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教學管理改革創新的重要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社會經驗的提升,高中生的獨立意識與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由于受傳統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響,教師主要是根據前期制定的方案進行教學及日常管理工作,與學生缺乏足夠的交流溝通,學生自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得不到有效發揮,由此極易出現各種問題,影響著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當教學管理工作開展時,相關教師及學校領導需要明確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對學生身心成長與發展狀況進行充分了解與重視,加強教學管理改革與實踐工作的開展,科學調整管理目標與方式,優化師生間的關系,為后期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1]。
二、高中教學管理的常見問題
(一)缺乏先進有效的教育理念與方式
眾所周知,在任何一項教學工作中,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教育工作的水平與質量,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提高,為現代教育行業整體發展打下優良的基礎。不過,在部分高中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師及學校領導受傳統理念的影響較深,其對教學管理工作缺乏足夠重視,日常工作中依舊采用傳統陳舊的方式進行教學管理工作,由此導致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得不到進步與提高,變成所謂的問題學生或壞學生,進而影響現代教育行業整體的進步與發展。
(二)師資力量不足
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對教學水平與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不過,由于教育行業薪酬水平較低,且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無法吸引足夠的專業教師。而且由于高中教學工作的特殊性,年輕教師缺乏足夠的教學經驗,無法有效調動課堂教學氛圍;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自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學管理理念與方式較為傳統陳舊,對新型教學技術方式缺乏了解與掌握,同樣會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這進一步降低了現代高中教學管理的質量。
(三)民主性不足
高中教學管理工作中,相關教師及管理人員主要以學校的規章制度為依據,管理人員與學生之間缺乏足夠的交流溝通,而由于這些規章制度過于嚴苛,學生自身人際交往、團結協作等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逐漸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孤僻、內向等心理問題,再加之規章制度的限制,學生自身興趣愛好得不到有效發展,極易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與厭煩心理,對后期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造成極大影響[2]。
(四)開放性水平較低
在新課程背景下,傳統封閉式教學管理模式無法滿足現代教學工作的需要,相關教師及學校領導需要加強教學管理的開放性,并營造科學有效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不過,在部分高中教學管理工作中,學校領導依舊以提高成績,保障學校升學率等為主要工作目標,對學生思想與心理等方面的工作存在忽視,相關教師與學生及家長之間缺乏有效交流溝通,這影響著教學管理開放性水平的提高,阻礙著高中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五)教學質量缺乏保障
在部分高中教學管理過程中,一方面相關教師為了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一階段的教學任務,會減少學生預習與復習的時間,由此導致學生自身基礎知識不牢固,對后期深入學習產生極大的限制;另一方面,相關教師主要是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講解,沒有對學生的思想認識與心理健康等方面進行宣傳與教育,由此導致部分學生自身思維邏輯、價值觀等方面存在缺陷,無法保證其穩定地成長。
(六)忽視課外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在現代教學過程中,課外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體的教學水平與質量。而由于高中教學工作的特殊性,在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相關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為了保證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成績,而減少了課外實踐活動的頻率,由此限制了學生學習自主性、創新性、綜合素質及能力等方面的進步與提高,對后期教學工作造成了影響與阻礙。
三、新時期加強高中教學管理改革實踐的具體對策
(一)加強管理理念的轉變
當前,為了促進新時期高中教學管理改革實踐工作的開展,相關教師及學校領導首先需要提高對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并根據新課程改革標準及有關部門的政策規定,加強管理理念的轉變與創新,制定清晰明確的教學管理目標,嚴格遵循人本、生本等原則。同時,相關教師還需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明確其學習興趣、心理思維、愛好活動等,以此來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方案,確保在提高教學管理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3]。
(二)加強教學管理體系的健全
通常情況下,在教學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其工作水平極易受到管理制度與體系等因素的影響,為此,在實際工作中,相關教師需要對教學管理工作的內容、特點及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充分了解,并結合傳統管理制度內容來制定健全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之后將其應用于實際管理過程中,從而對學生進行日常考勤、考核、學籍等方面的規范管理,保障學生日常活動的規范性與標準性,避免違規現象的出現;同時,借助教學管理體系的建立,還可以對教師日常工作進行科學評價,保障學校整體穩定地運轉與發展下去。
(三)加強教育方式的創新
在過去,受傳統觀念等因素的影響,高中教學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穩定的教育方式,無法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對教學管理質量造成極大制約。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日常工作中,相關教師要根據教學管理工作的內容,并結合學生自身思維模式與心理特點,加強教育方式的創新,拓展教學范圍,優化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學習興趣與知識范圍的提高與拓展;同時,相關教師可以借助日常交流溝通等活動,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當某些學生出現學習或心理方面的問題時,可以及時予以引導,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四)加強教師專業素養的培養
在現代高中教學管理過程中,教師是關鍵環節之一,為了保障教學管理水平與質量,避免傳統工作問題的出現,教師需要積極參與學習培訓活動,同時學校領導可以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積極組織培訓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與管理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創新教學管理方式,確保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日常教學管理水平,為學生成長及高中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打下優良基礎[4]。
(五)加強教學結構的科學規劃
在高中教學管理工作過程中,教學任務結構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為此,在實際工作中,相關教師需要對教學結構進行科學規劃。例如,在高一與高二階段,教師可以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教育,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各項基礎技能,并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基礎知識對后期深入學習的重要性。在高三階段,教師可以著重將理論知識與訓練題目相結合,并根據教學進度調整復習規劃方案,進而促進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
(六)積極組織課外實踐活動
由于部分高中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對課外實踐活動缺乏足夠的了解與重視,課外實踐活動次數較少,影響著學生學習興趣與心理素質等方面的提高。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后期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師需要順應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積極組織課外實踐活動,例如植樹、清潔公共衛生等,對學生身心素質與社會責任感進行培養,同時提高其觀察、組織能力及班級整體凝聚力,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教學管理水平與質量。
(七)加強家校聯合
高中教學管理工作中,僅憑借教師自身無法有效保障工作質量,學生及其家長同樣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為此,在日常工作中,相關教師、學校領導需要加強與學生及家長之間的聯系配合,協調三方關系,為學生營造優質的學習成長環境,保障其身心素質健康發展。
(八)加強教學評價體系的創建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為了加強新時期高中教學管理改革實踐水平的提高,相關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還要加強教學評價體系的創建,并借助談話、觀察、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學生日常學習狀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與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了解,同時還可以借助同學互評、教師點評等方式進行評價,之后將評價結果及時向學生進行反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后期深入的學習與發展起到充分的促進作用[5]。
綜上所述,在現代高中階段教學過程中,教學管理工作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對學生自身成長及學校整體教學質量有著極大的影響,而由于學生、教師、學校領導、監管機制等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管理工作水平,故教學管理工作極具復雜性。為了提升教學管理工作質量,相關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需要明確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并根據有關部門的政策規定,創新管理理念與方式,完善管理與教學評價體系,積極開展課外實踐等活動,對學生學習興趣、身心素質等方面進行全面培養提高,同時還可以提高家校聯合水平,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教學管理水平,從而推動學生及教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寧,史秀云,劉俊賢.管理學課程任務驅動法教學改革實踐探索[J],2018(4):110-112.
[2]梁國星,黃永貴,董黎君,等.工程制圖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2016(11):57-60.
[3]李永忠.公共管理學科信息化教學改革:理論基礎,實踐基礎與模式構建[J],2017(1):103-111.
[4]周紅雷,張淋江,劉志龍.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教學管理與考核平臺研究[J],2015(17):64-65.
[5]吳峰,盧寶業.“基于信息化環境下的高中教學與管理模式變革”應用案例[J],2016(11):15-17.
作者簡介:孫景霞(1969—),女,漢族,遼寧開原人,碩士,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