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紅
摘 要:“讀”和“寫”是小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基礎構成,將“讀”和“寫”相結合,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效果,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訓練的有效途徑。本文將淺談“讀”與“寫”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旨在幫助學生提高語文能力。
關鍵詞:讀寫結合;語文教學;小學語文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意義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讀”與“寫”相結合,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策略。學生通過閱讀教學中學習到的知識營養,在寫作中表達出來,在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是個互相彌補的過程。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恒久不變的話題,是讓許多語文老師積極探索課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做好“讀”與“寫”相輔相承,讀寫呼應。
二、“讀”與“寫”的關系
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能不能找到一條有效方法,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巧妙結合起來,使這閱讀和寫作這兩項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事半功倍的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呢?唐代大詩人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現代的教育家說:“讀寫不分家。”“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由此可見,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自古以來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閱讀教學中適時的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閱讀中領悟出寫作的方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近年來,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讀寫結合”,加強“寫”的訓練,是所有語文教師關心的問題。古往今來,對讀寫有效結合的探索從未中斷。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萬卷山積,一篇吟成”、“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些都是強調寫作與讀書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或者說閱讀積累對表達的重要聯系,也深刻揭示出了讀與寫之間的內在關系。以讀促寫,讀中悟寫,已經成為語文教學中普遍重視的問題。
三、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應用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是有效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一種基本的教學方式。近年來,通過深入研讀課標中各年級關于“閱讀目標和寫作目標”的要求,我們不難看出,《課標》所要求的小學語文教學,其理想境界應該是:讀寫有效溝通、工具人文和諧、文意能夠兼得。讀與寫在語文教學中,二者并重。但是實際教學中,寫被置于從屬的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重讀輕寫、讀寫割裂的狀況始終存在。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讀寫結合作為傳統的、有效的語文教學方式,應該作為一個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教學策略來進行,避免脫節。課堂上適度、有效地讀寫結合,才能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語文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實踐性課程。”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就應該為學生學習如何運用語言文字服務。但是,要想盡快扎扎實實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單靠“作文課”上的指導是不行的,除靠習作教學本身外,還要靠閱讀課內的習作指導。所以我們的閱讀教學,不光是要讓學生明白作者寫的是什么內容,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作者是如何寫作的。
小學語文教材中入選的課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凡是入選的課文,大多是名家名篇。這些文章,內容具體、生動,文質兼美,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篇難得的范文,是學生在寫作是能夠借鑒的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時的最優秀的范文,不僅讓學生容易閱讀理解,又能使學生從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所以,寫作方法指導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
不同內容,不同體裁的課文,寫作方法也不盡相同,值得我們借鑒的寫作方法也是不一樣的,作為教師,要善于找到課文中的“寫作指導點”,從而在閱讀的同時,習得寫作方法。例如在教學《三峽之秋》一課時,課前我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研讀,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描寫的是中秋這一天從早晨到夜晚的不同時段,三峽景色的變化。描寫同一景物的變化,可以用許多方法,課文是按時間順序寫的。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受到三峽美景的感染,培養審美觀念;二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弄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由此可見,學習作者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可以作為這課的“寫作指導點”。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全文,讓學生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劃分層次,從而使學生明確,這篇課文描寫了三峽早晨、中午、傍晚、夜晚這幾個時段的景色,這些學生一定很容易做到。但是這對于教學并沒有創新,于是我對這篇課文又進行二次研讀,結果發現,這篇課文在選取描寫的景物方面很有特點,很有代表性。作者要表現三峽之秋的景色,作者正是選取了橘柚樹、長江水、中秋月這三種最能代表三峽這一特殊地域的景物來體現三峽秋天的景色的。
我對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了修改,將“選取有代表性景物進行描寫”作為本課的“寫作指導點”。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找到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來描寫三峽之秋的,讓學生們討論,經過討論學生們加深了學生們的理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選取恰當的景物作為描寫對象,也是很重要的,它為景物描寫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在學完課文的練筆前,我讓學生先確定要描寫哪里的什么季節的景色,然后說一說要選取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有的學生說,要描寫北方冬天的景色,選取“雪”“青松”作為描寫對象;有的學生說,要描寫家鄉秋天的景色,選取“樹林”“豐收的莊稼”作為描寫對象。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為他們暗暗高興,選取對了恰當的景物,是成功的一半。
像這樣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寫作方法的指導,使寫作指導不留痕跡,一舉兩得。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找到這樣的閱讀和寫作指導的“寫作指導點”,以讀帶寫,為寫擇讀,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的統一起來,扎扎實實地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莉.讀寫結合方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才智,2020(16):188.
[2]申雪梅.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J].祖國,2016(14).
[3]李東繁.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應用探索[J].文學教育(下),2021,42(7):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