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俏菊
摘? 要: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創新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提高詞匯教學效率。但是,目前詞匯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對詞匯的認知與理解不深入,積累的詞匯量沒有達到要求等。基于此,教師可以將概念隱喻理論引入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通過創設語義意境,幫助學生解析一詞多義,讓學生更好地識記詞匯、理解詞匯、應用詞匯,豐富詞匯結構,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概念隱喻;教學手段
高中英語教材中蘊含了大量的新詞匯,對學生的詞匯學習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講解詞匯的基本含義,還要關注它們的隱喻性表達,為學生提供聯想、認知的機會,深入解讀詞匯知識,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針對高中生詞匯學習效率低的問題,教師有必要將概念隱喻理論引進來,對現有的詞匯教學進行改進與創新,以提高高中英語詞匯教學質量。
一、概念隱喻的基本內涵
概念隱喻是一種借助對已知概念的解讀,引導學生對語言知識展開聯想、論述的過程,關注語言知識本身的概念性特點。概念隱喻常出現在語句之中,若是不能對概念隱喻進行有效認知,就很難準確理解語句的內涵。目前,以概念隱喻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已經被融入英語詞匯教學中,希望可以讓學生從概念隱喻的角度,對英語詞匯進行針對性地解讀,理解英語詞匯的語言內涵及其在語句中的應用意義。概念隱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要掌握好教學方法,讓概念隱喻能夠在詞匯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促進學生牢固掌握英語詞匯知識。
二、概念隱喻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為了解決學生在高中英語詞匯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轉變自己對英語詞匯的認知方式,教師可以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引入概念隱喻理論,實現詞匯教學的創新和變革。
一方面,教師可以在概念隱喻理論的指導下,引導學生挖掘詞匯的不同含義,讓學生體會“一詞多義”的語言魅力,豐富學生的詞匯積累。這樣學生可以在不同語境的句子中應用相同的詞匯表達不同的含義,有利于增強學生積累詞匯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具有隱喻意義的詞匯在學生的語言表達訓練中有較高的使用頻率。為了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詞匯進行語言表達的能力,教師應該將概念隱喻理論融入詞匯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詞匯知識時思考具有某種隱喻含義的詞匯可以應用到怎樣的場景中,旨在幫助學生理解語句意境及其語言內涵。
三、概念隱喻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教師應該增強學生的概念隱喻意識,使學生學會從概念隱喻的角度掌握英語詞匯。對此,筆者主要針對概念隱喻理論下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提出以下策略。
1. 基于信息技術,創設語義意境
學生要理解一句話的含義,往往需要了解該語句所處的語境。因為語境不同,詞匯的含義也不同,同時整個語句的意思也會不一樣。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能夠在特殊的語境下掌握詞匯的語言內涵。目前高中生的語言感知能力還比較薄弱,在猜測多義詞時經常會出現問題,不利于學生有效掌握詞匯知識。教師可以在概念隱喻理論的指導下,借助信息技術來呈現生動的圖片。圖片的內容會反映英語詞匯的某種隱喻,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猜測詞匯的隱喻含義。當學生識記這一詞匯時,可以在腦海中將詞匯的隱喻與直觀的圖片內容相聯系,有利于他們更快地掌握英語詞匯知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1必修》(以下統稱“必修1”)Unit 1“Friendship”一課時,教師可以從Reading部分“ANNES BEST FRIEND”這篇文章中提取擁有多層含義的詞匯,在概念隱喻理論的引導下,讓學生對詞匯的不同含義進行全面的認知。文章中有“hide”這一詞匯,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現幾張圖片,每張圖片的內容都代表著這個詞匯的某種隱喻,然后鼓勵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猜測hide這一詞匯的多層含義。當學生看到圖片里的女孩正躲藏在柜子里時,能夠猜測出它的含義是“躲藏”;當學生看到圖片里的女孩正在藏東西,這是一個動態動作,此時學生能夠猜測出hide還能用作動詞,意為“把……藏起來”;當學生看到一張關于獸皮、毛皮的圖片時,能夠猜測出hide還可以充當名詞,意為皮、毛皮;當學生看到圖片中一個獵人正在觀察獵物,此時hide具有隱蔽處、藏身處的意思。在這一直觀的信息化詞匯教學中,學生能夠有效掌握詞匯的多層含義,提高了概念隱喻理論下的詞匯教學效率。
2. 開展討論活動,解析一詞多義
教師可以集中學生的智慧,引導學生展開主題式的討論活動,讓學生對一詞多義的英語詞匯進行深刻的認知與學習。在思維活躍的討論活動氛圍中,學生可以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挖掘某一詞匯的多層含義,從而感受到詞匯學習的樂趣,而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加深學生對詞匯的印象。
例如,在教學必修1 Unit 3“Travel journal”一課時,教師可以圍繞“travel”這個詞匯展開討論:你們知道travel這個詞有哪幾層隱喻?可以找出來嗎?具體是哪些隱喻?在學生集中討論的過程中,開始對travel這個詞匯的概念隱喻展開深入分析。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圍繞詞匯的應用特點展開交流,通過給出例句的方式讓學生互動,例句如下。
例句1:Tom has travelled to China.
例句2:Travel the machine to the second plant area.
配合例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解析更多的詞匯含義,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掌握詞匯的隱喻知識。有的學生認為travel也可以是名詞,解釋為游歷、旅行等名詞的含義。學生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能夠發現travel這個詞擁有多層詞義,如以某速度、朝某方向或在某距離內轉送、傳播,盛行各地等,能夠讓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下對其進行全面地解讀,提升學生的詞匯學習能力。
3. 整合詞匯知識,豐富詞匯結構
要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教師可以基于概念隱喻視角實施教學,對多元化的英語詞匯知識進行整合,要求學生關注詞匯之間的關聯性,借助單一詞匯引導學生進行引申學習,從而解決詞匯量不足、詞匯學習能力差等方面的問題,實現高效詞匯教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2必修》Unit 4“Wildlife protection”一課時,對于這節課的重點詞匯,教師可以在概念隱喻理論下引導學生展開詞匯學習。概念隱喻是基于具體的教學素材對抽象概念進行解讀的過程。在教學“wildlife”這一單詞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不同野生動物的圖片,要求學生說出相關詞匯,然后利用短句來解釋單詞含義:These are the lives that live in the wild。在給出句子之后,從句子當中提取出“wildlife”這一單詞,借助概念隱喻理論學習詞匯知識。對于其他結構相似的詞匯,教師也可以借助“圖片 + 釋義”的方式進行講解,如“broadcast”,教師可以在動畫當中展示場景:音波正在順著發射器向更為寬廣的區域擴散,基于“broad(寬的)”和“cast(投射)”兩個詞匯解讀英語單詞,從而理解“廣播”的含義。概念隱喻視角下,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在具體對象中提取抽象英語詞匯知識的機會,在整合詞匯知識的同時,提供直觀化的學習素材,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有效拓寬詞匯教學范圍。
概念隱喻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教師要根據概念隱喻理論的教學要求,優化英語詞匯教學,幫助學生更巧妙地掌握詞匯的識記方法,保障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善莉. 概念隱喻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上旬),2022(2).
[2]崔瑞梅. 概念隱喻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校園英語,2021(10).
[3]卞麗華. 概念隱喻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基于班級對比實驗[J]. 江蘇教育,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