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開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不同學生的英語水平差距明顯,而且這種差距在初中起始階段日益顯現出來。如果這種差距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隨著年級段的上升而不斷加大。因此從初中起始階段分析和探討英語學困生的原因以及轉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一名教育者,除了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外,還要從非智力因素方面尋求解決的辦法。英語學困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焦點我認為主要集中在成就動機,學習興趣,學習焦慮,學習意志以及好勝心這五個方面。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如下策略:
一、采取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習興趣
從生理上講,單一的教學形式容易導致大腦刺激。由興奮轉化為抑制,降低學習效率。而從心理上講,中學生處于活潑好動,喜歡變幻的時期。再好的教學形式和練習形式,如果簡單重復太多,學生也會興趣銳減。因此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認知發展規律采取多種教學形式,比如做游戲,猜謎語,小組PK,角色扮演等讓學生有新鮮感。對于詞匯教學可以把單詞放入一定的語境或是句子當中來教授,也可以利用讀音規則和構詞法或英語釋義或圖片和視頻來教授;語法教學情境化和交際化;課文教學整體化;對話教學表演化等等。此外教師用簡潔,明快,幽默,流利的英語口語,可以直接吸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上應注重精講多練,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創設,知識的講解應舉一反三,化難為易,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體驗到成功感。除了課上以外,教師還應該創設課下豐富多彩的校園英語文化。例如英語角,英語俱樂部,英語講故事或演講比賽,英語歌曲比賽,英語情景劇,英語書法比賽,英語課外閱讀等多種課外活動。通過活動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以增強學英語的興趣,為教學的成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證。
二、利用學生的好勝心開展分層教學和小組合作
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欲望。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展開分層教學環節。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他們在同一層次的隊伍當中發揮自己的努力因素,創造和實踐自己的表現欲。讓他們獲得成就感,被認可,被肯定。每個班人數比較多,教師的力量顯得就比較單薄,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來充當教師的角色,擴大并利用好身邊的教育資源。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小組內互幫互助,組際間展開競爭的學習氛圍,利用分層評價機制,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對于一篇閱讀理解來說,于優秀生的要求是把短文準確流利的背誦,于中等生的要求是可以看著漢語翻譯,把它復述出來,對于學困生的要求是熟讀文章,記住重點句式和短語。然后檢查的時候進行分層評價,這樣他們對于自己的能力來說,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讓他們體驗到努力的快樂,每個人都有好勝心,他們覺得值得一跳,自然對學習充滿自信。如果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每一層學生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加分。為了鼓勵學困生對小組的貢獻和讓其體驗到一定的責任感和成就感,對其可以進行雙倍加分,這樣,小組成員為了在小組評比中占優勢,會主動的對學困生進行幫扶,既利用了身邊的教育資源對其進行輔導,又鞏固了這些學生要掌握的知識,而且形成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氛圍,讓其體驗到團體帶給他的溫暖和加深了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
三、指導正確的結果歸因,緩解學習焦慮,促進學習意志的培養
學困生會出現在努力一段時間之后看不到學習效果,從而灰心喪氣。這個時候教師要適時指導他們進行結果歸因。歸因于主觀努力能使較差的學生不至于過分自卑,也可使較好的學生不至于過分自傲。另外,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需要毅力和知識的積累。可以利用其他優勢學科的成功經驗進行啟發,或者通過體育鍛煉等活動培養他們對意志品質的遷移和轉化,從而緩解學習焦慮,培養學習意志力。
四、情感的交流會讓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善于運用表揚,鼓勵之詞的老師往往深得學生的愛戴,學生的積極性就高。因此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用信任的目光對待學生,當學生回答不出來時,就要耐心的鋪路搭橋,盡可能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答案。讓學生獲得成功感的體驗,產生愉悅的心情,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殷切期盼。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多用very good!Excellent!Well done!You do better next time!Never mind!Don't be nervous,I think you can.I'm proud of you等。這對學生既是一種肯定,又是一種鞭策,任何時候作為老師都應該多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激勵他們向上,培養自信心。課下多找他們談心,詢問他們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并且做出力所能及的幫助。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與學困生搞好關系是轉化他們的前提。
五、家校溝通,建立學困生的成長檔案
要做好家長的溝通工作,讓孩子知道家長對他是不放棄的,始終充滿希望的態度,對學生的學習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也要多多鼓勵,不要把放棄的眼神或恨鐵不成鋼的無奈傳達給孩子,督促并幫助孩子做好英語作業,比如每天給孩子聽寫10個單詞,或者每天堅持背誦幾個句子,做到了就鼓勵他,或是和孩子一同學習,也可以進行聽寫比賽還可以讓孩子當自己的英語老師,總之要給孩子信心和希望。此外每個“學困生”單獨建立一個個人成長檔案袋,根據學生發展如實記錄,例如今天記住了15個單詞,比昨天多了5個單詞,書寫也有提升...進步了即時表揚,貼一顆紅星作為獎勵;退步了查找原因,或者批評或者鼓勵,劃掉一顆紅星以示懲戒。一周總結一次,互相比較,互相促動。對于進步明顯的學困生,及時向家長發放喜報。
總而言之,非智力因素與英語教學有著很重要的聯系,是英語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同時我們也要了解到,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長期持續反復的過程,需要教師對其有極大的耐心,隨時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態調整教學行為,改進教學方法,使他們從厭學到樂學,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所面臨的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要向學困生撒下更多的愛,要有真心恒心的付出,才能收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安徽教育出版社
(2)章兼中《外語教學質量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