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靜怡
【摘要】隨著當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要求當下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也產生相應的變革,現在的初中物理教學越來越重視生活化與應用化的發展.對于初中學生而言,物理是剛剛接觸到的一門學科,其自身帶有很強的抽象性和理論性,很多學生無法有效地理解這些知識,也不能很好地應用這些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加重視生活化和應用化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幫助學生激發自身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也能夠促進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升.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方式;生活化研究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剛剛接觸到物理學科,該學科所涵蓋的知識面比較廣,課本上的內容比較抽象,學起來較為吃力
當下的初中階段物理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學知識,尤其是在物理學知識的講授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采用生活化與應用化的案例進行教學,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以此來更好地促進初中物理教學的生活化認識與生活化研究,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將自身所學到的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過程中去,有助于理論結合實際,主觀符合客觀,以激發學生對初中物理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實踐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思考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1 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1 教師生活化意識不足
對于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師而言,要想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需要將課本上的物理知識更多地與現實中的實際生活結合.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發揮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大量的社會實踐調查發現,現在的初中階段,大多教師,受傳統應試教學觀念的影響,依舊沿襲老一套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陳舊的教學方法對于師生的進一步發展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傳統的物理課堂只是單純地重視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理解,不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也很少將物理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
物理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注重生活化教學例子的講解,這樣的課堂枯燥無味,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中階段的教師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并沒有讓學生更好地對物理知識進行理解,沒有結合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對學生進行認真地分析和講解.這樣不僅無形中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給學生營造出一種物理知識枯燥無味的感覺.
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階段,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立足于學生實際的情況來對學生的物理知識進行講解,結合學生以及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化案例,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積極性,培養對物理學的好奇心.
1.2 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
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如果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培養學生的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物理知識方面的精神生活,就會在課堂上舉出更多的生活化例子,讓學生結合這地生活例子來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識進行了解,將枯燥無味的知識以直觀形象的方式表達出來
如果教師的課堂枯燥無味,那么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阻礙學生綜合性素質的發展與學生物理學能力的發展,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師的教學質量.
初中物理教學應該貼合生活化案例更好地拉進物理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與教學環境下來學習物理知識,增強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在實際應用物理知識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努力提高自己的學業水平.
2 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實踐
2.1 課堂導入生活化
新課程改革越來越重視課堂導入的重要作用,所以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初中階段物理教師應該重視課堂導入的生成,課堂導入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關系到這一課教學氛圍的調動.
新課程改革要求初中階段的物理課堂,導入要富有新穎性和巧妙性,更富有趣味性和藝術性,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尤其是一些實驗課堂,教師更應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在實驗的完成和課堂內容的講解過程中去,從而推動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學習行為,這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教師在導入的過程中,還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將學生所熟知的一些生活現象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相結合,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對教師直接講解課本知識感到突兀,大大增強了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環節的銜接與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究熱情,真正實現教學生活化走進物理課堂.
例如 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師在講授《運動的相對性》這一課時,可以借助故事導入的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構建一個情景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首先給學生講解一段世界大戰時期的小故事,比如一位法國飛行員在2000m以上的高空飛行時,發現臉旁似乎有一個小東西,他敏捷地將其抓住,原本以為是一只小蟲子,張開手一看才知道原來是一顆德國子彈.這樣的故事不僅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接著提問,子彈是飛行著的,如果是你,你能抓住嗎?
通過故事導入加提問的方式,學生將自身的好奇心與探究欲都集中在課堂內容的講解上,這樣的課堂氛圍輕松愉快.
另外,借助小故事,還可以讓學生將其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與故事中的案例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2.2 教學設計生活化
新課程改革下要求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因此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師應該將自己放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與教育學方法,不能單純依靠語言描述來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這樣很難將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點講深講透Symbol[A@Symbols@@Symbol]A@.
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枯燥無味的物理學理論.教師在幫助學生主動構建知識框架時,應該有針對性地,科學性的培養學生的認知活動,將其認知活動置于特定地活動和場景下,借助情景教學法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和物理實驗.同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更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來進行課堂設計.
教師只有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立足于學生的生活,才能在課堂設計的過程中,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為學生構建以課堂活動為主的教學過程.同時,應該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在教學課堂環節的構建與掌握過程中,重視體驗物理知識,感受物理知識與感悟物理的魅力.
物理課堂中大部分是實驗,實驗在整個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實驗既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物理學習方法與學習步驟.
如果教師需要實驗課,那么就必須精心準備實驗素材,還需要考慮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差錯,教師要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讓學生在糾正自己的問題中得到成長.讓實驗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具操作性,并與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Symbol[A@Symbolt@@Symbol]A@.
例如 在講授《大氣的壓強》這一節課時中,有很多的實驗和生活中的經驗都能說明大氣對處在其中的物體有壓強.在上這節課之前,可以給學生準備好實驗器材:水槽、水、玻璃杯、硬紙片、塑料吸盤、膠頭滴管、注射器、小空瓶.讓學生盡可能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合作設計多種實驗,并由學生上臺演示做簡單的介紹和解釋.可完成的實驗有:覆杯實驗、吸盤掉不下來、膠頭滴管吸水、注射器吸藥水、兩吸盤吸住花很大力氣拉開、小空瓶掛嘴上掉不下來等,并介紹生活中的拔火罐,這些實驗都可以說明大氣壓的存在.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而不是介紹完大氣壓匆匆開始后面的學習,可以啟發他們生活中的一些經驗認識,提高學習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發散思維.
在這一節課中,還有一個重點是通過實驗估測大氣壓強的大小,書本上用的器材是注射器,通過測量剛開始滑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和活塞的面積來測大氣壓的值.但學生更容易想到的取材是吸盤和玻璃板,吸盤排盡空氣吸在玻璃板下后在吸盤下掛重物,重物的取材需要啟發學生思考,鉤碼質量太大,彈簧測力計量程不夠,從而得出最后可以通過掛塑料袋裝沙子的方法,來測出吸盤剛掉落是的大氣壓力.
以上這些不僅包含著重要的物理信息,而且還可以讓學生了解科學的實驗步驟與實驗信息,教師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對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講解,可以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主體性與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了解物理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的實用價值.
2.3 作業設計生活化
對于初中階段的物理課堂而言,需要重視作業的作用.教師布置的課堂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外延,物理教師布置合適的課堂作業,可以鞏固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實踐過程中,開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與創新性能力,這也是培養學生提升自身的物理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國家的“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精心地設計課堂內容,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書面練習與填鴨式教學方式,作業的設計要多樣化、有層次性,要注重培養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教學目標,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 在學完溫度計的使用后,可以讓學生用小玻璃瓶和塑料管自制溫度計;在學完小孔成像后,讓學生自制針孔照相機;在學完物體的浮與沉后,讓學生制作“浮沉子”;在學完杠桿后,讓學生自制桿秤等等.
這些小制作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取材,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制作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快樂地學習物理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而且在學生剛剛接觸物理學科的同時,可以有效地進行知識的過渡.
生活化教學符合物理學科的內在學習規律,是新時代背景下實施物理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與方法.
新課程改革下應該重視初中階段物理課堂的生活化教學與應用化教學,在教與學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創新和總結,這樣才能讓物理教學更加富有趣味性和魅力,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田軍.關于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研究[J].學周刊:下旬,2019(1):1.
[2]李學.關于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研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000(010):32.
[3]陳漢龍.關于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研究[J].讀與寫(上,下旬),2020,017(001):198.
[4]劉清華.關于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研究[J].讀寫算,2018,000(03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