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兆鵬 張國瑞 張治文
高中階段是建立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為學生的人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高中教育是國民教育中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高中教育過于重視學習成績,德育受到忽視,集中在思想政治課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無法發揮出來,所以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他學科中非常重要。高中課程思政相對比較特殊,所以需要在實施環節上進行研究,掌握其中存在的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高校發展過程中,課程思政受到一定的重視。但是在高中階段發展的過程中,沒有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如果想要在高中階段落實課程思政,那么需要區分思政課程、課程思政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三個概念,這樣才可以準確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價值,促進高中生的發展。
一、高中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有利的影響,同時也促進課程改革。課程思政一方面可以在高校落實,另一方面可以在高中實施,且對于高中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時期是建立“三觀”的關鍵階段,為了確保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社會等各方面需要共同努力,加強合作,將高中階段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學科教學中,確保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一)從國家角度來說
一個國家的繁榮需要借助人民群眾的力量,青少年是我國未來的建設者,需要從小進行培養,高中階段是培養建設者的一個關鍵階段,尤其是培養建設者良好的“三觀”,將課程思政融入高中課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二)從社會角度來說
課程思政展示出的是為國家培養促進其發展的人才,培養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公民。高中老師需要幫助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通過長時間的努力,全社會需要積極發揚艱苦奮斗以及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需要從小進行培養,所以課程思政教育對國家以及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見,課程思政在高中教學中的落實,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從個體角度來說
“三觀”建立的最佳時間為高中時期,這一階段思想境界和“三觀”會為人的一生產生很大影響。在如今時代,學生了解信息的方式不斷增加,分辨能力較差,心智尚未成熟,使其極易受到一些錯誤思想以及觀念的影響。因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辨別信息真假的方法,避免錯誤信息為學生帶來不利影響,確保其正確走好人生道路。
二、高中課程思政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計無法運用思政元素
過去的應試教育模式過于注重智育,而忽視德育。學生和家長只關注分數,各門課程老師也缺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且無法全面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忽視思政元素,不重視對考試成績影響較小的各種因素,并無法積極對學生開展道德教育,無法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如果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那么需要提高老師思想政治理論素質,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各種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將提高學生的道德能力以及意識當作道德教育的重點。
(二)學生缺乏較強的學習興趣
因為課程設置的因素主要為書本,所以不論是對于學生、家長,還是老師來說,都無法從根本上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學生只能針對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將高考大綱當作學習中心,尤其是在文理分科的影響下,理科生更加忽視思想政治學習,認為政治只需要背誦有關知識,不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以及精力。并且,社會上存在一些錯誤的言論,對學生產生較大的誤導。學生認為政治課學習的內容為虛假內容,因此,其對政治課程學習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較強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導致該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老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主要講解有關課程的理論知識,忽視對學生開展道德觀培養。所以,需要在高中課程思政落實中加強對學生學習人生觀的培養,幫助學生明確人生方向,強化學生的自覺性,使其積極主動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了解以及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種內容,強化學生的愛國精神,使其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
(三)其他學科老師與政治老師缺乏協同性
課程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尤其是理科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存在較大的差距。在開展教學中,老師經常無法將思政內容融入教學中,還有一些老師缺乏先進的思想觀念,認為在教學中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理論知識教學無法融合,影響自身本來教學科目的效果,以致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導致其他學科老師和政治老師之間缺乏協同性。
三、高中課程思政理念實施的策略
(一)實現育人觀念的協同
在對學生開展教育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學生構建一座“承重墻”,使其可以更好地走向社會,經得起各種考驗。因此,思政老師需要協同各學科老師,在育人觀念上實現協同,一方面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另一方面培養具有較強愛國精神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高中課程思政落實的目標是要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自身和自己所處的社會,將課堂中學習的各種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就需要高中任課老師與思政老師將各門課程和思政教育統一,教學的內容需要相互融合以及補充,實現協同,充分挖掘各門課程包含的思政元素,確保通過合作共同對學生進行培養,不僅需要在內容方面實現協同,而且需要確保老師自身育人觀念的協同。在政治方向上需要保持一致,將馬克思主義當作指導,掌握社會主義發展的正確方向。在其他課程教學中,需要積極傳播正能量,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精神。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讓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學科同時發展,保持一致步伐,將顯性教育以及隱性教育充分結合,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思政的作用,提高對思政的重視程度。
(二)落實“思政+”的專業課程高品質開展
如果想要實現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那么需要將教書與育人充分結合,堅持共同發展的原則。高中生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或者經歷各種問題,老師有責任以及有義務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歷史是高中階段相對比較重要的課程,該課程包括幾千年世界文明的精華,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關“三觀”教育的元素。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既需要根據課堂中的知識點為學生傳授做人的觀點以及規范行為,又需要解決學生對知識存在的各種困惑。例如,老師根據具有時代意義的歷史人物和其自身的事跡,幫助學生了解人生的意義,使其明白人生需要為了實現自身的理想而積極進行奮斗,堅持不懈。
例如,在針對“大唐盛世”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分析大唐盛世的經濟等內容,需要根據如今社會中發生的各種事情,為學生進行闡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從唐朝發展歷史中借鑒哪些經驗及教訓。作為一名高中生,應該采取哪些做法才可以促進中國夢的實現。這樣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使其明白自身需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并且將問題和課程結合,充分展示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
(三)積極開展多樣化的課外實踐活動
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能夠將其他學科和政治課程充分結合,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實踐,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青春的魅力,使實踐活動成為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延伸方式之一。只有思想政治課程得到有效延伸,才可以發揮其自身的作用。最近幾年,因為應試教育的限制,大部分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是為了完成高考,提高自身的考試成績,最終考一個好大學。針對這種情況,老師需要積極突破限制,加強對思想政治課程的延伸,實現多學科全方位的課程協同。
例如,在開展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組織拔河比賽等活動,在比賽的過程中,將體形、性別等各方面存在差異的學生劃分為一組,使其明白無論做任何事,憑借一個人的努力是無法實現的,只有團結到一起,才可以實現各種目標,并且,在遇到困難時,不能退縮,要迎難而上,積極面對困難,思考各種方法,解決困難。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多樣化途徑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立德育人的目標。
四、結語
總之,在高中階段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積極實施課程思政,將其和各門課程充分結合,實現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推動學生的發展,為我國今后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余廣文.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以“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一課為例[J].課程教學研究,2020(7):27-30,35.
[2]林正庭.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思維轉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50):107-108.
[3]于文波.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路徑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11):60-62.
[4]徐麗娟.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生本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20(4):13-14.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課程思政在高中學科(歷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S[2020]GHB106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