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江
【摘? 要】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而且還和其他學科教學之間有相互促進的關系。為了深入了解教師對跨學科概念的理解,分析其跨學科的基本特征,在教學中充分融合多學科提升美術教學的開放性和多元性,挖掘學生的藝術潛力。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構建相互開放、相互協調的美術課堂,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意識。本文通過結合語文、歷史和數學等多個學科智慧教學新模式,探討學生跨學科思維與創新能力提升,研究多學科融合在美術新課標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多學科融合;初中美術;應用
促進多學科融合,能夠讓美術課堂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初中美術教學原本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繪畫技能,放松學生的身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教師可以在多學科融合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創造性思維,科學選擇教學方式。加強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而針對學生來說,多學科的融合可以改變學生對美術課堂的固有思想,提升學生對美術的理解和感悟。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不僅僅停留在僅有的知識體系,而是可以將學習到的美術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并運用到藝術創作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美術和語文實現詩書畫印相結合
初中美術可以和語文學科相互交融,培養學生美術素養和繪畫技能的同時融合語文學科中的人文情懷和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在教學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結合詩書畫印與美術作品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更多美術作品,并從詩書畫印的角度欣賞中國畫,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本次課程屬于初二課程,而初二學生已經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善用啟發性思維,實現美術和語文的有效結合。
課程需要幫助學生理解繪畫和詩詞、書法、篆刻之間的聯系,并基于詩書畫印的角度欣賞中國畫作品。同時還需要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語文和美術之間的融合點。最后則需要帶領學生感受其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意識,激發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教學的難點在于如何讓學生感受中國畫中筆墨和意境的美。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賞析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式,實現語文學科和美術學科的有機融合。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導入相應的圖片,展示《六君子圖》和《林蔭道》兩幅作品,并引導學生觀察中西方繪畫在繪畫內容、繪畫方式以及表達形式方面有何不同點。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思考與感悟,帶領學生欣賞齊白石的《不倒翁》。教師需要讓學生結合畫作來談一談自己對這幅畫的理解。當學生分享完自己的觀點意見之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齊白石利用以詩入畫的方式體現出語文知識和美術繪畫,并融合了自己內心的情感。其中不僅擁有美術元素,還包括語文古詩的韻味。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了解該繪畫作品的題款,結合其中的詩句,再次感受這幅畫。教師需要帶領學生深入欣賞作者在繪畫和作詩時是如何將二者巧妙聯系在一起的。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讓每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分享本小組的意見和感受。在此過程中能夠有效實現美術和語文學科的有效融合,實現多學科融合的美術教學。教師還需要帶領學生進行實踐練習,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一幅中國畫作品,并嘗試從詩和畫相結合的角度欣賞該作品,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告奮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拓展學生的美術思維,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和人文素養。
在課堂的最后,教師還可以布置拓展性作業,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收集更多具有詩情畫意的美術作品,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并讓學生在第二節課堂中談一談自己的收獲和感受,利用回顧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到的美術知識,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本次教學利用詩書畫印相結合的方式,既讓學生深入學習了美術作品,同時還體現出語文學科的獨特魅力。利用詩詞的韻味,讓《不倒翁》這幅作品更具趣味性,讓原本單調枯燥的課堂更加生動形象。教師需要讓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不僅僅看畫面的本身,而是要體會作者內心情感。并從詩句入手,理解畫作表達的主題思想。
二、美術和歷史實現作品情感的感知
美術和歷史學科同樣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教師可以在美術教學中融合歷史學科特點。合理利用教材,調整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色彩的運用以及情感的表達方式,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例如在“色彩的感染力”這一章的知識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美術課堂和歷史學科相互交融設計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感知繪畫作品中的情感。初中生在對事物的感受上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但他們沒有勇氣去表現。他們對色彩擁有極其敏銳的感受,但對美術的專業知識了解不多。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本章知識需要教師讓學生欣賞畫作,了解畫家故事。感知繪畫中色彩的感染力,并分析畫家是如何利用色彩來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學生可以利用個人探究以及合作探究的方式嘗試進行色彩搭配,通過美術實踐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素養和色彩運用能力。教師需要在本次教學中幫助學生了解中外美術史中的寫實流派和抽象流派之間有何不同,利用準備好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提升美術知識的生動性和形象性。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了解西方現代繪畫的相關知識。
教師可以通過經典影視作品進行課堂導入,開展本次課堂教學。比如電影《大腕》的片段,讓學生通過觀看影像資料結合片段中音樂節奏的變化引入本次課堂知識,這樣可以實現音樂元素和美術元素的有機融合。教師可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欣賞梵高的作品,感受其作品獨到的表現形式,并將自己覺得印象深刻的地方記錄下來。這樣可以為之后的現代繪畫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并讓學生對梵高所代表的印象主義流派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在這之后,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讓學生欣賞《吶喊》這幅美術作品。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作品中運用了何種色彩的組織形式,并且這些色彩組織形式在傳達藝術家情感的過程中起到了何種作用。教師可以結合歷史學科思維,從畫家蒙克的生平入手,幫助學生進行美術作品欣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欣賞了現代繪畫大師的作品,而且還能夠在教師講述的畫家生平經歷中體會到當時蒙克心中的苦悶和悲傷。蒙克通過繪畫的方式釋放自己內心的情感,色彩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利用講述歷史故事和人物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繪畫作品中的情感與色彩的運用和搭配,使學生的美術素養得到有效提升。教師需要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情境,使學生感受藝術家流露出的真情實感,并理解那種對現實生活理性的寫實描摹。
在課堂討論和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練習。布置課堂作業,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筆和紙進行色彩搭配練習,并且要求色彩搭配具有現代繪畫的特點,讓學生能夠真實表現出情感的同時讓自己的繪畫作品對人們的視覺產生一定沖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會運用所學習的知識進行繪畫實踐,提升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回顧的方式,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畫作中。基于歷史情節故事相融合的方式鑒賞繪畫,理解色彩搭配的感染力。
三、美術與數學實現構圖作用的應用
數學是一門擁有嚴謹性、邏輯性和思維性的學科。提起數學,學生通常會想到數字和計算。但數學同樣擁有美術特點,比如其中的對稱圖形就擁有對稱美。教師可以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結合數學學科幫助學生學習構圖這一最基礎的美術知識點,使學生可以利用構圖的基礎材料以及教師講解的知識,感受構圖的樂趣,體驗繪畫的魅力。
例如在“構圖的作用”這一章知識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數學這門學科,幫助學生理解構圖在繪畫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通過觀察、交流與思考,理解中外美術作品擁有何種構圖形式,并掌握基本的構圖方法。本次教學不僅需要傳授給學生構圖技巧,還需要讓學生能夠欣賞美術作品帶來的視覺沖擊,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首先,教師可以播放不同構圖形式的美術作品,利用對比的方式讓學生在對比過程中選擇自己更喜歡的一幅畫,并說出自己的理由。這種一問一答的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新課程的快速導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古今中外大量的著名美術作品,并讓學生思考其中的構圖形式給人一種怎樣的視覺沖擊。而學生則會回答:有的三角形給人很穩定的感覺,而S型的構圖則非常有韻律感。通過初步的畫面感受,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次,教師可以進行小組合作探討,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探討S型構圖和三角形構圖,并了解二者在繪畫中分別起到了何種作用。設計這個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在欣賞繪畫作品時有清晰的感知,使學生形成更加嚴謹認真的欣賞態度。同時這一過程還可以滲透數學思想,實現美術和數學學科的有效融合,讓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感受其中的和諧美。
在實踐練習環節,教師需要讓學生思考不同繪畫作品中的構圖形式在主題思想表達方面具有何種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舒緩的音樂,并來回走動,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討論和分享自己的欣賞感受,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作品。通過延伸課堂的方式,讓學生形成更加完整系統的美術認知體系。
本次課程中學生了解到了三角形,S形和圓形這些本來屬于數學學科知識概念的元素,學生會了解到這些元素融合到美術作品中可以起到豐富畫面的作用。從而使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美術和數學的有機融合,提升了學生的美術素養,激發了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教師需要積極開展多學科融合教學,在教育教學中嚴格規范和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多學科素養。美術教師不僅僅要局限于美術這一門學科中,而是要和其他學科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實現美術多學科的融合,在實踐中積累教學經驗,提升美術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立可.基于STEAM項目學習的初中美術“綜合·探索”領域教學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1.
[2]郭靖.統整課程理念下初中美術課程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1.
[3]李鋆.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學科融合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2022(11):34-36.
[4]徐敏,沈雯珺.以教與學方式變革促進常見問題解決——小學美術學科融合活動設計與實踐[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1(11):76-80.
[5]汪瑜.地理+美術學科融合教學在區域特色建筑中的運用探究——以西南地區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