他們探索真理的欲望。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對閱讀問題的設置通常較為規范,這樣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利于他們發揮想象力。想要更有效地改善這種問題,教師在進行繪本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選用恰當的繪本故事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小馬過河》是一個非常適合的繪本。故事的最后,小馬媽媽的話很有道理,只聽別人的還不夠,還要自己動腦。學生在讀到這個繪本故事時,都陷入了沉思,對不同的人物有著不同的看法。教師可以在學生思考的同時告知學生需要親自參與實踐來驗證,而不只是單純地在生活和學習中傾聽他人的意見。
五、結語
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因此,要特別重視繪本閱讀教學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育中的作用,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未來更好地發揮繪本閱讀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焦君霞.小學低年級語文繪本閱讀的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8(6):59-60.
[2]張萬毅.淺談繪本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7):79.
[3]陳結芳.借助繪本閱讀,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以《朱家故事》的閱讀教學為例[J].課外語文,2016(4).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小學低年級語文繪本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125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