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學科建設及其對我國新文科建設的啟示

2022-06-01 14:02:39歐吉祥
世界教育信息 2022年5期
關鍵詞:學科建設

摘 ? 要:新文科建設的提出引發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新一輪變革,教育學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分支也面臨學科轉型升級的挑戰。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的教育學學科享譽世界,其契合實際的學科定位、交叉融合的專業體系和服務社會的發展模式與新文科建設理念不謀而合。我國高校在教育學學科建設中可找準學科辦學定位,探索差異化發展道路、靈活設置專業方向,構建跨學科專業體系、深化社會服務導向,實現學科發展和超越。

關鍵詞:新文科 教育學 學科建設 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

新文科是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也是我國高校學科建設適應社會發展新需求的產物,對我國高等教育布局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聯合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個部門在天津市共同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簡稱計劃2.0),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提升高校助力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這標志著我國新文科建設序幕正式拉開。此后,各界紛紛就新文科建設的相關議題展開廣泛的討論和研究。教育學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面臨著在新文科背景下實現學科建設轉型的挑戰。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作為世界頂尖的教育學院之一,在QS世界大學教育學學科排名中常年位居第一。其在教育學學科建設中積累的經驗對我國高校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開展教育學學科建設改革具有借鑒意義。

一、新文科的內涵及特點

自新文科的概念誕生以來,有關其內涵和特點的界定在學術界至今尚未形成統一的定論。通過歸納分析各方觀點,可以對現階段新文科的內涵和特點作一個較為全面的闡釋,以求找尋新文科建設的落腳點和出發點。

(一)新文科的內涵

2017年,美國希拉姆學院(Hiram College)率先提出新文科這一教育新理念。同年10月,希拉姆學院開始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全面改革,將學院29個專業重新“排列組合”,包括將信息技術、可視化技術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入哲學、教育學、文學等人文社科的課程之中,打破傳統學科之間的專業壁壘,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體驗。希拉姆學院主張的新文科主要強調知識的整合和學科的融合。

在我國,關于新文科內涵的詮釋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站在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立場,吳巖認為:“新文科就是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構建具有中國特色、能產生國際影響力、體現出時代精神的話語體系。”[1]從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角度出發,周毅等認為:“新文科的內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現有文科專業為基礎,賦予文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新內容;二是文科人才培養模式上實現跨學科專業的新突破,即突破現有文科人才培養的學科專業限制,在更大范圍內實現文理、文科等各專業之間的交叉,對文科人才培養的基本理念、目標定位、組織形式、課程體系等重新認識或實現結構重塑。”[2]可以說,周毅等人的觀點與希拉姆學院所倡導的新文科在一定程度上是類似的。在新文科與傳統文科的比較中,馮果指出:“新文科是對傳統文科的提升,其目的在于打破專業壁壘和學科障礙,以廣博的學術視角、開闊的問題意識和深厚的學術積累為基礎,為學生提供更契合現代社會需求的素養訓練,是對快速變革的社會生活的主動回應。”[3]從弘揚文科人文關懷價值的維度出發,樊麗明等認為:“新文科必須是立足于培養人的獨立人格、高尚情操的新文科,是培養人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維護人類的尊嚴、保護人類文明的新文科,是更加注重價值層面、而非知識層面的新文科,是回歸于道、而非糾纏于術的新文科。”[4]這說明新文科建設應以人為本,培養“文化人”。

綜上所述,新文科的內涵大致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新文科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統文科謀變求破的新形態,是對現有文科體系進行的一次由理念到實踐、從內涵到表征的全面性、系統性革新;第二,新文科是對過去學科分化、知識細化趨勢的挑戰,它強調在新興技術支持下的學科融合,這種融合不是學科簡單的“1+1”,而是學科內部真正的融合,借助各學科自身獨特的思維體系和研究視角,建立學科間的邏輯關聯,進而生產兼具學術意義和實用價值的新知識。

(二)新文科的特點

新文科的特點與其內涵密切聯系。整體而言,我國新文科的“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新背景”“新技術”“新內容”。

一是“新背景”,即我國新文科的概念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的歷史背景下提出的。在新時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要弘揚中國文明,樹立文化自信,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人文社會科學是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的“文人”自然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歷史重任。在新時代,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及“一帶一路”等影響國際關系、改變世界格局的行動倡議的提出,我國文科教育不能再局限于中國內部,而要大膽地“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文科競爭和治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能夠討論國際議題的新型文科人才,讓世界聽到中國文科的聲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所強調的,“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5]

二是“新技術”,即信息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可視化技術等新興技術在文科領域得到廣泛的重視與應用。“跨學科”“交叉學科”“學科融合”等概念早已在學術界存在多年,但始終無法形成真正有影響力的思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技術水平無法滿足打破專業壁壘的要求,致使學科融合大多只停留在理論假設層面,而相關的實踐則少之又少、收效甚微。可以說,諸多新興技術的誕生與應用是新文科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此外,新興技術與傳統文科的有機融合為傳統文科增添了“實踐”和“創新”的新特質,能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傳統文科克服過分強調思辨性和邏輯推理而忽視實踐性和科學實驗的學科慣性。當前,我國文科教育仍存在著原創力不足、缺乏探索精神、學科領域封閉等問題,而與新興技術的融合則有利于傳統文科實現自我革新,開辟新的發展前景。

三是“新內容”,即新文科在學科使命、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方法、研究領域和學科管理等方面凸顯出與傳統文科截然不同的新特質。在學科使命方面,新文科既要根植于我國實際,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又要放眼世界,積極推動中華文明的創造性發展,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卓越的文科人才。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新文科強調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一方面,要求對課程設置進行結構性調整,以學科與學科交叉、學科與技術融合為主要形式建設一批新的學科專業。另一方面,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各種新興技術實施教學,實現教學方式的現代化、多樣化。在研究方法方面,學科交叉和技術融合使得文科的研究方法得到豐富。在研究領域方面,新文科代表一種融合的趨勢,這種趨勢會催生出一批新的學科,進而拓展文科的研究領域與研究方向。例如,依托新興的教育信息技術學科,華中師范大學成立了我國首個人工智能教育學部,致力于培養“人工智能+教育”復合型“未來教師”。在學科管理方面,新文科要求探索新的學科管理模式,尤其是新的學科評價體系。由于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的改變,新文科需要構建一個從評價標準到評價方式都與之相適應的、科學的學科評價體系,以保證新文科的學術品質和教學質量。

二、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

教育學學科建設經驗

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成立于1902年,是一所致力于社會科學研究以及教師教育的綜合性學府,在全球教育學領域具有卓越地位,對世界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誠然,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不曾在學科建設層面提及新文科這個概念,但經歷了長達100多年的發展演變過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確立了放眼世界的學科定位,構建了交叉融合的專業體系,形成了服務社會的發展模式,其中某些教育學學科建設理念和經驗與我國新文科建設理念和要求不謀而合,值得我們了解和借鑒。

(一)放眼世界的學科定位

學科定位通常關乎學科的性質、目的、價值以及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它回應了學科自身“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學科定位是學科建設的起點,它直接影響著學科的價值取向和發展方向,是實現學科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自稱是世界領先的教育和社會科學研究和教學中心,其教育學學科定位是“在平等、多元和包容的文化氛圍中,通過為學生提供前沿研究和知識創造的經驗,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才。提升學科國際影響力,推動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發展、教育政策制定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6]如此具有野心的學科定位與倫敦大學學院制定的《倫敦大學學院全球參與戰略》(UCL’s Global Engagement Strategy)密切相關。《全球參與戰略》立足于《倫敦大學學院戰略2034》(UCL’s Strategy 2034)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發展理念,提出五個互相聯系的戰略目標:其一,培養全球視野,為學生應對全球化挑戰提供支持;其二,發展世界領先的研究實力,應對全球性問題和挑戰;其三,增強獨立研究的能力;其四,整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實現國際社會的長期效益;其五,積極參與各項國際事務,鞏固學院世界領先地位。[7]顯然,倫敦大學學院不滿足于其在本土的影響力和地位,而是期望將自身建設成為世界的倫敦大學學院,在《全球參與戰略》中多次提及的“倫敦全球大學”概念就是這份雄心壯志的體現,這也促使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確立了放眼世界的學科定位,將培養世界一流人才、建設世界頂級教育研究中心視為學院和學科的使命和追求。

為順應自身學科定位的要求,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首先是完善的獎學金制度。為支持國際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教育學院制定了完善的獎學金制度,獎勵資助對象涵蓋各學歷層次的學生。教育學院更與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CSC)建立合作關系,保障中國留學生平等享有各項權益。其次是互惠的國際伙伴關系網絡。教育學院與多國政府機構、國際組織和其他大學等建立互惠的伙伴關系。一方面,教育學院利用國際伙伴關系網絡帶來的資源和便利促進教學和研究成果的產出;另一方面,通過咨詢、評價、調查和培訓等途徑為國際伙伴提供服務和幫助。最后是豐富的學生國際交流機會。教育學院針對不同需求的學生群體制定了各種長期、短期國際交流項目,支持學生前往世界各地學習、培訓和工作。[8]此外,成熟的國際招生體系、國際化的課程設置和強大的國際校友圈等舉措也在不同程度上支撐著教育學院放眼世界的學科定位。

(二)交叉融合的專業體系

目前,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擁有6個學術部門和30多個學術中心,不同的學術部門和學術中心承擔著各自的人才培養和科研任務,提供超過50個涉及不同學科領域的專業項目,構建頗具規模且具有明顯學科交叉融合傾向的專業體系。總體來說,這些專業項目可以分為四類。

1. 與社會學交叉的專業

與社會學交叉的教育學專業主要由教育、實踐與社會部和社會研究部開設,是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數量最多的專業類型。具體包括:在本科教育階段設立的教育研究專業,在碩士生教育階段設立的教育政策研究專業、社會公正與教育專業、教育社會學專業,以及在博士生教育階段設立的教育、實踐與社會專業等,這些專業致力于通過提供世界領先的教育學和社會學課程,支持學生批判性地理解和反思各種教育和社會議題,進而成為社會變革的領導者。[9]

2. 與心理學交叉的專業

第二大類是與心理學交叉的教育學專業,主要由心理學與人類發展部開設。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也自詡為英國唯一一所致力于將心理學專業應用于教育領域,實現二者交叉融合的高等教育機構。[10]具體而言,這類教育學專業包括:在本科教育階段設立的心理學與教育學專業,在研究生教育階段設立的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教育神經科學專業、心理學與人類學專業等。除了探索心理學和教育學二者交叉融合的學術和應用價值之外,教育學院還在其中引入神經科學和人類學等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術,實現多學科融合發展。

3. 與管理學交叉的專業

第三大類是與管理學交叉的教育學專業,主要由學習與領導力部開設。這類專業僅提供研究生教育階段的教育項目,具體包括:應用教育領導力專業、教育領導力專業、閱讀恢復與識字領導力專業、學習與領導力專業等。其中教育領導力專業又細分為在職(In-service)、職前(Pre-service)、國際(International)和教學(Teach First)四種類型。[11]這些專業項目致力于培養國際教育組織、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等組織機構的領導者、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

4. 與工學交叉的專業

與工學交叉的教育學專業主要由文化、傳播與媒體部和教育、實踐與社會部開設。此類專業同樣僅提供研究生教育階段的教育項目。具體包括:數字媒體教育專業、教育與技術專業、工程與教育專業等。[12]這些專業有的將新興的數字媒體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應用于教育領域,有的將傳統的工程學與教育學進行學科層面的重組整合,由此拓展新的研究領域。

除上述教育學專業之外,教育學院還設立部分與基礎教育學科相關的專業,如英語教育專業、音樂教育專業、地理教育專業、歷史教育專業、數學教育專業、科學教育專業等。

伴隨著交叉融合的專業體系,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創造性地開發了許多跨學科的課程,允許和鼓勵教育學專業的學生選修其他領域的課程。與此同時,打破學科間藩籬,積極開展跨學科研究,產出跨學科研究成果。這既得益于教育學學科自身獨特的包容性,也是教育研究服務社會的必然要求。

(三)服務社會的發展模式

社會服務是大學的基本功能之一,它具體指“大學利用人才資源、知識資源、設施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技術開發、規劃設計等方面的專業能力,為特定的區域和行業培養專門人才、提供科學技術研究成果、開展產品研發服務、支持企業生產技術和工藝革新、為政府提供咨詢服務”。[13]大學的社會服務功能將自身的智力資源轉化成社會生產力。立足于放眼世界的學科定位和交叉融合的專業體系,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形成了服務國際社會的發展模式,是其對內實現教育學學科內涵式發展,對外提升教育學學科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的重要保障。其發展模式主要包括機構建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三個方面。

1. 機構建設

為實現服務國際社會的承諾,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果斷走出“象牙塔”,在充分考量自身學科優勢和社會需求的基礎上,積極地與政府、國際組織、其他大學、企業等合作建設學術中心和科研機構。這些機構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領域,為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實踐服務社會理念提供平臺支持。例如,針對國際性的教育普及問題,教育學院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組織機構合作設立國際掃盲中心(International Literacy Centre),為教育資源匱乏的農村地區兒童提供教育援助;針對社會安全問題,教育學院建立刑事司法系統教育中心(Centre for Education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與多國政府就青少年犯罪、監獄管理和司法正義等社會安全議題展開合作。[14]

2. 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是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服務社會的主要途徑,即通過為社會培養具備交叉學科知識結構的高素質人才來促進社會生產。為最大程度地滿足多元化社會對于各類人才的需求,教育學院堅持社會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首先是分層分類設置學位項目,縱向提供學士、碩士和博士三層次的學位教育,橫向提供學術型和專業型兩種類型的學位教育,人才培養結構相對完善。其次是設置貼近實際的專業方向,有針對性地培養社會急需人才,適時裁撤、調整人才培養效益低或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專業。最后是營造平等、多元、包容的學院氛圍,歡迎不同種族、文化背景、社會背景的學生進入學院學習。截至目前,教育學院吸引了來自世界上150多個國家的學生,其中5%是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15]

3. 科學研究

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通過跨學科、深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將科研成果直接應用于社會實踐之中,如政府政策制定、企業產品研發等。為將科研成果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生態效益最大化,教育學院堅持問題導向的科研規劃思路,致力于解決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困境、樹立教育科研標桿。例如,為支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居家學習的學生,教育學院研發了一套家庭網絡學習資源,免費向社會開放。此外,教育學院還開展諸如“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家庭如何自救”“重塑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社會關系和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科研項目。[16]

三、啟示

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教育學學科建設的經驗,對我國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教育學學科建設路徑有如下啟示。

(一)找準學科辦學定位,探索差異化發展道路

由于歷史傳統、區位優勢、地域特色、學科優勢和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差異,各級各類高校的教育學學科辦學定位會有所區別。但實際上,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教育學學科辦學定位上存在著界定模糊且同質化傾向嚴重的問題。模糊的學科辦學定位側面反映出高校對學科本質特性缺乏清晰的認識,這將導致特定高校特定學科的平庸化。而學科辦學定位的同質化則反映出高校學科辦學的惰性或慣性,這一方面將導致人才培養的同質化和科學研究的重復;另一方面,若同質化的學科辦學定位與高校自身辦學條件不匹配,將導致學科建設陷入低效、低質的惡性循環。

各級各類高校要找準學科辦學定位,探索特色突出的、差異化的學科發展道路。首先,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可充分發揮國家政策傾斜、學科歷史積淀深厚和學術研究資源豐富等優勢,樹立崇高的學科辦學定位,力爭建設世界一流教育學學科。其次,設置教育學學科的綜合性大學要明確教育學學科在其學科體系中的地位,是高校重點發展的學科亦或是作為擴充高校學科體系的學科。同時,綜合性大學可適當發揮其學科體系門類齊全的優勢,探尋教育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特色辦學的可能性。最后,地方性師范院校可依靠地域特色,以建設地方性特色鮮明、滿足地方需求的教育學學科為目標。

(二)靈活設置專業方向,構建跨學科專業體系

目前,我國教育學學科專業方向豐富,包括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比較教育、教育史等,但大多數都是教育學一級學科下的傳統專業方向,鮮有與其他學科,特別是理工科交叉的專業方向,而學科交叉、融合和重組正是新文科建設的重要內容。如前文所述,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在構建跨學科專業體系方面將教育學與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和工學等學科結合,拓展了諸如工程與教育專業等新興學科領域。結合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經驗和自身實際,我國教育學學科交叉融合的推進可關注以下兩點。一是新文科建設所倡導的學科交叉融合不是學科間簡單的雜糅,而是追求學科間知識結構、理論體系和研究范式的深度融合,高校不可因短期效益而盲目追求學科間的融合,忽視考察其內在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學性。學科融合是新文科建設實現知識拓展和思維創新的路徑,不是目的。二是高校要根據自身的學科優勢、社會的實際需求進行特色和效益兼具的跨學科專業設置,避免出現新設專業方向缺乏特色或與社會需求脫節的情況。

(三)深化社會服務導向,實現學科自救和超越

首先,重構高校教育學院的行政管理模式,減少行政壁壘。對內,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院系設置,打破學科和院系限制,依托教育學院建設跨學科、跨院系的教學和科研機構,增強學科間和學院間的融合。對外,鼓勵教育學院開展政產學研合作。其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和教學安排不再只滿足于培養掌握教育學知識的通識型人才,而要結合社會需求靈活調整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勞動市場、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新型教育學人才。最后,強調社會責任感,開展有溫度的科學研究。教育研究要關切社會、著眼于社會存在的問題,挖掘教育學蘊含的應用價值,提升教育學的社會影響力,最終實現引領社會發展的目標。同時,注重教育研究的效益平衡,不片面追求科研成果的經濟效益,而追求政治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吳巖.加強新文科建設培養新時代新聞傳播人才[J].中國編輯,2019(2):4-8.

[2]周毅,李卓卓.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J].中國大學教學,2019(6):52-59.

[3]馮果.新理念與法學教育創新[J].中國大學教學,2019(10):32-36.

[4]樊麗明,楊燦明,馬驍,等.新文科建設的內涵與發展路徑(筆談)[J].中國高教研究,2019(10):10-13.

[5]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6-05-17)[2020-06-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605/t20160519_ 245223.html.

[6]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bout the IOE[DB/OL].[2020-06-04].https://www.ucl.ac.uk/ioe/about-ioe.

[7]UCL Global Engagement Office. UCL’s global engagement strategy[EB/OL].[2020-06-04].https://www.ucl.ac.uk/global/sites/global/files/ucl_global_ engagement_strategy_summary.pdf.

[8]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Our global reach[EB/OL].[2020-06-04].https://www.ucl.ac.uk/ioe/about-ioe/our-global-reach.

[9]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Education, practice and society[EB/OL].[2020-06-05].https://www.ucl.ac.uk/ioe/departments-and-centres/departments/education-practice-and-society.

[10]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and human development[EB/OL].[2020-06-05].https://www.ucl.ac.uk/ioe/departments-and-centres/departments/psychology-and-human-development.

[11]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earning and leadership[EB/OL].[2020-06-05].https://www.ucl.ac.uk/ioe/departments-and-centres/departments/learning-and-leadership.

[12]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Culture,communication and media[EB/OL].[2020-06-05].https://www.ucl.ac.uk/ioe/departments-and-centres/departments/culture-communication-and-media.

[13]王凡.新建本科院校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8:11.

[14]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Centre for education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EB/OL].[2020-06-05].https://www.ucl.ac.uk/ioe/departments-and-centres/centres/centre-education-criminal-justice-system.

[15]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Equality,diversity and inclusion[EB/OL].[2020-06-05].https://www.ucl.ac.uk/ioe/about-ioe/equality-diversity-and-inclusion.

[16]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Research related to COVID-19[EB/OL].[2020-06-05].https://www.ucl.ac.uk/ioe/research/covid-19-research-ucl-institute-education/research-related-covid-19.

編輯 呂伊雯 ? 校對 娜迪拉·阿不拉江

作者單位:歐吉祥,河南大學教育學部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重點項目“‘新文科’視域下地方高校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研究——以教育學類專業為例”(編號:2019SJGLX041)

猜你喜歡
學科建設
新合并高校學科建設要素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專業同步建設策略
亞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07:20:51
學術資本主義視域下我國高校學科建設的風險及其規避
青年時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6:31:02
探究高校學生工作專業化的發展
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建設探索與實踐
職業·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2:04:52
論中專學校學科建設專業結構優化與素質教育
依托學科信息管理平臺,促進高校學科建設管理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09:20
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建設實踐與發展探討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2:07:13
加強黨建教學改革和學科建設
武警院校應急救援學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6:46: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第一区|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app|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 亚洲天堂.com|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 91|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综合网|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久久综合激情网|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玖玖精品在线| 狠狠色综合网|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自拍欧美亚洲| 毛片视频网| 无码免费视频| 无码丝袜人妻|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青草视频久久|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欧美成人国产| 无码人中文字幕|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香蕉久久| 国产精品视屏| 亚洲天堂自拍|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亚洲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亚洲性一区|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亚洲天堂| 综合亚洲网|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 国产喷水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色有码无码视频|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操国产美女| 欧美在线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 在线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亚洲色成人www在线观看|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