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要:在雙減政策的推廣之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以此來減輕小學生課下作文壓力,讓小學語文教學能夠獲得減負增效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考慮如何來設計作業,讓作業更加具有新意并且更有吸引力,讓學生能夠不再排斥寫作業。并且作業的質量應該逐步提升,讓學生能夠在寫完作業時得到知識的提高,這樣一來就使得小學生縮短了作業時間提高了作業質量,達到了雙減目的。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作業優化
雙減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學足學好,在課后能充分鞏固課堂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獨立研究如何布置好每天的作業,使學生既能鞏固已經學過的內容,又能減輕他們的負擔。
一、學校和老師對作業的領會
隨著雙減政策的推廣,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時,一定要轉變自身的思想觀念,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獲取知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教師要對語文作業進行合理的設計,將傳統布置作業的理念轉化成讓學生進行實踐的理念,讓學生在做作業時,不僅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還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也要注重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對作業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完善自己的語文知識體系。學校每個年級都有一個學科教研組長,我們在語文教研組長和年級組長的帶領下,熱烈地討論有關作業布置的問題。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一線教師是雙減政策的第一實踐者,我們首先要充分領會,并認真學習,然后才能正確地貫徹到教育教學當中去。在40分鐘課堂上既要保證質量,還要嚴格按照上級要求恰當的給學生布置作業。對學生改變教育評價方式,不論老師、學生還是家長要從根本上扭轉思想,改變和健全原來的作業模式,重新規劃學生的練習形式,做好課后作業輔導,爭取在學校就能完成學習任務,努力配合國家政策做到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課堂效率。
二、作業布置內容
每節課我們都要對課堂練習和家庭作業進行精心設計,針對每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有目標,有重點的安排。對于小學生,圍繞聽、說、讀、寫相結合進行。不隨意,不敷衍。小學生的年紀普遍較小,喜歡在多數人跟前表現自己,教師應該針對這個特點設計一些表現型任務,讓學生能夠在任務中掌握語文知識。表現性任務更加注重學生的個人表現,無論是口語還是思想還是意識方面都可以展示自己獨特的一面,這樣一來小學生的虛榮心得到滿足,知識儲備也有所增加,作業的目的也達到了。相對于傳統的默寫來說,表現型任務更加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也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活動中進行學習,進而構建語文核心素養。
比如說,學習完《狐假虎威》這一篇課文之后,就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業:回家看一到兩篇寓言故事,然后把故事講給家長聽,第二天上課再講給老師和同學們聽。這項作業很輕松地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并且,圍繞這些故事為后面緊接著的“學習園地”和“習作課”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前面學生已經講了,寫起來就得心應手,水到渠成,我們的作業也達到了目標。這樣的作業不是用對或錯評價,它脫離了機械枯燥的練習,直指在鮮活的生活中學生主動建構自我認知,教師達成語文學習和育人雙目標。
三、作業布置層次
一個班級里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所以布置作業不能一視同仁,要因材布置。也就是必須設計分層次作業,有的作業必做,有的作業可以選作,并且盡量布置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作業。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時間來做。如此,既照顧到了不同學生,又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也有了信心。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差異性,要允許學生暫時落后,但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在教學中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學生進行不同的評價。
比如,對于作業完成情況好的學生,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同時,也要讓學生認識到“山外有山”,對于作業完成不足的學生,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和支持,并做好課后輔導工作,讓學生親切的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和信任,從而在教師的幫助下解決問題,逐步提高作業的效果。另外,在評價方法上,還要落實生生互評、自我評價、成長記錄等方法,記錄學生不斷進步的過程,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取長補短,體會到寫作的樂趣。我這樣的方法,能夠讓教學評價真正發揮其教育價值,讓學生不斷進步,健康發展。
四、結論
總之,“雙減”政策剛剛開始,我們對課堂教育的有效性的探索,才僅僅只是一個開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距離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還有很大的差距,還需要我們不斷鉆研和努力。
參考文獻:
[1]郝莉.小學語文教學的“教育性”和“趣味性”[J].安徽教育科研,2022,(10):20-21.
[2]王琰.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體驗[J].安徽教育科研,2022,(10):32-33.
[3]凌必蒂.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1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