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靜
【摘 ?要】在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科學合理地將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游戲化教學方式中,使音樂與游戲相融合,創設愉快、有趣的學習氛圍,這樣的教學更能開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例,從教育意識、教育內容、教育形式三方面探討了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游戲化策略,以期能培養、發展和提升幼兒的音樂素養,為幼兒音樂學習打下基礎,實現寓教于樂。
【關鍵詞】音樂教育;幼兒園;教學活動;游戲化情境
音樂是幼兒了解和探索世界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游戲是最符合幼兒天性的活動,兩者結合使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游戲化,是音樂教育中最易為兒童接受、喜愛、理解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是培養兒童樂感和美感的一條有效途徑。我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對幼兒教育游戲化發展有著積極的深遠意義,為我國幼兒教育事業開辟了新的路線。基于此,本文以陶行知教育理論為啟示和指導,就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游戲化提出些許自己的看法,遵循幼兒的發展特點,使幼兒園課程更接“地氣”,真正構建游戲化音樂天堂,提升幼兒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
一、教育意識游戲化,發展幼兒音樂素養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提出意在告訴人們生存之道,生活是人類學習的源頭,是人類的歸宿,知識取自于生活,用于生活。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游戲化,體現的正是目所能及之處皆生活,培育幼兒積極的學習情感,這樣的學習過程正是學以致用的實踐過程,是幼兒音樂素養得以培養與發展的重要手段。
(一)以音樂游戲,顯學習趣味
幼兒的可塑性很強,在音樂教學中,整合幼兒感興趣的、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游戲活動,使幼兒沉浸在歡樂之中,潛移默化地豐富兒童感官,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玩耍與學習,記住旋律和身體動作,自然而然地學會欣賞音樂、表現音樂,更好地滿足幼兒對游戲需要的同時,加深對音樂游戲的體驗。比如,小中班親子音樂游戲《小豬睡覺》,可以先通過猜謎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昂揚的情緒、夸張的動作、形象的語言一下子給音樂披上了美妙的色彩。接下來,讓幼兒邊聽音樂邊模仿小豬的動作,練習音樂的敏感性,充分體驗游戲的樂趣。伴隨著節奏明快、活潑的音樂想象并編排相應的動作,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在不知不覺中幼兒都跟著歌曲哼唱起來,伴隨著身體動作的表演,準確地拍打節奏,臉上的表情也逐漸豐富,這樣的游戲活動幫助幼兒理解了音樂形象,也發展了肢體動作協調能力。
(二)以音樂游戲,育積極情感
音樂游戲變化性強,形式多樣且極具趣味的音樂游戲能給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獲得“游戲體驗”學習,在游戲活動中塑造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全身心地融入到游戲中,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例如小班音樂《小矮人和大巨人》,教師可以從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以與幼兒談話導入活動,讓幼兒隨著音樂用腳步動作表演慢慢長高、長大,利用肢體語言、角色扮演等游戲形式表演小矮人、大巨人的狀態,去體現歌曲中人物的表情和心情。游戲中,教師還可以借助雙鈴和打擊大鼓來表演曲中人物出場情景,也可以用親子活動來體現歌曲內容,使幼兒愉快地感受音樂,一切從興趣出發,盡情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
(三)以音樂游戲,促全面發展
音樂與游戲的融合,以游戲化的形式進行歌曲的學習,改變了音樂教材的創造性,賦予了活動環節更多的趣味性、生動性,可以更好地培養幼兒音樂興趣,豐富情感世界,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自主性,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例如小班音樂活動《抱抱》,為了增強幼兒體驗“抱抱”的愉悅之情,教師可以在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在游戲活動中增添道具,律動表演“愛我你就抱抱我”。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小貓的貓爪、大象的鼻子面具、大樹的模型等演出道具,在幼兒角色表演的過程中加入音樂,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奏表達出正確的情感,感受動物間濃濃的親情的同時,懂得擁抱是表達愛的有效方式。
二、教育內容游戲化,培養幼兒音樂素養
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中提到:“學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借鑒陶行知學習興趣培養的教育理念,在音樂節奏、韻律、曲式等教學內容中開展游戲化教學,能使音樂教學更符合幼兒實際,更符合幼兒園園本實際。
(一)借助游戲,感知節奏
節奏是學習音樂需要掌握的第一要素,是音樂的靈魂,對幼兒智力的發展具有明顯促進作用。以幼兒喜歡的游戲方式給予其一種積極的音樂體驗,產生愉快的心情,培養對聲音的敏銳性,發展幼兒的音樂節奏感。比如在學習歌曲《大雨小雨落下來》時,我在課前為幼兒準備了一段小雨和一段大雨的聲音錄音,讓幼兒聽著不同的雨聲做節奏練習。聽著聽著,幼兒發現,原來這兩種聲音是不同的,小雨的聲音小而弱,大雨的聲音則大而強,兩者的音樂也不相同。引導幼兒根據雨聲的強弱和音樂特色,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等動作來表現兩種聲音不同的節奏,培養幼兒對音樂節奏的表現力和感受力。
(二)借助游戲,認知韻律
韻律教學是幼兒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學習難度較大。借助游戲教學呈現原本枯燥的韻律內容,符合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韻律教學與游戲活動融為一體,成為發展幼兒綜合能力的良好手段。例如在教學《我的小綿羊》時,我先用手勢引導作為歌曲的韻律線,帶領幼兒感受音樂韻律的不同走向。然后再運用畫圖游戲幫助幼兒直觀感知音樂,根據音符的時值長短畫出不同大小的花朵,利用花朵的高低位置,讓幼兒感受音高位置的不同走向;再在花朵的中央寫上音的唱名,比如 1代表 do,2代表 re,3代表 mi……利用畫圖游戲開展韻律教學,讓幼兒邊畫邊學,邊玩邊學,有效感受音樂旋律的起伏流動感,教學效果較好。
(三)借助游戲,學習曲式
所謂曲式,即音樂中的橫向組織結構,較為抽象,由于幼兒年紀尚小,很難準確把握和理解。為此,在曲式教學中可借助游戲活動提高幼兒對音色、曲式結構的敏感性。比如歌曲《找朋友》《小蜻蜓》《粉刷匠》等為一段式的曲式結構,《拉拉勾》則是二段式的曲式結構,而《閃閃的紅星》《小燕子》等歌曲則是三段體的曲式結構。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根據每段音樂之間不同的音樂性質,開展探究性學習,創編不同的表演動作,運用多種歌唱形式演唱,將曲式學習目標層層分解,實現層層遞進,通過游戲活動初步感知歌曲的曲式結構,幫助幼兒逐步積累對音樂的欣賞經驗。
三、教育形式游戲化,在創造中提升幼兒的音樂素養
陶行知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應認識并積極開發幼兒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和探索意識,通過多媒體技術、配樂舞蹈、創編游戲等策略挖掘幼兒潛能,增添活動的游戲性。
(一)多媒體加盟,身心同步發展
開展游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作為課程游戲化的實施者,應與時俱進創新教育手段,尤其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以“多媒體+游戲”活化教育形式,更易激發幼兒的興趣,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創設出趣味盎然的情境,提升教學效果。以學習歌曲《魯冰花》為例,借助多媒體播放幼兒平常與媽媽相處的照片、視頻等,吸引幼兒的注意,使幼兒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到來自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愛與呵護,從思想上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在接下來的游戲環節,鼓勵幼兒對歌曲中的情節進行模仿,面對抽象化的教學內容,幼兒卻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致,這樣的課堂氛圍是活潑生動、和諧向上的,也大大提升了幼兒的幸福感,實現幼兒身心的同步發展。
(二)配樂舞蹈,滿足游戲需求
幼兒生性活潑好動,配樂舞蹈的巧妙結合,優化了教學情境,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也能增強幼兒的音樂感染力,用自己的肢體表達對音樂的了解和感受。在音樂教學中,借助音樂傳遞舞蹈情緒,使幼兒能夠隨著音樂的響起而積極主動地翩翩起舞,有聲藝術與無聲藝術的融合能夠達到邊唱邊跳的教學效果,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幼兒惟妙惟肖地表演,這正是幼兒感知與表達音樂的重要手段。
除了配樂舞蹈,也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興趣扮演卡通人物,或借助物體一起表現身體動作,如彩帶、絲巾、呼啦圈等,創設主動學習的教育情境,讓幼兒盡情伸展四肢,滿足其游戲需求。優化的情境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讓他們幸福地扮演角色,大膽地進行創造,快樂地與同伴互動,這都是真實情感的流露,使音樂活動變得更加精彩紛呈。
(三)創編游戲,發展音樂素養
幼兒是游戲的主體,實施游戲化教學,教師既要考慮幼兒音樂教學的特征,也不能忽視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了解,處理好幼兒音樂與游戲之間的關系,創編適合幼兒發展的音樂學習內容。如在“小豬蓋房子”中,首先激活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合理運用道具進行搬木頭、釘釘子、和泥沙、刷油漆等表演,啟發幼兒自由表現蓋房子的動作。接著,引導幼兒思考蓋房子的動作順序,并以“上刷刷,下刷刷,還有哪兒也要刷”的提示語,引導幼兒創編動作的方位變化。在此過程中,幼兒經歷了從動作探索到動作創編的過程,這樣的教學不僅能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和感知蓋房子的動作語言,也能借助有規律的動作轉換與流動的音樂幫助幼兒體驗歌曲中的情感,培養幼兒審美情趣,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
總之,陶行知教育思想對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游戲化有著重要啟示。教師應充分利用好幼兒的心理需求,鼓勵幼兒積極的探索意識,積極將游戲化教學法融入到音樂教學中,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吸收、彰顯陶行知教育思想光輝,讓音樂在游戲中呈現價值,還音樂以本真,以有效的音樂和游戲活動有效培養幼兒的智力與情感,為幼兒的綜合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莎.淺論“游戲”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5(3):23.
[2]劉丹丹.在音樂游戲中發展大班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探析[J].文理導航,2018(24):66+68.
[3]洪培瓊.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的思考[J].幼兒發展研究,2016(3):64-67.
[4]陳瑩.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教學游戲化之策略談[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0):261+263.
[5]王倩.幼兒音樂教育活動游戲化的策略綜述[J].學周刊,2021(28):171-172.
[6]陳海燕,蘇霞,王前秀.陶行知教育理論對現代幼教的啟示與建議[J].中華少年,2018(26):74.
[7]彭榮,王思怡.奧爾夫教學法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應用與啟示——以大班音樂活動“快樂的小蝸牛”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1(10):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