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融合式教學面臨的困境包括線上線下教學兩相脫節,教學過程缺少互動,自主學習欠缺以及考核方式僵化,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學效果的改善。完善融合式教學需要進一步轉變教學理念,強化線上線下教學有機融合,通過多種方式增強教學互動,引導學生加強自主學習,同時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關鍵詞:高校;融合式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98
隨著教育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推進和創新融合式教學已經成為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重點內容之一。融合式教學是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有關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的研究和實踐日趨增多。眾多研究從其概念內涵、模型構建、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但對其面臨的困境所作剖析相對較少。融合式教學面臨何種困境以及如何有效應對,是完善這種教學模式不能不關注的問題。
1融合式教學面臨的困境
1.1線上線下教學脫節
融合式教學涵括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環節,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面對面交互和在線交互的結合。不過,這種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卻面臨著線上線下教學兩相脫節的窘境。一種表現是替代式教學,線上教學被用來替代線下教學,只是把線下教學機械地照搬到線上。另一種表現是點綴式教學,在線下教學過程中偶爾穿插在線學習,線上教學只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點綴。這些做法都沒有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同時作為課程教學的有機組成,亦有為了線上教學而線上教學的意味。它們使得融合式教學只具其表,而無其實。單看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二者皆有不足。融合式教學中出現的線上線下教學脫節則會放大這種不足,教學效果難以保障。
1.2教學過程缺少互動
教有成效,學有所獲,需要有學生對課程教學的參與。有效的教學離不開課堂互動。學生缺少互動,參與度不高,對教學效果造成了很大制約。缺少互動的一種表現是從數量上看互動時間短,互動頻率低,甚至會出現整堂課都只是教師在講授而無任何互動的情況。另一種表現是互動質量不高,互動方式單一。常見的是教師簡單地提問,然后點名讓學生回答,除此互動,再無其他。如果說在線下的教學環境中,由于教師和學生同在現場,還比較容易進行面對面的即時回應和反饋,學生的互動和參與相對好一些,而線上教學由于空間距離,學生有不在場的自由度,教師難以實時看到學生的行為表現和反應,教學互動尤為缺乏。這除了有學生不主動參與的原因外,也與教師疏于創設互動式學習情景有關。
1.3自主學習欠缺
學生從融合式教學中獲益如何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其中,能否進行自主學習甚為重要。自主學習是學生真正作為學習的主體進行能動的自覺的學習,學生自主分析、探索、質疑、創造。在大學的學習中,自主學習占有相當的比重。融合式教學提供了一種更加開放的學習環境和大量的在線學習資源,諸多的學習任務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完成。這也是融合式教學的一種優勢體現,它提供了進行自主學習的便利條件。但是,學生主動利用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行為卻比較缺乏,很多時候仍舊是被動的接受式學習,缺少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主學習能力較低,缺少自主學習習慣。此種情形下看不到其主體性的發揮,學習似乎只是為了完成一件他人安排的任務。尤其是自律性低的人,學習活動基本上只出現在課堂內,課下用于專業學習的時間很少。這樣做既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不利于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因不能充分利用在線資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融合式教學的優勢。
1.4考核方式僵化
目前,課程考核多以通過書面測驗進行的期末考試為主,這種單一的考核評價方式過于僵化,不能很好地起到引導學生通過持續的學習活動提升自身能力的效果。學習不是只為得到最后的一個分數,而應重在積累知識和提升能力,不應只注重一個結果,而應兼重過程。過程中的學習表現非常重要。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率、有效果,需要在學習的各個環節進行動態的評價。以期末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合理地評估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也就無法全面有效地衡量教學效果。從某個角度來說,考核有指揮棒的作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會引導學生將時間和精力用在不同方面。以期末考試為主的單一僵化的考核方式容易讓學生忽視平時的學習,只在最后考試前突擊學習,這也會助長不良的學習習慣。
2完善融合式教學的對策
融合式教學對許多人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和體驗,對“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都有更高的要求。針對教學實踐中的困境,需要從多個層面去尋找應對之策。
2.1線上線下教學有機融合
在融合式教學中,若要避免線上線下教學脫節,需要在深入理解融合式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強化線上線下教學有機融合。首先要做的是轉變教學理念。有什么樣的理念往往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行為。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依托互聯網技術進行的融合式教學相對傳統教學模式而言,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變革,更是一種范式變革。融合式教學不是簡單地把教學活動從線下移到線上,亦非替代,而是要通過發揮各自的優勢,改造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果。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結合不應是一種加法效應,而應是一種乘法效應。各種教學要素不只是物理上混搭在一起,而是要有機融合在一起,也并非簡單的技術混合,而是要將互聯網信息技術有機整合進課程教學活動中,創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情境,針對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效益。
其次是要對課程教學進行一體化設計,對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進行統籌規劃。“融合”不只是時間、場合、平臺等形式上的結合,更重要的是實質內容的融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系統化地設計包括線上部分和線下部分的教學環節,做好課前、課中、課后安排,使線上線下銜接有序,有機聯動,互為促進。同時根據線上線下教學特點,綜合運用理論講解、案例分析、專題討論、情景模擬等多種教學方法,真正做到集線上線下教學二者之長,避二者之短,從而達到改善教學效果的目的。
2.2教學互動多樣化
良好的教學互動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升學習效果大有裨益。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合理安排用于互動的時間,增加互動頻率。另一方面,在有充裕時間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多向互動。一種是師生雙向互動,互動過程不僅僅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還應允許學生提問,教師給予解答。另一種是學生與學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采用學生互查、互辯、互評的方式進行。學生互查是指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出題來考查學生。學生互辯是指教師設定討論主題后,學生之間展開辯論。學生互評是指由學生對其他學生的問題問答、課堂表現等進行評價。這些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地學習,也可以讓教師從不同側面對學生有更多的了解,發現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及時反饋。開展多樣化的互動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適宜的學習情景,突出學生的參與,使之由被動地聽轉向主動地想,鼓勵學生在相互交流與協作中,達至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內化。
2.3強化自主學習
專業教學的目的之一是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增加自主學習的時間。在教學內容設計中應增加學生自主探究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講授知識,也應講解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引導學生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是沒有人能替代的,在觀念上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改善被動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另一方面,學生應在明晰自身需要的基礎上主動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進行有目的的學習,減少學習的盲目性。同時自覺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主動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學習體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課前做好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課后及時復習鞏固。對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主動向教師或同學請教。加強自主學習也需要學生對自己有深入的認識,對自己有客觀的評價,能夠進行自我激勵和自我調節,加強自律性,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從而切實提高學習效果。
2.4考核方式多元化
為了使考核成績能夠全面合理地評估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掌握和運用能力,原先以期末考試為主的一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改為兼重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核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平時考核是為了突出過程性考核。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考核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比如隨堂測驗、調研報告、作品展示等。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過程性考核可以更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出及時的應對和調整。同時,采取過程性考核也可以引導學生養成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督促其認識到學習貴在堅持,學有所獲需要有持續的學習投入,從而避免出現只重期末考試前的突擊學習而平時學習松懈的情況。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所占比重不宜統一劃定,可由任課教師根據具體課程性質、實際教學狀況等靈活確定。
3結語
融合式教學是適應教育教學環境變化和教育事業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創新,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不容忽視的是,融合式教學在實施中出現了一些問題,諸如線上線下教學存在脫節的現象,教學互動不足,自主學習欠缺,考核方式僵化等,這些都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深入理解融合式教學的內涵,以學生為中心,使線上線下教學有機融合;在教學過程中則需增加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和督促學生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加強自主學習,同時也需要改變單一的考核方式。唯有多措并舉,方能切實發揮融合式教學的優勢,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月芬.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內涵、實施與建議[J].教育發展研究,2021,41(6):19-25.
[2]李艷紅,楊文正,柳立言,等.教育生態學視野下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學模型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15,(12):105-112.
[3]沈欣憶,苑大勇,陳暉,等.從“混合”走向“融合”:融合式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22,32(4):40-49.
[4]伍開群.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8(3):71-73.
基金項目:中國勞動關系學院2022年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社會學概論》課程融合式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G22056)。
作者簡介:馬紅光(1981-),男,山東濟寧人,博士,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勞動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