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師需要全面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從而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高。“聽”是開展英語語言交際活動的關鍵性因素,也是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現階段,很多高中學生在英語聽力方面還存在對聽力學習有恐懼情緒、對西方文化背景不了解、缺乏聽力技巧等問題。此外,聽力素材不合適、教學模式單一,也阻礙了高中英語聽力教學質量的提升。針對以上問題,教師需要對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策略進行優化,推動聽力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文章對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現狀、原則、優化策略等進行綜合性分析,旨在提高高中英語聽力教學水平,進一步強化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推動其綜合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聽力教學;有效策略
作者簡介:楊麗娟(1984—),女,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第二中學。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逐漸深入,尤其是在新課標指導下,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聽力訓練愈加受重視。英語聽力能力是學生理解和獲取英語信息的基本能力,同時也是提升學生英語綜合技能水平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英語交際活動的自信心及其英語核心素養。高中時期的英語聽力存在一定難度,加上學生對英語語境、文化背景等不夠了解,對聽力素材中的很多文化元素理解不夠,難以真正掌握文本內容,這會打擊其進行英語聽力訓練的積極性。因此,英語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優化英語聽力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有效掌握英語聽力技能。
一、高中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標指導下,越來越多的高中英語教師逐漸提高了對英語聽力教學的重視,并定期開展聽力訓練,讓學生結合聽力材料做大量的練習題,但是一些學生的聽力能力依然沒有得到提升[1]。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詞匯量不足,難以透徹理解聽力素材;二是學生英語基礎知識不扎實,難以跟上材料語速。
(一)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不足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在進行語言學習的時候,要了解與之相關的文化特點和環境特點。高中聽力教學應用到的聽力素材主題廣泛,需要學生了解一定的西方國家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地方俚語等基本文化內容,從而理解文本內容。但是很多高中生閱讀范圍較窄,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夠了解,因此在理解聽力素材內容的時候容易遇到困難,給英語學習造成一定障礙[2]。
(二)學生學習方式不科學
在進行英語聽力訓練時,學生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制訂一定的訓練策略,如認知策略、情感策略等,但很多高中學生在進行聽力訓練時忽視規劃,拿到聽力材料后也不做相應的準備,盲目地進行聽力訓練,導致自身的聽力水平難以得到實質性提升。學生不科學的學習方式具體表現為:缺乏聽前思考、預測;注意力不集中,錯失關鍵詞、主題句;聽力訓練習慣不好,在聽的過程中沒有做好聽力筆記,容易遺漏關鍵要素,如時間、人物、地點等;遇到聽不懂的詞匯、句子時,容易出現焦躁的情緒,影響后續聽力內容的接收[3]。
(三)教師教學方式不合理
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等技能是統一的整體,只有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才能促進其英語應用能力的有效提升。然而一些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聽力教學時,出現觀念偏差,認為聽力技能訓練與其他技能的訓練沒有關系,完全脫離其他教學環節,甚至僅僅讓學生反復聽聽力材料,忽視讀、寫、說方面的相關訓練,導致聽力教學碎片化,難以實現教學延伸,對聽力教學效果造成負面影響。此外,部分教師在教學管理方面存在缺陷,教學模式單一。如教師在放完聽力材料后,讓學生做題,自行對答案,最后由教師講評。這種方式難以有效訓練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與高中學生的心理訴求不相符,難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導致聽力教學效率較低[4]。
二、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遵循教學原則
一是有效結合專項訓練和綜合訓練,設計多元化的聽力活動,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技能進行聯合訓練,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二是同時開展課內精聽和課外泛聽。課內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難以滿足高中學生的聽力訓練需求,因此,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開展多樣化的課外自主探究活動,如泛聽、泛讀等,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強化學生的聽力技巧[5]。學生在課外泛聽中,可以合理利用互聯網的海量資源,如專業的英語聽力軟件、TED演講視頻、經典影視作品等,提高自身的聽力能力。在課內精聽中,教師需要對材料中的關鍵知識點進行專業指導,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三是增加聽力教學趣味性。一些聽力訓練過程較為枯燥,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需求,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設計,如利用多媒體設備營造趣味性的聽力情境、組織開展多元化的聽力教學活動等,增加教學靈活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強化聽力教學效果,推動教學效率的提升。四是應用積極的評價策略。高中聽力學習內容難度加大,學生的自信心容易受到打擊,基于此,教師應增進師生間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和鼓勵,讓學生不斷積累經驗,以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激勵,使其全身心投入聽力訓練[6]。五是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進行良好的聽前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自身聽力教學水平。
(二)教授聽力技巧
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聽力策略和技巧,提高語感,能夠在聽的同時獲取相關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合理處理,從而提高答題的正確率[7]。在聽題前,教師要引導學生調整心態,保持平靜,避免浮躁,同時快速瀏覽題目,了解題干、選項內容,提煉關鍵信息,從而結合這些信息對聽力內容進行科學預測,要重點關注聽力問題中的關鍵詞,如“who”“where”“when”等疑問詞,還有聽力材料中的人物、時間、地點等詞匯。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需要養成良好的聽力訓練習慣,做好聽力筆記,對關鍵詞進行標記、縮寫等,從而掌握關鍵信息,方便進行聽后檢查,同時提高文本理解能力。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不要糾結于某詞、某句的含義,而是需要對材料的主題句、關鍵詞進行掌握,明確材料主旨。學生可結合對話場景、上下文等,對段落內容和主題進行猜測;結合對話語調、用詞,推斷對話的意圖。以某段聽力材料為例。
T:Sorry,I'm late.
H:What happened?
T:I had desperately waited for the bus for half an hour before it finally arrived at the stop. Actually you know it was a quarter late.
H:How long was the man supposed to wait for the bus?
A.30 minutes.
B.45 minutes.
C.15 minutes.
教師在分析該聽力題時,可先提煉題干中的關鍵詞匯,如“How long”;然后對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進行記錄和分析,如“half an hour”“a quarter”;最后結合上下文分析,可知該題答案為C選項[8]。
在聽力訓練結束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所聽內容進行回憶,并分析總結材料中的重難點,了解其蘊含的文化背景知識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不斷積累基礎知識和文化知識。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聲朗讀材料內容,使學生深度理解材料內涵。
(三)拓展知識領域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尤其是要結合學生的年齡、認知能力等特點,對教學方案、內容等進行優化設計,增加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強化其跨文化交際意識,使其對中外文化的異同進行辯證性認知,推動其文化素養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文化品質。高中英語聽力材料往往涉及很多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如復活節等宗教節日,如果學生對這些知識不了解,就很難精準掌握聽力材料內容。對于英語口語慣用的俚語,如“in the black”“over the moon”等,如果學生以漢語思維習慣理解,容易出現偏差。此外,英語國家在表達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在美國,衛生間分為“bathroom”和“restroom”,前者一般表示家里的衛生間,后者則表示公共衛生間;而在英國,公共衛生間則為“toilet”;中國人多習慣將公共廁所稱為“WC”“toilet”或“washroom”。如果學生在聽力訓練中對這些文化差異不了解,很容易出現理解錯誤等問題。對此,教師需要在日常聽力訓練中,鼓勵學生廣泛涉獵西方國家的文化知識、風俗習慣等內容,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從而盡可能地消除文化障礙,推動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提高。同時,教師還需要對教材中的相關材料進行充分挖掘,尤其是那些與英美國家文化背景相關的材料,從而提高教材資源的利用率,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9]。
(四)優化聽力材料選擇
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需求,開展課外視聽活動,有助于推動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需要對課內外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和優化整合,并聯系現實生活,豐富聽力教學素材,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使學生不斷積累英語基礎知識,從而全面提高其英語聽力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專業網站、電子期刊、英語學習軟件、英文新聞網站等,充分收集、整理和提煉網絡上豐富的聽力資源,實現聽力素材的多元化和材料話題的廣泛性,并形成優質的聽力材料,對學生開展專項訓練,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需求和興趣特點,自主選擇聽力材料,如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英文歌曲、英美影視劇等,強化其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教師還可以科學地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如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聽力材料,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或利用專業的配音軟件,組織學生開展配音比賽,讓學生對自己喜愛的動畫片、英文電影等進行個性化配音,并推選出“最佳配音達人”,增加聽力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教學實效。
(五)進行綜合性拓展訓練
聽力訓練與其他方面的學習技能息息相關[10]。在實際的聽力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形式,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綜合性訓練。教師可在聽力訓練中穿插問答環節,訓練學生“說”的能力;或在聽完材料后,鼓勵學生對材料進行大聲朗讀、復述。此外,教師可對聽力材料進行處理,讓學生填寫句子、詞匯等,對學生的語言技能進行綜合性訓練。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鼓勵每組成員積極回答問題,對聽力材料進行歸納總結,最后結合聽力材料的話題,鼓勵學生完成作文,從而實現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有效整合,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師需要優化教學策略,明確教學重點,遵循教學原則,綜合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強化學生的跨語言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姚寧.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語聽力課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13):34-35.
邱穎穎.談元認知策略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學生英語,2019(40):48.
丁名名.高中英語聽力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科普童話,2019(40):44.
陳麗珠.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9(59):95.
顧燕.有效開展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策略[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中旬),2019(7):64.
楊秀娟.培養興趣,創新方法: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策略[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中旬),2019(5):68.
秦冬勝.提高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策略初探[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7(8):44.
崔鄭陽.高中英語聽力互動式教學有效進行的策略研究[C]//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二卷),2016:454-455.
閆煥.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策略初探[J].中學生英語,2016(38):79.
段麗萍.提高高中英語聽力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淺談[J].校園英語,2015(2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