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合飛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體育;創新路徑
由于小學體育課程不屬于小學階段的重點課程,與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相比,教師、學生乃至家長都對體育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只是簡單把這門課程理解為學生放松心情、舒緩學習壓力的重要途徑。然而隨著新課改的廣泛深入推進,迫使小學必須對體育課程從觀念到教學進行全方位的改革與創新,讓體育真正發揮其獨特的育人作用,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
一、創設教學情境,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這個年齡階段,正值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的關鍵時期。這時候,想要從根本上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那么就要從學生的本性出發,以此為切入點,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元化教學情境,如問題情境、生活情境、游戲情境等,以此來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主動性,讓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瞬間變得更具趣味性,為學生營造更為和諧自主、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為提升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游戲情境舉例,對于低年級的同學來說,跑、跳、走是他們體育訓練的重點科目。如果單純地為他們講解正確的動作要領,勢必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并且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也不會很高。但是如果將體育運動與游戲巧妙結合起來,在游戲的過程中滲透教學內容,那么勢必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能快速領悟技巧,熟練掌握方法。例如在練習立定跳遠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入學生們力所能及并且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運動方法,如模仿青蛙跳、小兔子跳、袋鼠跳,有時候為了增加難度,教師可以配合相應的道具,如以跳繩為直線,讓學生跳過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彈跳能力,這對于正式開始立定跳遠的學習意義非凡,也完全符合新課改提出的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二、師生共同參與,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師在演示完相關體育動作之后便讓學生自主練習,師生互動交流的機會不多,也不深入。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與學生必須加強溝通交流,在創新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應將重心放置于師生合作、團隊合作方面。如此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另一方面特別是對于性格孤僻的學生融入集體活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將對提升教學的整體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例如球類運動是體育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們較為喜歡的運動。不管是排球、足球還是籃球,為了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增進師生感情,新型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傾向于小組練習,如小組間進行運球比賽,教師加入哪組的決定權完全在于學生,讓學生說出老師的五個優點,誰更快說出,老師就加入哪一個小組中。同時,體育課堂上還應多舉行類似兩人三足、板鞋競速、拔河比賽等更偏向于團隊合作的綜合性體育活動,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如此不僅能夠增進生生、師生之間的互相了解,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力與重要性,更能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團隊合作是多么重要,以此來升華體育教學內涵。
三、創新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是好動、愛玩,他們不喜歡重復多次的運動練習,基于此,創新教學方式,應特別注意方法的多變性與趣味性,如此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不斷實踐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走步練習、跑步練習比較枯燥,那么我們就以拍手走、聽音樂走、接力賽跑、老鷹捉小雞、青蛙過河、猜拳跨步跳等較為新穎的教學方法導入。針對每一次的練習,教師都應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重復性的練習與運動。再比如,體育課程教學,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情境表演、模仿等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滲透相關的健康教育內容。學生將對這種教學方法樂此不疲,同時還能加深他們的記憶,切實達到教育的目的,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體育素養。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體育運動,不管是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還是教育理念,都應及時與現代化接軌,并且在不斷實踐中去創新、總結與優化,如此才能真正為學生營造更為輕松、愉悅的體育知識學習氛圍,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為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與綜合能力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祎.新課改下的小學體育教學創新路徑研究[J].絲路視野,2020(12):1.
[2]江濤.新課改下小學體育教學創新研究[J].亞太教育,20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