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欣
摘 要:本文以多元文化為背景,首先介紹了什么是多元文化,其次說明了發展多元文化的意義,最后結合隆林實際情況,圍繞幼兒教育前進方向展開了討論,內容涉及構建特色課程、開展特色活動等方面。希望能使幼兒教師受到啟發,借助幼兒教育為民族文化的發揚助力。
關鍵詞:多元文化;民族地區;幼兒
一、構建特色課程
多元文化給幼兒教育所造成影響,主要源于教育人員觀念的轉變,一部分教育人員將外來文化和先進文化畫上等號,片面地認為民族文化是故步自封的文化、落后的文化。在對幼兒進行教學時,照搬外來文化所采取教學模式,甚至直接利用外來文化所提倡教學理念,致使教學活動和實際割裂,大量寶貴資源被浪費。事實證明,過度依賴外來文化將給民族文化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在成長過程中缺少民族文化熏陶的幼兒,日后在面對民族精神或民族文化時,極易出現認知錯誤的情況。由此可見,對多元文化課程進行構建并實施很有必要。這里要明確一點,多元文化課程既不是傳統觀念認為的開設全新學科,也不是以現有課程為載體,而是將現有課程、少數民族精華文化科學融合,確保文化多元理念可得到直觀展示,在此基礎上,面向全體幼兒開展教育活動,使幼兒各方面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事實證明,要想將多元文化思想與幼兒教學相結合,關鍵是要利用少數民族資源對多元課程進行構建,為幼兒提供感受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魅力的平臺,在完善幼兒認知的基礎上,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確保其具備對自身情感加以表達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幼兒園既要對國家課程進行教學,還應結合民族特色,對相應課程進行構建。例如,將民族文化融入優秀傳統文化,開發民族特色鮮明的課程。另外,幼兒教師的任務還包括對現有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確保幼兒課程能以極具趣味性的方式得到落實,在幫助幼兒形成國家認同感的基礎上,使其視野得到開闊,為多元文化意識的培養奠基。對教學活動加以落實時,隆林內幼兒園為保證教學效果,引入科學保教實驗用書,這套書的特點為版式豐富、插圖多樣且畫面清晰,幼兒可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將圖書轉變成多幅立體畫面。
二、現文化融合
民族幼兒教育要想實現持續發展,不僅要對地區發展現狀引起重視,還要將國家教育事業、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納入考慮范疇,并放眼世界,對發達國家所采取的教育理念、長期實踐所積累教育經驗進行借鑒或吸納。基于此,要想構建民族特色、中國特色鮮明的教育機制,幼兒教師應做到以多元文化為落腳點,在開放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對各項活動進行組織開展。具體來說,就是以傳承優秀教學經驗為前提,吸收發達國家經驗,在保證幼兒教育需求得到滿足的基礎上,使文化得到有效融合。另外,幼兒教師還要重視不同文化關系的處理,少數民族文化和漢族文化的差異十分明顯,對少數民族幼兒進行教學時,幼兒教師應提前了解并掌握幼兒特點、學習現狀和興趣愛好,確保所設計游戲及課程能取得理想成效。在此基礎上,幫助幼兒樹立正確觀念,使幼兒做到正視民族文化,以為幼兒提供交流平臺為前提,對幼兒想象力以及創造力進行開發,保證幼兒既能對民族文化有切身體會,還能形成相應的歸屬感與榮譽感,在對民族文化進行傳承的同時,給予其他民族文化充分的尊重。事實證明,對不同區域文化進行融合,可為幼兒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奠基,并為民族文化傳承及發展助力。
三、展特色活動
在組織開展教育活動時,幼兒園應充分考慮少數民族所具有文化特色,通過教育活動加深幼兒對民族文化的了解,為多元文化持續發展助力。例如,幼兒教師可借助健康教育活動的平臺,向幼兒傳授本民族常用的自我保護和疾病預防技巧,使幼兒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通過增強自身體質的方式,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再如,在開展游戲活動時,幼兒教師可根據幼兒民族提供相應的特色玩具,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組織同民族幼兒開展特色游戲,使寓教于樂的設想成為現實。另外,隆林各族自治縣大多開設了藝術教育、語言教育和科學活動等課程,對上述課程進行開展時,幼兒教師同樣應對多元文化加以考慮,具體做法如下:首先是藝術教育,由于隆林壯,苗,彝等少數民族人口較多,在組織幼兒開展相關活動時,幼兒教師可適當加入欣賞民族畫、學唱民族歌以及學跳民族舞,如苗族跳坡節,彝族火把節等內容;其次是語言教育,比如苗,彝均有自己的語言,這就要求幼兒教師以普通話教學為主體,對本民族語言進行相應的教學;最后是科學活動,在科學課堂上,幼兒教師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帶領幼兒對民族歷史進行學習,使幼兒文化知識得到增長。
四、化評價機制
在幼兒階段開展文本教育活動和其他階段所開展教育活動間存在明顯區別,導致該情況出現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幼兒年齡較小,通常沒有形成完善的認知體系,對教育的認識以及意義不夠清晰,幼兒的自律性不夠,容易思維跳躍,不容易控制。二是幼兒教育的定位是奠基教育,其教育成效往往會直接影響后續教育活動的整體質量。由此可見,要想使我國在幼教方面和發達國家間所存在差距得到縮小,確保面向少數民族幼兒所開展教育活動能取得理想成效,既要對幼兒教師水平進行提高,還應對評價機制加以完善。事實證明,對幼兒教師進行客觀評價,有助于幼兒教師對自身所存在不足具有更加系統且全面的認識,使其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而對幼兒進行客觀評價所帶來積極影響,主要是使幼兒對學習活動所具有熱情得到激發,通過深入挖掘學習潛能的方式,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此外,評價內容還應涵蓋基礎設施、校本課程及多元文化課程等方面,真正做到以現有評價體系為基礎,對多元評價體系進行構建,確保幼兒教師及幼兒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五、結束語
在強調文化多元的今天,以甘肅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地區,要想使幼兒教育取得理想成效,要以借鑒并學習優秀文化為前提,結合民族文化對特色課程進行構建,通過吸收優秀文化的方式,為民族文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賴郁婕.幼兒游戲活動的開展策略[J].成才,2020,(8):131-132.
[2]石小江.多元文化視覺下幼兒教學的開展模式[J].教育觀察,2019,(8):7-10.
[3]王錫伍.本土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滲透策略[J].科學咨詢,2020,(15):174-175.31FCA1A4-F4AE-487D-AA3D-F39C7F92E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