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層教學法是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開展分層設計、分類指導的一種教學策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著廣泛應用,其實踐價值備受廣大師生認可。從推進初中體育教學發展的視角入手,探討分層教學法的應用議題,無疑具備一定的現實必要性。文章即以此為切入點,重點闡述了初中體育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內涵、應用價值和應用策略,并結合相關案例分析了個人的思考與建議。期望以此研究為引,促進初中體育分層教學的有序推進,使之產生更大的實踐效力。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初中體育;應用價值;策略
作者簡介:寧有權(1981—),男,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第二中學。
隨著初中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核心的育人理念正受到越來越多師生和家長的重視,并在初中階段育人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從初中生身心均衡發展的現實需求入手,促進文化課教學與體育教學同步推進,實現體育與健康科目教學方法及手段的優化創新,不僅是保證學生身體素質有效提升的重要前提,也是促進初中教育穩步發展的基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分類指導,有效貫徹落實分層教學思想,提升分層教學的一體化價值,確保學生不僅能學到體育知識和體育精神,還能增強體育素養與運動能力,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對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相關議題進行探討,顯然極具現實必要性。
一、分層教學法的內涵闡釋
分層教學法是采用分層思維、分層策略開展針對性教學的一種方法。通常來說,教學分層包括時間段分層、任務分層、難度分層、學生個體分層等不同類別,其涵蓋的內容有所差異,涉及要素和環節也各有不同,在教學工作中的應用也有自身的特色。例如,在教學中設計時間段分層模式,將課堂內外有效分開,可以延伸教學功能,確保學生的學習更具長效性;采用任務分層方法,對不同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分組,設計難度適宜的教學方案,可以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確保優等生、中等生與后進生實現定向學習,突出個體指導的特色與優勢。據此,分層教學法在教學工作中的運用,凸顯了個體指導、因地制宜和針對性幫扶的特色,對深化教學、延展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分層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將分層教學法應用于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中,無疑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推進針對性教學,實現教學方案的優化設計,進而促進學生體育興趣、主觀能動性的開發,實現教學的均衡可持續發展。
(一)分層教學法有利于強化分類指導與拓展性教學
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法突出了分類指導的重要性,其核心含義就是針對學生存在的差異進行個體化、針對性教學,確保教學功能拓展、意義延續,以產生最大的實踐效力。在客觀認識到學生存在體育素質、運動能力、興趣愛好與身心狀況等方面的差異后,教師采用分類指導方法,依照教學任務、時間段、難度、體育項目等標準設計分層策略,進一步拓寬教學范疇,實現分類指導基礎上的整體拔升,這是初中體育教學的本質訴求。
因此,采用分層教學法開展體育教學,可以增強教學工作的針對性、有序性,實現教學的良性發展。例如,教師按照難度分層開展針對性的體育指導,可以真正實現教學的分類指導,對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具有顯著意義。更重要的是,任務分層方法的實踐應用,極大地豐富了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技法和策略,給了教師更多元的選擇機會,使教學覆蓋更多的學生,拓展了教學的實踐面,提升了教學的綜合價值。
(二)分層教學法有利于學生體育興趣與技能的針對性培養
從“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入手,探討分層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要格外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以滿足學生的體育技能提升為重點,優化教學舉措,實現教學創新[1]。例如,在初中跑步項目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耐力情況、身體疾病狀況、男女比例、跑步基礎技能等要素進行分層設計,將男女生分為若干小組,開展針對性的指導教學,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跑步技巧,感受跑步的樂趣和意義,形成良好的體育素質。因此,對初中生體育能力的開發與培養要切合學生的身心特性及發展需求,要充分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這也是進一步強調體育教學分層方法應用價值的重要原因。
借助分層方法,教師可以從日常對學生的觀察、記錄和分析中提煉出個體性教學方法,然后借助分層式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參與體育運動,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體育技能的有效開發與訓練。教師要合理設計分層策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與技能的提升,幫助學生掌握適宜的體育運動方法,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培育學生的運動精神。
三、初中體育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思路及策略
教師要根據學生整體情況與個體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推進初中體育的分層教學,確保教學務實有效。教師要及時反饋教學進度和結果,并進行有效改進與優化,以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與積極性,使其形成扎實、全面的體育技能與素養。
(一)準確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合理設計分層策略
初中體育教學要根據學生的整體與個體狀況開展,突出一體化和差異性統籌的原則,實現教學升級,促進學生體育技能、運動素質的進步。因此,教師要設計分層策略,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教學舉措分別落實、教學方法具體指導,使之產生綜合效益。例如,體育教學中的男女分層是基本選擇,這與文化課教學存在較大的差異。由于男女生在身高、體重、運動能力等方面存在顯著差別,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進行分類指導是極為必要的。根據不同的運動項目及項目難度設計分層策略,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對于擲實心球、跑步、立定跳遠等項目,教師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的差異,針對性地設計分層教學策略,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熱情,使其掌握運動技能和提高身體素質。
教師要綜合運用觀察、詢問、一對一溝通、家?;印让娲蚵牎⒂涗洑w納等方法,了解學生日常參與體育鍛煉、運動競技的情況,真正做到心中有數。教師以掌握的學生個體狀況和相關數據為依據,設計分層方案,推進分層教學,顯然可以提高體育教學的針對性,塑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練習,感受運動的魅力,使學生養成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傊?,教師要客觀、準確地了解初中生的層次及需求,設計合理的體育教學分層策略,在逐步推進教學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為學生運動素質的培養打下基礎。分層指導的教學策略能夠促進學生體育基礎能力和進階能力的成長,最終實現學生運動素養的提升。教師要把握教學狀況與學生客觀實際,推進分層式教學,有效促進學生體育能力與素養的漸進式成長。
(二)統籌整體與個體,推進分類指導教學
教師從分層教學的視域入手,統籌初中體育教學的整體與個體,進一步推進分類指導教學,讓教學涵蓋全體學生,確保每位學生不掉隊,實現教學的穩步推進。教師要根據初中生的各項身體素質評價指標和數據,結合不同項目的特性,開展針對性教學,實現學生能力的持續提升。例如,在九年級的體育教學中,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體育成績測驗,結合學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耐力指數等,針對50米跑、立定跳遠、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一分鐘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等項目開展身體素質測試,并及時記錄學生的成績,將其作為分層依據。按照男女生分層教學的原則,依照測試成績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級:A為測試成績優異、體育運動素質突出的學生,B為測試成績中等、運動素質正常的學生,C為測試成績較差、運動素質水平偏低或存在基礎性疾病、生理障礙的學生。
教師依照A、B、C的有效分層,開展定向的體育項目教學,如A層級學生積極參與到各個項目的活動中,竭力開展項目競賽與訓練,定期按照測試主題進行考核,設定進步目標與評價標準,促進其運動素質的全面提升;B層級學生以A層級學生為追趕目標,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參與項目活動,提升體育成績和運動能力;對于C層級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和指導,制訂小幅度、低強度、低頻次的體育教學指導方案,如慢跑、原地活動、配合式運動項目等。教師可以對A、B、C三個層級的學生進行定期測試,對成績進步或下滑的學生提出具體要求,按照針對性的課余鍛煉任務,使之符合體育達標要求,滿足教學基礎目標。通過類似舉措,體育教學可以實現整體與個體的統籌,在分層方法的引領下促進分類指導教學的延續,確保教學工作更具針對性和務實性。
(三)深化分層互動教學,突出體育的實踐價值
推動分層教學,促進初中生體育技能的提高,是初中體育教學的重點[2]。教師要結合分層策略,深化互動教學,使學生集體配合,突出體育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的牽引和培養價值。尤其是通過合理分組的方法,將小組互動方式融入體育教學中,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分層互動水平,營造積極的體育教學氛圍,確保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體育運動中,在提高運動效率的同時加強與小組成員的聯系,形成良好的集體榮譽感。教師要科學指導學生,引領學生在分組互動中增強體育意識,提高體育運動能力。
例如,在體育課上,教師以“興趣分層”為標準,引導學生自主分組,開展體育訓練。學生可以選擇踢毽子、跳繩、羽毛球、籃球等項目,滿足自身的興趣需求,在分組運動中提高自身的運動積極性和能力。通過有效分組,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可以在同一個小組內開展集體運動,提升對體育運動項目的認識,增強自身的運動素質,提高體育成績。分組互動與分層教學的融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這對培育學生健康的世界觀和生活習性具有特殊的價值。教師要認識到分層互動教學的多元意義,并通過主題分層、任務分組、興趣指引等方法,發揮體育的引導性功能,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提升,實現教學的良性發展。
(四)定期反饋教學狀況,及時優化、改進教學方法
在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中設計分層教學策略,可以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化需求做出“分類指導”的教學安排,這對學生體育能力和運動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3]。教師要本著“全過程控制”的原則,對體育教學的流程進行有效把握,定期反饋教學狀況,及時優化、改進教學方法,真正促進學生體育運動素質的提升。例如,依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開展的學生體育成績定期測驗,要按照“動態化”原則加以推進,每周、每月開展成績標準篩查,對成績進步、下滑或“原地踏步”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逐步改進分層教學方案,使之及時更新,動態完善,滿足教學推進和學生體育素質提升的需要。
教師要在“問題導向”理念的指導下,設計體育課后反饋、追蹤和有效評價的方案,這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突出分層教學任務的應用價值具有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師要格外關注學生的體育意識、精神和習慣的培養狀況,要從周期性、針對性的角度入手,按照“課堂定點追蹤評價+每周定向追蹤評價+月度綜合評價反饋”的模式,形成多位一體的追蹤與評價體系,全面監測每位學生的體育運動進度和技能情況,并將其作為日后改進教學工作的依據。
結語
隨著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全面、均衡、人性化和可持續為核心理念的教學方針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重視[4]。推進體育分層教學工作,其核心訴求就是分類指導,因材施教,促進學生體育能力、運動素質和綜合品質的進步,確保教學契合“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總要求,滿足體育育人的現實訴求。教師要客觀評價學生整體與個體差異,科學設計分層教學方案,融合任務教學、分組互動、反饋教學等方法,提升體育教學的綜合價值,推動學生體育能力和運動素質的全面提升,實現體育教學工作的創新升級。
[參考文獻]
支婕.分層教學有效提升:探討初中體育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7):193-194.
張小軍.論初中體育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23):42.
葉祖杰.核心素養下初中體育分層教學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3):195.
沙明慧.合理分層,有效教學:初中體育跨越式跳高分層教學的有效策略[J].好家長:創新教育,2018(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