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白雪 范延鵬 馮雨嬌 薛家樂 孫清云
摘 ?要:目的:了解基層全科醫生的工作狀態和職業認同感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采用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在西安醫學院畢業生扎根在基層的全科醫生中展開調查。結果:共發放問卷220份,回收有效問卷214份,回收有效率為97.27%。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得出基層全科醫生職業認同感較低主要來自薪酬待遇低、晉升機會少、醫患關系嚴峻三大方面。結論:基層全科醫生職業認同感一般水平偏下,導致基層醫療隊伍搖擺不定,發展速度緩慢。政府應全方位培養全科醫生,不斷提高其職業認同感,同時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完善基層衛生人才長效激動機制,加快人才引進,加快我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助力“健康中國2030”的目標實現。
關鍵詞:基層全科醫生;職業認同感;職業發展;醫患關系
2019年末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襲擊的情況下,作為基層百姓健康的“守門人”—全科醫生,其在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和新冠相關知識宣教等方面起著基礎但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基層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醫療衛生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逐漸向基層下移,同時促進優質資源下沉,改善醫療資源的不平衡發展。2018年1月14日,國務院頒布《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要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隊伍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求[1]。但我國全科醫生人才資源仍是一個難題,其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處于不平衡狀態。在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中,往往存在薪酬待遇低、晉升機會少、醫療環境差、患者的不信任等不利因素,導致基層醫務人員的職業認同感下滑,職業發展前景陷入迷霧中[2]。如何留住基層全科醫生?如何穩定并提高基層全科醫生的職業認同感?如何明確基層全科醫生的發展路徑?基于目前基層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的狀況,從醫生的角度出發,了解基層醫生的工作狀態,探索基層全科醫生職業認同感與長效激勵政策之間的銜接點,激發并堅定全科醫生的職業認同感,因地制宜提出建設基層醫療隊伍的建議與對策[3],從而改善基層衛生人才短缺、穩定性差的短板,穩固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以良好的職業素養以及對自己職業的高認同感增強醫患間的良好溝通形成伙伴式的診療關系,推動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助力基層醫療改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調查選取西安醫學院畢業就業于基層的學生為調查研究對象。課題小組成員共同探討并參照相關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基層醫務人員就業從業狀況調查問卷》進行不記名調查,問卷分為基本情況、職業認同感、職業未來發展、醫患關系4大部分,且向調查對象提供明確的問卷目的和填表說明。
2.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研方法,結合個案訪談與實地調查保證數據的客觀真實。本研究共發放問卷220份,回收有效問卷214份,回收有效率為97.27%。
二、結果:
1.基本情況
214例樣本中,男性占35.51%;女性占64.49%。全科醫生從業者絕大部分是中青年人,年齡25歲以下的醫生占22.43%;年齡為26-34歲的醫生占66.36%;而34歲以上的醫生有22人,僅占11.21%。大部分基層醫生具有本科學歷,占85.98%,研究生僅占3.74%;受學歷所限,65.88%的醫生是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見表1。
2.基層全科醫生的職業認同感
全科醫生的職業認同感是指全科醫生對所從事工作的自我肯定,認可全科醫生的工作意義及其社會價值,并能明確做出自身職業發展的規劃[4]。醫務人員的職業認同感不僅和醫患溝通有關,更關乎醫療隊伍發展,決定著醫療工作態度與質量[5]。只有提高全科醫生的職業認同感,才能保證全科醫生人力資源隊伍的持續發展。調查結果顯示,總體職業認同感較低。主要因素有一是薪酬待遇低,45.79%的醫生認為自己目前的工資水平與工作量、工作強度不符合,見表2.1。二是個人能力得不到提高、晉升機會少、前途迷茫,49.54%的醫生感到工作壓力大,僅7.94%的醫生感到工作壓力小。然而導致工作壓力大三大原因有:工資待遇低(59.35%),晉升機會少、個人發展空間少、前途渺茫(56.07%),培訓機會少、個人能力得不到提高、知識技能缺乏(52.8%)。工作壓力大從而使工作質量下降,職業認同感降低,見表2.2。三是存在一定的工作風險(72.89%)、對醫院工作環境不滿意(50.47%),再加上個人權益能否得到保護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見表2.3。
3.基層全科醫生對職業未來發展的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基層全科醫生對自身職業的發展趨勢模糊不清。76.17%的醫生“對自己目前的職業發展情況很滿意”這一看法給予了否定或者不確定性。基層衛生院有關崗位技能培訓與晉升機會匱乏,僅21.02%的醫生認為可以獲得晉升的機會,26.16%的醫生對自己未來能有很好的發展有信心。基層全科醫生相關的人才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43.46%的醫生否定“政府或單位制定了相關人才的扶持政策”這一說法,34.58%的醫生不了解人才扶持政策,見表3。
4.基層全科醫生對醫患關系的看法
根據調查表明,基層全科醫生對醫患關系的現狀和發展比較悲觀。僅15.89%的基層全科醫生認為目前醫患關系處于和諧的狀態,60.28%的醫生對于目前醫患關系的發展趨勢仍比較擔心,盡管有相關政策出臺,但仍有57.94%的醫生認為醫患關系的改善效果一般,見表4.1。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調查,從醫生的角度分析影響醫患關系主要分3方面,環境方面:醫療資源配置傾向于大中醫院,造成患者需求與醫療資源供應不對稱,供需失衡(55.61%)、醫院設施不完善(57.01%);醫生方面:患者對醫生的工作缺乏基礎的理解和尊重(53.27%)、患者對醫生缺乏信任(56.54%);患者方面:自身經濟狀況較差,易對過高的醫療費用不滿(65、88%)、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滿足時(53.27%),見表4.2。
三、小結
1.完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長效激勵機制
根據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激勵—保健理論”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一是提高基層醫生的薪酬待遇水平。首先要保障基礎的生活需求,根據當地經濟消費水平可增加適當的住房、餐飲、交通、話費等生活補貼以留住人心,避免人才流失;完善科學的績效分配制度,以醫療水平、服務態度、患者滿意度等作為績效分配考核的參考項目,提高全科醫生的薪酬待遇水平,應與當地綜合醫院同級別醫生保持同等水平,消除落差感[6];二是完善職稱晉升的政策,給予晉升機會,提升全科醫生工作積極性和熱情度。當地衛生管理部門在每年評定職稱名額分配上,應向基層的醫療單位傾斜,并提高中、高級人員的比例,對本科及以上學歷己完成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并愿意從事基層工作的人員,在評定職稱時可優先考慮;三是當地政府可建立專項資金對全科醫生的發展予以支持,同時向基層全科醫生提供發展的平臺,比如向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參與學術交流,使其從中獲得較高的職業認同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完善資金支持、宣傳引導等保障措施,提高崗位吸引力,把更多的優秀人才留在基層,增強人才儲備力量[6]。建立多樣化和長效科學的激勵機制,可以不斷增強基層全科醫生的工作積極性,為基層醫療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7-8]。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對基層全科醫生職業的認同度
(1)地方衛生管理部門應利用新媒體和網絡等多途徑來宣傳基層全科醫生“持續性、綜合性、個體化”的理念。通過組織定期的宣講會和義診,向居民普及基層全科醫生的工作內容,做到真正走進群眾中去,消除與居民的距離感、陌生感,增進與居民的感情,提高居民對全科診療服務的滿意度和信任感,并在一定程度上營造和諧的醫患關系。同時利用微信群、公眾號和小程序等近年較普及的通訊手段向居民推送常見醫學知識,并普及全科醫生分級診療的惠民政策,讓居民理解基層首診的重要性,從而逐步轉變居民的就診觀念。
(2)當地政府應增加優秀基層全科醫生評先的名額,為基層全科醫生營造良好的職業發展環境,讓基層全科醫生從內心上認同自己的工作價值,這不僅提高了人們對全科醫生的認知度而且增強了全科醫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從而穩固“居民健康守門人”的隊伍,明確全科醫生的職業前景[7-8]。
3.完善人才引進,全方位培養全科醫生
在人才引進方面,對優秀人才和緊缺人才可適當放寬標準。同時,在面向基層訂單培養的醫學生實行本地戶籍優先的定向招聘,實現本土化招聘,從而達到基層衛生人員“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目標[9]。在人才培養方面,由于醫學的特殊性,應更加注重臨床技能的應用,同時要深刻理解全科醫生“以人為本,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樹立全科醫生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理解其崇高性和重要的社會作用,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更好地履行救死扶傷的醫學使命,從而建立一支穩定、診療技術強的基層醫療隊伍,推動全科醫生制度的高速發展,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基層醫療的隊伍中[10],為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戰略目標貢獻力量[11]。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和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2018年1月24曰,http://www.gov.cn/zhengce/contect/2018-01/24/contect_5260073.htm,2019年11月1日。
[2]李雋涵. 昆明市五華區社區醫院醫務人員職業認同感影響因素研究[D].云南大學,2019.
[3]梁坤,王健,景秀雯.科學激勵提高我國全科醫生的職業認同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33):50-53.
[4]鐘興鑫.全科醫生職業認同感影響因素分析及策略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34):188-189.
[5]陳潔.上海市郊區新建公立三級醫院醫務人員職業認同感強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6]梁坤,王健,景秀雯.科學激勵提高我國全科醫生的職業認同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33):50-53.
[7]曹佩琪,于知琳.河北省社區全科醫生發展問題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9(18):49-50.
[8]趙東方. 基層全科醫生培養和發展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20.
[9]秦江梅,張麗芳,林春梅,等.新醫改以來我國基層衛生人力發展規模及配置現狀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4) : 378-382.
[10]宣揚,賀慶功,馬語蓮.全科醫生服務農村社區:現實困境及其促進機制研究 [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8,35(2):128-131.
[11]梁坤,王健,景秀雯.科學激勵提高我國全科醫生的職業認同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33):50-53.
作者簡介:孫白雪,女,漢族,籍貫陜西西安,中共預備黨員,西安醫學院全科醫學院,2018級本科在讀學生。
指導教師:王進,女,1983年2月出生,漢族,籍貫陜西商洛,中共黨員,西安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科長,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及醫學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