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媚
摘要:銅鏡是傳承華夏文化的瑰寶,它誕生于新石器時代,興起于戰國時期,盛于漢唐時期,宋金時期發展緩慢,后于明清時期衰落。銅鏡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工具,更是人們精神文化的載體。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風格和藝術成就。在古銅鏡發展過程中,由于歷史原因、文化原因以及當時的鑄造工藝,不同時代的銅鏡形成了獨特的形式。本文主要介紹不同時期銅鏡的特性,總結了銅鏡的發展歷程。
關鍵詞:銅鏡;歷史時期;特點
銅鏡是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獨立的、系統的妝奩工具。在古代,銅鏡不僅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工具,在文化上也非常重要。銅鏡不僅反映了時代的手工工藝,也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歷史。此外,銅鏡在古代也用于祭祀,在古人的心中具有神圣的意義。銅鏡經歷了興起、繁榮、高峰和衰落的過程,其考古價值不可替代。隨著玻璃器皿的出現和傳播,銅鏡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迄今發現的第一面銅鏡是出自青海齊文化墓的一塊直徑9厘米,背面帶七角星的圓形平板形式的黃銅鏡,其被稱為“七角銅鏡”。
早期銅鏡的特點是裝飾簡潔、樸素,做工粗糙,生產量不大。唐宋時期,銅鏡的發展達到巔峰,無論是材料選擇、制作工藝,還是裝飾風格、藝術價值,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而元明以后,銅鏡的生產量逐漸減少。在我國每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銅鏡的屬性都不同,以下按時期對銅鏡的特點進行總結。
一、商代及西周時期銅鏡
青銅制品的產量在西周和商時期非常高,但銅鏡的質量并不好。主要是因為青銅主要功能是象征王權和國家地位,要求工藝精巧。當時銅鏡是手工打造,生產條件和經濟條件有限,工藝相當粗糙。這一時期的銅鏡多為素鏡,但在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銅鏡中,鏡背有一個圓弧形鈕扣,花紋為磨砂和鱗片,鏡面平整,鏡身略扁而薄。鏡背上的花紋以周朝晚期的“重環鏡”和“象形鹿鳥鏡”紋樣為代表。
二、春秋及戰國時期銅鏡
春秋時期,生產力飛速發展,思想領域十分活躍,文化藝術空前繁榮。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銅鏡工藝品數量和種類有了空前的增長。銅鏡設計的類型很多,包括地紋、花瓣、山峰、鉆石、動物、縐紗、羽毛、連續弓、油漆、輕工、金銀、多按鈕等。戰國時期各地鑄造的銅鏡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工藝有所改進。到了戰國中期,玻璃的設計有所增加,直徑通常在10厘米以上。有的鏡背采用鏤空雕刻的動物圖案,有的則采用非常精致的金銀交錯圖案。
三、西漢、王莽及東漢時期銅鏡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青銅鑄造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尤其是手工業的發展。在鐵器時代,越來越多的青銅工具被鐵器和陶器所取代,但銅鏡因其抗腐蝕和優越的性能而得到進一步發展。漢代墓葬的研究,為了解漢代銅鏡的種類、造型變化和排列方式提供了標準。漢代廣泛使用銅鏡,少府御尚坊制造宮鏡,民間銅鏡的制造也有了長足的進步。西漢初期,包括漆龍圖案和國畫在內的銅鏡開始流行,不僅出現了四葉玻璃和弓形玻璃,銘文也開始出現。到了中期,銅鏡的造型和紋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形成了新的特征,平緣居多,地紋消失了,玻璃鈕扣從動物鈕扣和青蛙鈕扣轉移到了久負盛名的半球形鈕扣。鏡背圖案的中心大多是對稱的,已經沒有地域風格區別。除生活用品外,漢代墓葬中還配有銅鏡。這個時代鑄造的銅鏡浮雕非常豐富,造型簡潔,雕刻精美,棱角細膩,鑄造過程和多種多樣的裝飾使銅鏡的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漢代上圓石鏡、神水紋銅鏡,形式開闊,氣勢磅礴,顯示出最高層次的審美追求。
西漢的銅鏡裝飾藝術,流露出充滿活力、自信和繁榮的時代特征。其中最經典的圖案是連峰鈕扣,鈕座的內外鈕扣是16個連續的弧形圖案,主題圖案是另一個與曲率相關的正面小乳頭釘,造型與天文星象十分相似。星云圖案分為四組,四周環繞著連續的串珠圖案。西漢銅鏡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政治、文化、經濟、宗教等,體現了其文化精神。雖然銅鏡的材質和含量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特點,但銅鏡所蘊含的深厚文化積淀和意義,為探索中華文化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
王莽時期是漢鏡作品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經常可以看到銅鏡上的浮雕銘文,鏡面具有一貫嚴謹的藝術效果,一直流行到東漢時期。東漢初期,以普通鏡和方鏡最為常見,到了中期,常見的盤龍鏡出現了軸對稱的紋樣。
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銅鏡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銅鏡制作進入了衰退時期。銅的消耗量大大減少,品種不多樣,質量相對較低。銅鏡的創新很少,多沿用東漢中后期的銅鏡形制。三國時期的鑄鏡業還處在一定的發展過程中,主要有神魔鏡、花鳥鏡、圖案鏡、彩佛鏡、妖怪鏡等,出土量較少,質地輕薄粗糙。與漢代相比,三國時期銅鏡的外層變得更厚了,但還是沿用斜面的造型,鏡柄大,內連鏡弧紋的弧度比較平緩。同時,圓弧上有更復雜的裝飾圖案,如虎、龍、鳥、鳳、花等。
五、隋唐時期的銅鏡
隋唐銅鏡鑄造業十分興盛,其造型、圖案、雕刻與漢代鏡完全不同。那是我國銅鏡歷史上展示最高工藝水平的時期。銅鏡多為圓形,唐代中葉后出現太陽花、蓮花形樣式。其中,菱形和亞形是在唐代新出現的鏡面樣式,出現了帶把手的銅鏡。唐代中期,用金箔、螺旋、鑲嵌珠寶等特殊工藝,制成精美的唐鏡。雖然主題風格不盡相同,但在鏡面外觀、整體設計、鈕座、圖案、邊緣和精致度等方面都有一些共同點。唐朝鼎盛時期,出現了吉祥獸、鴛鴦、蝴蝶、葡萄、名貴花卉、神話傳說人物等新的紋樣。其中有來自中西亞和西亞的圖案和裝飾品,如獅子雕像和玩波斯球的騎士。有些鏡紋使用散射、對齊和其他形式,不再強調鏡像中心對稱或左右對稱。
唐代銅鏡打破了傳統的圓形和方形圖案的局限,隨著新的圖案逐漸出現和成熟,圖案因主題而變化,表現出各種藝術風格和技法。內容與新的藝術形式完美結合。這個時代的銅鏡種類繁多,圖案錯綜復雜,形狀各異。鏡子背面主要有民間生肖、吉祥妖怪、花鳥、吉祥花、童話、扇龍、八卦等圖案。飾品的設計超越了原有的標準,不再局限于內外區域,跨區布局、整體浮雕等多種表現形式成為可能。唐代銅鏡逐漸規范,各種銅鏡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如四神鏡、十二生肖鏡、瑞獸鏡等,都是這個時代常見的鏡面。獨具特色的銅鏡造型、精巧考究的紋飾、日益精良的鑄造工藝,都訴說著唐代社會的繁榮。唐代銅鏡工業空前繁榮,唐代人民追求豪放、豐滿、華美,以唐代“富貴”的形式,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花鏡。
六、宋代銅鏡
隨著宋代文化和科技的發展,銅鏡的發展達到一個新的高峰。宋朝的地主和文人經歷了唐朝的繁榮社會后,審美傾向于山水花鳥的自然世界。這種審美自然體現在銅鏡裝飾藝術上。因此,宋景的裝飾題材主要是寫生的花鳥獸魚蟲、小橋流水屋,寫意于自然之美的“隱士”寫生。宋鏡有多種形制,以帶把手的鏡子為主。
唐代以前的銅鏡以圓鏡為主,方鏡極少。宋代以后,銅鏡除繼承了圓形、方形、葵花、菱形外,更多地表現為向日葵和菱形鏡面,其棱角與唐代不同。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形制,如帶柄、長方形、雞心、盾牌、三角鐘等。有許多以花、草、鳥、鬼、山水、小橋、人物故事為主題的簡鏡和銅鏡,還有簡陋的鏡子和窄邊有小紐扣的鏡子,沒有圖案。另外還有虛構的鏡子、人物故事和八卦鏡子。所有這些特征都展示了強烈的生命氣息。
七、遼、金及元代銅鏡
金代作為對峙南宋的少數民族政權,與其社會經濟交往頻繁。銅鏡深受中原漢族文化的影響。為了文化的融合和發展,其裝飾和形式幾乎完全相同。金代禁銅比宋代更為嚴厲。鏡面鑄造業掌握在政府手中。雖然由政府和私營部門經營,但所有政府生產的銅鏡都必須經過檢查和簽名才能在市場上交易。宋金時期雖然對銅的流通有嚴格的限制,但人們對精致生活工具的追求、對銅鏡的需求日益增長以及鏡鑄業的巨大社會經濟效益,都促進了這一時期鏡鑄行業的繁榮和發展。
有許多仿照漢、唐、宋的銅鏡,由于民族傳統的差異,他們也有著不同的時代和鮮明的民族圖案,有人物、雙魚、犀牛望月、柳毅傳書、對弈圖等。金代仿銅鏡的邊緣多刻有官方記載的字母和會標。元代的銅鏡鑄造工藝較為粗糙,鏡身較厚,直徑較大。元代仿古鏡主要仿制漢代連續圓弧鏡、唐代花鏡、宋代人物故事鏡。
八、明、清時期銅鏡
明代的鑄鏡業比宋元時期更興盛,數量雖比宋代少,但大部分鏡面比宋鏡更重、更大。但明代缺乏創新,主要繼承了宋前的鏡形。隆慶之前,明經崇尚紋飾。總的來說,鏡面比宋元銅鏡更規整,棱角比宋元更精妙。明代宮廷鏡比民間鑄鏡黃銅質量更好,鑄鏡更精巧,圖案更精細。明代銅鏡主要采用宋代風格和重刻銘文。銘文多見“金玉滿堂”“狀元及第”“五子登科”等字樣,也有部分刻在鏡鈕上。它表達了使用銅鏡的人對吉祥寓意的追求以及對平安和防災辟邪的期望。這一時期的民間故事豐富多彩,銅鏡與民俗融合,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明清時期的銅鏡已經不復宏偉精美,但確實描繪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
明清時期,銅鏡以銀合金為主,鏡身較厚,口徑較大。這一時期仿銅鏡的傾向非常高,皇族和百姓也有區別。皇室使用銅鏡的傳統是使用和享受,這不是文化再生產的行為,它的特點是追求精湛的工藝和精美的裝飾,其中一些還配有非常豪華的實木鏡盒或鏡框、鏡套。仿古鏡商業用途較廣,鏡面圖案以歷代名鏡為藍本。清朝的鏡鑄工業遠不如明朝,用料粗糙,紋飾粗俗,大部分銅鏡仍借助當年的模型鑄造。此外,明清時期的銅鏡與其他時期銅鏡的顯著區別之一是其采用銀錠鈕扣。
九、結語
從商周初期到清代,銅鏡是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縮影,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冶金技術發展的證據,還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民俗,具有很高的文化、歷史、科技和藝術價值。深入研究不同時代銅鏡的特點和銅鏡裝飾背后的故事,有助于人們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民俗風情,提高藝術成就,豐富精神世界,提升生活品位,升華思想和情感。
參考文獻
[1]李永軍.淺析古銅鏡文化—以濮陽市博物館館藏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2):42-43.
[2]關燕妮.金代銅鏡主要特征管窺[J].大慶社會科學,2016(4):82-85.
[3]夏燚.唐代“對鳥紋”銅鏡紋飾研究[D].武漢:湖北美術學院,2020.
[4]王芳.淺談古代銅鏡的文化藝術內涵[J].文化產業,2019(2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