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芳霞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的整合,能將內在的、重要的、本質的東西凸顯出來,如抽象的化學概念、不易操作的化學實驗以及難以觀察清楚的化學反應等。“雙減”政策理念下,課堂這一教學主陣地的作用更加凸顯,所以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教師重點關注的內容。信息技術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因此教師要在課前設計多元化的課件圖片和視頻,并將其科學有效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豐富課堂教學素材,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從而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化學? 多媒體課件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8-0073-03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其已被廣泛運用到了人們的現實生活之中,當然也包括課堂教學中。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運用到初中化學教學中,既能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又能引導學生加強對化學基本概念以及性質定理的理解和運用,還能有效落實“雙減”政策中“減負增效”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要讓信息技術成為初中化學課堂的源頭活水,并運用其來創建以生為本的高效課堂。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運用的意義分析
以多媒體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并切實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的整合,在提升學生化學素養以及教學質量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
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的整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具備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他們就會在學習活動中保持專注的學習狀態,就會形成學習的正循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學生會接觸到多元化的學習資源,會觀看到直觀的化學實驗,會深入了解到化學的神奇之處,進而就會更多地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而且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的整合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氧氣的實驗室制取,教師可以運用課件視頻來直觀呈現運用多種原理呈現的化學實驗的整個過程,那么學生在觀看實驗的過程中就會深入了解多個化學反應的特點,并能對其進行靈活運用。比如教師會通過課件圖片以及視頻的方式來呈現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引導學生將化學學習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那么學生在觀看課件的過程中就會展開獨立且深入的思考,就會構建扎實的基礎知識體系。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一)借助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加強課前預習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當學生在課前初步了解了將要學習的化學概念和物質性質特點,那么他們就會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參與到課堂互動中,進而就會促進高效課堂的創建。然而如果學生一丁點都不了解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那么他們的課堂學習活動就比較被動,學習效率自然也比較低。傳統的課前預習,學生就是瀏覽教材內容和教輔資料,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深入探究化學概念和物質性質特點,而學習能力欠缺的學生的課前預習就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根本不會展開深入的思考與探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可以設計預習方面的課件視頻,直觀呈現相應的學習目標、問題情境和練習題目,引導學生在課件視頻的引導下積極展開預習,從而提升學生課前預習的有效性。
例如《分子和原子》,教師就要在課前設計相應的課件視頻,具體可以是由生活中的擴散現象:糖塊放到水里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走到花圃會聞到花香等,引出“物質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小粒子構成”的猜想,緊接著,教師可以在課件視頻中簡單介紹品紅在水中擴散的實驗,通過真實的實驗活動來進一步驗證先前的猜想。課件視頻中,教師還要呈現教材中的分子運動現象,呈現分子與原子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引導學生展開相應的分析與整理。只要學生在課前認真觀看了課件視頻,并在視頻的引導下展開了思考與練習研究,那么他們就能初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質,就能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
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課前預習效果的檢查,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分享他們對分子和原子的理解,然后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活動。
(二)借助信息技術,優化問題設計
問題意識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源泉,有效的問題情境,就像是平靜湖面上的一粒石子,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使得學生認真思考化學概念和物質性質。而且提問這一課堂互動方式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助推器。因此,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完全可以借助課件圖片和視頻的直觀性,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的啟發下展開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
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圖片呈現啟發性的問題鏈,以《原子的構成》為例,教師可以在課件圖片中呈現如下問題:原子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構成的?這些粒子有什么不同?不同種類原子內部構成有什么不同?在這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深入閱讀教材中原子構成的內容論述,分析教材中呈現的原子構成示意圖,并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新知的探索構建中。當學生經歷問題的分析與解答后,教師再運用課件圖片呈現碳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呈現鋁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呈現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以及其他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原子的構成。緊接著,圍繞構成原子的粒子的電性和電量,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圖片再次呈現一組問題鏈: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從何而來?質子數以及電子數與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有什么關系?從而引導學生展開進一步的探索和分析。
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或是引導學生對問題鏈展開自主分析與解答,或是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問題鏈展開分析與解答。而且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追問,即結合學生的問題分析情況,引導學生進一步描述他們的解題思維。然后教師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引導和幫助。
(三)借助信息技術,展開分層教學
盡管初中化學都是基礎性的知識內容,學生都是剛剛開始學習基本的化學概念和物質性質,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學生之間依然存在著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性。比如對于《物質構成的奧秘》這一單元內容的學習,有學生就能對分子、原子、原子的構成以及相對原子質量和元素等內容有清晰直觀的認識,然而有些學生卻只有模糊的認識,這就是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具體表現。而且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教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并借助課件圖片的直觀性,展開層次化的教學活動,引導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更多地體驗到構建化學知識的成就感。
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層次性地呈現知識內容。例如《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圖片呈現質量守恒定理以及學習過的簡單化學方程式,引導學生結合質量守恒定理,總結化學方程式的特點。緊接著,教師再運用課件圖片,呈現稍微復雜一點的化學方程式,引導學生探索如何配平化學方程式。具體可以是化學教材中的氫氣與氧氣反應生成水的化學方程式,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式子兩邊每一種元素原子的總數相等,并引導學生總結出化學方程式書寫的具體步驟和注意事項。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當教師循序漸進地呈現出了學習內容,那么學生學習起來就更加得心應手。
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層次性的練習題目。習題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鞏固基本知識點的重要途徑。化學教材上給出了相應的練習題目,用于學生的課堂練習。課后,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圖片呈現層次性的練習題目,引導學生展開進一步的練習提升。還是以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相關的習題為例,教師可以在課件圖片中呈現基本的書寫化學方程式的練習題目,呈現基本的配平化學方程式的練習題目,呈現判斷某一化學方程式是否正確的練習題目,并要求班級中的所有學生都解答出基礎類型的習題。緊接著,課件圖片中再呈現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具體是甲烷和水反應制取水煤氣的綜合型練習題目,其中有對化學反應的文字性陳述,包括反應生成物的成分,包括化學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包括反應中含氫元素的化合物種類等,教師可以引導班級學生加以選擇性分析和解答。
只要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能力,解答出了相應的練習題目,那么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引導學生再接再厲,爭取有更大的進步和成長。
(四)借助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加強總結整理
總結與整理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有效的整理活動,既能幫助學生構建更加系統的知識體系,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認識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還能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一邊學習一邊進行總結整理,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化學能力。
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圖片加強單元內容的總結整理。每一單元內的課題內容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系,或是層次遞進的關系,或是平行并列的關系。當學生學習過整個單元內容后,就要進行相應的總結整理。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運用課件圖片進行相應的總結與整理,并將其公開呈現到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展開對比與學習。例如《碳和碳的氧化物》,這一單元中有一氧化碳的性質,有二氧化碳的性質,有單質碳及其性質,還有二氧化碳制取的實驗研究等。這些內容雖然都是圍繞碳和碳的氧化物展開的,但是其性質特點卻有著較大的區別。學生要結合教材內容以及教輔資料進行詳細的總結。教師也要按照一定的條理性,運用課件圖片呈現總結好的單元內容,幫助學生加強對單元內容的理解和構建。
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圖片加強習題類型的總結整理。不僅是習題的類型種類,教師還要運用課件圖片呈現習題的解答方法以及技巧。還是以《碳和碳的氧化物》為例,學生要總結出考核二氧化碳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習題,考核一氧化碳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習題,考核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習題類型等。教師要對每一種習題考核的基本知識點以及解答方法等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引導學生展開進一步的思考與練習總結。
(五)借助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素材
核心素養理念下,學生既要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又要拓展自身的知識視野,形成適合社會發展的品質和素養。課件圖片和視頻的制作過程中,教師會通過網絡搜索以及書籍資料查閱的方式,豐富教學素材,進而就會幫助學生加強對教材基本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因此,教師要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便捷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學習效率。
教師可以借助課件圖片,呈現演示實驗。實驗是探索物質化學性質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探索構建化學知識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實驗器材、實驗環境以及時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不會親自參與到每一個實驗活動中,他們會通過觀看演示實驗的方式來加強學習與探究。所以,信息技術就成為學生觀看演示實驗的重要工具。例如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教師就要運用課件視頻直觀呈現整個實驗活動過程,包括實驗裝置的選擇,每一種實驗裝置的特點,實驗方案以及注意事項等。雖然是演示實驗,但是教師也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實驗裝置的組裝過程,思考實驗流程以及注意事項等。
教師可以借助課件圖片,呈現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而且新課標理念下,越來越多的化學習題都源自于真實的生活情境。因此,教師要運用課件圖片,圍繞教材內容進行一定的拓展延伸,從而在拓展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例如金剛石、石墨以及C60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例如二氧化碳在實際生活中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溫室效應的進一步惡化等。課件圖片中的內容可以是文字性描述,也可以是相應的練習題目,只要學生能夠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即可。
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網絡中的課件視頻或者是圖片,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網絡上的很多名師微課,從不同角度對化學知識內容進行了分析與講解,能夠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非常適合學生的學習與探究。教師要提前觀看視頻內容,選擇好適合班級學生年齡特點的視頻,并將其發送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總而言之,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運用到初中化學教學中,是社會時代的發展趨勢,是教育信息化的直觀反映。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課件視頻的制作方法,學習信息化的備課方法,選擇適合班級學生年齡特點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課堂上,教師也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反饋,運用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性,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啟迪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緱玉華.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11-12.
[2]趙奮強.略談新時代初中化學教學中新課的導入策略[J].新課程,2021(50):86.
[3]湯建娣.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構建“有效提問”的策略[J].新課程,2021(50):127.
[4]田列.淺談多媒體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2(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