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璽 奚秋韻
摘要: 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是可以學習的,有效的職業發展戰略學生應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關,但是與專業課程的學習能力無關。研究結果啟示我們需要重視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的訓練。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ability can be learned, effective career development strategy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but not related to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ability.
關鍵詞: 學習能力;職業發展;獨立性
Key words: learning ability;career development;independence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2-0187-03
1 研究目的與方法
學習能力一般是指人們在正式學習或非正式學習環境下,自我求知、做事、發展的能力。學習能力能使個體行為或思維方面引起比較持久變化,必須通過一定的學習實踐才能形成和發展。
有研究表明,大學生通過學習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可以提高職業成熟度,是否學習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可以使學生之間產生明顯的職業能力差異,這說明指導性課程有助于學生職業成熟度的提高?,F在大部分高校仍然注重文化課的學習,但是就業壓力日趨嚴峻,大學生職業發展已經成了教師和學生必須思考的問題,我們需要關注文化課學習是否與職業發展能力有相關關系。
本文假設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可以通過學習獲得,有效的大學生職業發展策略應該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關。本課題試圖通過對學生的現狀的調查,研究學習能力是否與職業發展能力相關,進一步獲得學生職業發展工作的抓手。主要運用非參數統計方法,將學生的學習成績劃分為高低兩個等級,將職業發展能力調查得分也劃分為高低兩個等級,研究兩個等級劃分是否存在獨立性。
職業發展的能力是指建立在職業素質基礎上,能夠完成工作任務使工作能夠延續且能夠適應經濟和專業發展要求而持續性提升和發展的職業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包含具體的專業能力,也表現為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1]。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和持續學習的能力,而人的各種能力,被定義為在一定基礎上,通過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職業能力”就是從事一個或幾個職業的能力。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是指高校學生以適應未來職業發展需要為目的所必備的能力。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是學生用前瞻性的眼光針對目前的社會經濟發展方向,使個人準備參與社會變革,準備從事以一個或幾個職業的能力。它包括不斷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術的能力;心理適應和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適應崗位變化的能力;能將學到的知識整合運用于不同工作的能力。就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培養而言,它注重的是塑造出大學生職業素質持續成長的能力,它的意義是多元的、綜合的, 與此同時它又是發展的、動態的[2]。該能力的核心在于通過專業的發展,讓學生繼續學習,適應社會環境,培養出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國內,劉愛華(2011)用統計方法研究了大學不同年級職業成熟度差異[4]。楊平等(2008)調查了大學生的學習狀況[5]。研究的統計結果顯示:從單一年級來看,每個年級都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學習態度積極,但從總體來看變化趨勢很不樂觀,隨年級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學習持以消極的態度,功利心趨勢比較明顯,越來越多的人都是為了成績而讀書,大一新生中竟然也有7.5 % 的同學學習目的竟是通過考試,令人擔憂。而在正常情況下高校學生對于學習的態度應該越來越積極,但是這情況與調查結果的趨勢卻完全相反。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能夠認識到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習知識的比例在22 %~27 % 之間,占所有學生的四成。該研究也調查了大學生學習的其他方面,最后研究結果表明高校學生表現不理想,缺少學習目標。但是這項研究并沒有將學生的職業發展狀況納入研究范圍。朱盈彥等(2011)[6]就大學生課余時間利用的現狀、原因和改善期望等采用問卷和訪談進行了調查, 并利用描述統計、列聯表等分析方法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5%顯著性水平下,學生對專業難度的判斷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課余時間安排的選擇,因此這一結果十分有意義。在5%顯著性水平下,可以認為專業與實踐的重要程度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性或相關關系微弱。其中的可能原因是以為內大學生未能深入了解自己的專業。這項研究涉及到大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和對實踐的認識,以及這兩項因素之間的關系。董偉英等[7]以沈陽農業大學為例對大學生學習問題與學風建設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只運用了簡單的數據分析,相對于非參數統計方法,簡單的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不夠深刻。劉冬(2011)[8]的研究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長期的,全面的工程,不僅涉及到學生自身的努力,也關系到教學體系的課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因此,努力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拓展高校專業知識,開展人才培養和教學管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才能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果。研究職業發展與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之間的相關關系可以考慮運用卡方獨立性檢驗。
本課題試圖研究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與學習能力的獨立性。為此,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問題包括反映學生職業發展準備能力的10個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學習職業規劃課程,主動思考過未來職業發展,持續關注某一行業,關注一種技能,通過閱讀獲得職業信息,經常閱讀專業課之外的書刊,主動通過閱讀發現未知領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參與過社會實踐,適當學習文科知識。我們認為這些行為都有助于職業發展。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應該盡早得到培養,因此我們課題的研究對象設定為大學二年級學生。我們使用整群抽樣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在上海電力學院全日制本科學生范圍內隨機選取4個班,共發放問卷100份,問卷有效率88%。對問卷進行簡單評分,總分10分,得分7分及7分以上為職業發展能力良好,6分及以下視為職業發展能力不好。即職業發展能力分為兩個等級,7分以上為高等級,6分以下為低等級。
關于學習能力的度量,我們選擇了分別代表理科學習能力和文科學習能力的“高等數學”和“大學英語”兩門課程的成績。另外,這兩門課程的成績是所有學生的必修課,度量標準統一,不需要特殊處理。我們通過教學管理系統采集了學生成績數據。對于每門課程,我們設定成績大于或等于70分為高等級,70分以下為低等級。
本課題將對學習能力與職業發展能力的獨立性進行統計分析。學習能力分別用“高等數學”和“大學英語”度量,職業發展能力用問卷等級度量。運用非參數檢驗方法檢驗學習能力與職業發展能力兩種指標是否獨立。
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采用SPSS17.0的統計軟件,利用卡方檢驗和Pearson檢驗以及秩和檢驗法分析數據,統計分析的結果以P<0.05差異為統計學有意義。
2 職業發展與學習能力的獨立性檢驗
運用卡方獨立性檢驗方法,假設H0:職業發展能力與高等數學成績獨立,運用調查數據建立列聯表(表1)。
上表數據表明,p值=0.517>0.05(設定的顯著性水平),說明觀察值與理論值偏離程度太小,不能拒絕無效假設,還不能直接得出結論認為樣本所代表的實際情況與假設的理論情況有差別,即職業發展能力與高數成績能力沒有顯著關系(χ2=0.419,p>0.05)。
同樣,檢驗職業發展能力與大學英語學習能力的獨立性,假設:職業發展能力與大學英語成績獨立,運用調查數據建立列聯表(表2)。
上表數據表明,p值=0.869>0.05,說明觀察值與理論值偏離程度太小,不能拒絕無效假設,還不能直接得出結論認為樣本所代表的實際情況與假設的理論情況有差別,即職業發展與大學英語成績沒有顯著關系(χ2=0.027,p>0.05)。
3 高等數學和大學英語成績的分布位置
采用秩和檢驗法對高等數學和大學英語的分別進行研究。由于兩個樣本容量為80大于10,秩和的分布接近于正態分布,因此可以用檢驗,其基本公式為:
式中:T為較小的樣本的秩和。
步驟1:在顯著性水平?琢=0.05的條件下,建立假設:H0:兩組成績不存在顯著差異,Hv:兩組成績存在顯著差異。
步驟2:對兩組樣本數據進行編秩,即將88位學生的大學英語平均取整成績以及高等數學平均取整成績作為兩個總體的樣本,n1,n2分別記做第一組和第二組的樣本容量。將兩組樣本值按照從小到大的次序編號排列成如下形式:x1 步驟3:求樣本值的秩和及其分布。因為n1=n2,兩個樣本容量相等,故選求第一組樣本值的秩和,記為T。由秩和檢驗的理論可知,當H0為真時,T近似服從正態分布 步驟4:采用Z=作為檢驗統計量,在顯著性水平?琢下進行檢驗。即判別Z的絕對值Z是否在拒絕域z0.025=1.96內,若不在,說明評價結果無顯著性差異,反之,有顯著性差異。 統計推斷:由于Z<1.96,則應保留虛無假設H0,拒絕備擇假設H1,則不存在顯著差異,即大學英語成績與高等數學成績分布相同。這表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往往在不同的課程中都有相似的表現。 4 結論與啟示 上述分析表明大學英語成績與高等數學成績分布相同,而職業發展能力與這兩門課程的學習能力沒有顯著相關。一般認為,大學生只要學習好就有廣闊的職業發展前途,上述研究表明專業學習能力不足以為職業發展提供足夠支持。那么,我們進一步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①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需要專門訓練,而不只是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訓練; ②由學習成績反映出的專業學習能力很可能只反映了讀書能力或者考試能力,沒有真正反映出求知、做事、發展的能力; ③職業發展能力的提升,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究其原因,它既不是某一教學環節,也不是哪個學科能在短時間實現的,它需要有效整合多學科的教育、反復實踐的歷練、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科學的教學方法才能得以實現。因此,我們應積極尋求學校的支持和企業的參與,通過學校、企業(社會)、教師、學生的協同努力,實現學生持續的職業發展能力,為上海電力學院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對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培養的內容選擇,既要根據高校學生在校的特點,還要根據組織行為學、企業文化、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關系學等理論中對職業人素質、能力的客觀要求,同時要從已畢業的大學生在職業發展方面成功中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吳前進.論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培養[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27-29. [2]王濟平.學習能力培養探析[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65-67. [3]滕杰.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培養探析[J].教育探索,2011(1):148-149. [4]劉愛華,張曉紅,王金瓊.職業成熟度及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高教論壇,2011(12):22-23. [5]楊平,黃彬興,徐露.大學生學習狀況調查報告[J].今日科苑,2008(8):239. [6]朱盈彥,臧倩,甄峰.大學生課余時間利用調查與對策研究報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5):184-185. [7]董偉英,趙珺,胡濱,閔躍.大學生學習問題與學風建設情況調查分析——以沈陽農業大學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09(07):85-88. [8]劉冬.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現狀及其對策分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12):1193-1196. [9]徐向陽.卡方檢驗在學生成績差異性分析中的應用[J].常州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1,7(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