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雨生 黃偉英
摘 要:衢州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工作在與國外院校、培訓機構的考察互訪、研修學習中穩步推進。十多年以來,衢州中專在國際化辦學理念、國際化辦學渠道、教師國際化發展和學生國際化培養等方面開展了實踐與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國際交流合作品牌和發展路徑,為省內中職學校國際交流合作提供可借鑒的模式,提升了衢州中職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關鍵詞:中職? ? 職業教育? ? 國際交流合作? ? 成效
衢州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起步較晚,以衢州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學校)為例,2000年以來,衢州中專與日本中小企業聯合會、德國國際企業聯合會都曾有過緊密的合作,每年均選派師生赴日本、德國、美國、新加坡、奧地利等地交流學習。與此同時,學校也迎來全球扶貧大會東部案例考察團、聯合國反貧困政府高級研修團和“連線浙江”歐非記者團來校考察采訪。其中,學校與日本工業大學的合作最為緊密。2006年9月,學校與該校就合作辦學達成初步意向,次年雙方簽訂教育交流合作辦學協議。十多年來,雙方的合作不斷深入,2008年學校對接該校開辦首屆“國際教育留學生”專業班。迄今為止,有20多位學生赴日留學,其中,首屆“國際教育留學生”專業班畢業生邱駿皓被日本工業大學錄取為研究生,劉森森、劉林林兩位同學在日本跨國公司工作,畢業當年年薪為18萬人民幣。該合作項目被當地主流媒體專題報道,成為學校國際教育交流合作的一張“金名片”。
一、國際交流合作在衢州的實踐
(一)構建“雙循環”模式,強化國際化辦學理念
國際交流是強化師生國際化理念的有效途徑。“雙循環”是指學校一方面不間斷與其他國際院校開展洽談合作,另一方面繼續鞏固原有國際院校的經常性教育教學交流關系的雙向交流與發展模式。
1.來訪洽談院校絡繹不絕
早在2019年,澳洲國際職業教育中心(AICC)、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學等5所國際院校先后到衢州中專考察,洽談國際合作項目,并達成初步合作意向。2020年,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來學校洽談考察的國外院校絡繹不絕。優質國際院校洽談合作辦學意愿越來越強烈,合作項目也越來越契合衢州中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實際情況。
2.國際交流合作常做常新
學校繼續鞏固與日本工業大學、新加坡博偉國際教育學院等國外院校的經常性教育教學交流關系。一方面通過研修訪學,開展師生互訪。2019年7月先后選派11名師生組團赴日本開展互訪交流和研修游學活動;另一方面對接國際教育,開展文化交流。2019年9月,日本工業大學古閑伸裕教授、劉雯女士來校對接國際班留學事宜,召開家長會,舉行17級國際班日語、教學水平摸底考試和現場面試。這樣的對接合作持續了14年之久。后疫情時代,學校畢業生的線上分享會、線上面試會、云上參觀等活動如期開展,合作進一步深化。與此同時,學校保持與新加坡博偉國際教育學院的日常交流,其中方代表經常來校開展中新項目的教育教學活動,推進合作往深層次發展。
通過互訪交流和經常性教育教學活動,形成互訪交流“雙循環”模式,全校師生全球意識、開放意識和創新意識越來越強,國際化辦學理念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二)拓展“融專業”合作,擴大國際化辦學渠道
“融專業”即專業的國際融合。目前,學校已在機械專業大類建立國際班,在護理專業拓展國際交流合作,在學前教育、信息技術、財會金融、旅游服務等專業推進國際交流合作。通過分層分批交流合作,擴大國際化辦學渠道。
1.加快國際化進程
隨著教育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來衢洽談訪問的合作院校越來越多,中職學生“走出國門看世界”“走出國門學技能”的呼聲越來越高。學校結合合作雙方的需求,逐步推動學前教育、信息技術、金融財會、旅游服務等專業領域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其他專業的國際交流合作。
2.開展國際特色合作
2019年7月,衢州中專與芬蘭Sataedu(薩塔昆塔教育聯合會)簽訂初步合作意向協議,確定開展“中芬護理專業合作”項目。通過課程比對,芬蘭方面按照衢州中專人才培養教學計劃,設置雙方認可的專業課程,形成可行性人才培養方案。同時,雙方互派管理干部和專業教師舉行項目合作磋商會談,在課程設置、師資引進、教師培訓、師生互訪等方面形成了合作協議。按照協議要求,逐步開展立項和項目報批。中芬護理專業合作項目為建立中職國際接軌課程體系和形成中芬合作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與嘗試。
(三)打通“進出”通道,促進教師國際化發展
1.鼓勵“走出去”
提升教師國際化水平是提升學校國際化水平的重要目標。近三年來,學校加大培訓資金投入力度,通過“走出去”的方式,先后選派30名教師赴日、美、德等國家開展考察培訓、交流研修,讓更多教師參與國外高端培訓和研修活動,開闊了國際視野,促進了教師國際化發展。
2.倡導“請進來”
學校積極對接浙江省教育廳“AYC”項目、“千校結好”項目和其他國際教育合作項目,為“請進來”創造條件,多種途徑引進外國專家,不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每年均有2位相關領域的國外專家來校講學,為國際化辦學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2017年10月,日本工業大學理事長柳澤章先生應邀來校參加30周年校慶活動,在衢州教育大講堂上發表國際教育精彩演說;2019年4月,新加坡博偉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陳德耀先生到學校講學。
(四)打造合作品牌,推動學生國際化培養
推動學生國際化培養,提升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培育具有良好職業素養、過硬專業技能、適應跨國企業需求的高端實用技術人才是推進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手段。
1.穩固留學生基地
學校與國外學校建立合作關系以來,與日本工業大學保持14年的國際交流合作關系,師生交流互訪從未間斷,國際合作辦學成果顯著。近三年,學校開設中日、中新等4個國際班,擁有近30名學生。
2.促進學生國際化就業
學生發展是促進學生國際化就業的前提。學校每年通過開設不同專業國際班,開展國際化培養,讓更多學生走出國門深造,讓更多學生享受國際教育資源,讓更多學生成為具有全球視野的人才。近年來,先后有20多名學生赴日留學,其中2013屆畢業生王晨杰現就職于日本山本制作所,畢業當年年薪300萬日元(約20萬人民幣);2015屆畢業生陳少聰就職于Tenru株式會社,擔任系統工程師,畢業當年年薪280萬日元(約18萬人民幣);2014屆畢業生毛沁雨成為第二個日本工業大學研究生。同時,學校建立了海外校友信息庫,收集海外校友信息20條。
二、國際交流合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學校堅持“國際教育本土化,實用人才國際化”的合作理念,實施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的國際交流合作,提升教育國際化辦學水平。
(一)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逐步建立
自2006年9月學校與日本工業大學達成合作辦學初步意向以來,于2008年開辦首個“國際教育留學生”專業班。2009年和2013年學校開展社會招聘,2名具有國際化背景的日語教師入編任教,為中日國際班專業建設提供了師資保障。通過十多年的交流合作,雙方形成了“3+1+4”的合作辦學模式,即3年在中專學習,1年或0.5年在日本工業大學進行語言學習,4年接受日本工業大學本科教育。在互訪交流上,形成了每年選派師生互訪交流的合作生態,雙方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越來越健全。
(二)國際課程體系日趨完善
2018年1月,學校與新加坡博偉國際教育學院在會計金融、商務管理和酒店管理3個專業簽訂學分互認協議,推出“2(中職)+2(專科)+1(本科)”中新國際交流合作項目,即學生2年在新加坡完成專科學習,再加1年完成本科學習,可取得英國公立大學(卡迪夫城市大學和赫特福德大學)本科學歷。該項目于2018年6月招收第一期學生,2018年9月開學。在學校“本土化”專業教學中,采用國際化教育理念,引進雙語介入式課程,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課程體系,使國際先進理念和教學方法深入課堂。此外,與芬蘭薩塔昆塔教育聯盟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引進芬蘭最先進、最實用的模塊化教學內容,安排芬蘭護理教師來校進行專業教學,讓護理專業學生有機會接受國際化培訓,護理專業教師有機會與國際同行進行專業化切磋,護理專業國際課程體系逐步成型。
(三)師生國際化視野日益開闊
近年來,通過加大培訓經費投入,教師赴國(境)外考察培訓研修的機會越來越多。三年來,學校選派30名骨干教師出國(境)培訓,教師專業水平逐步提升。在學生就業方面,目前,1名學生從日本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1名學生考上日本工業大學研究生;4名學生在日本跨國公司工作,畢業年薪為18~20萬人民幣。
三、小結
衢州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學校國際交流合作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今后將通過更深入的國際交流合作,在國際教育上贏得更多的支持,打開更廣闊的國際互動局面,相信衢州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國際交流合作“金名片”會越擦越亮。
參考文獻:
[1]章云,李麗娟,楊文斌等.新工科多專業融合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
[2]王寧.跨文化交流與溝通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的作用[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5).
(作者單位:衢州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