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摘 要:在閱讀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閱讀的興趣,并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自信心。因此,如何根據學生的心理現狀、學習情況與性格特點,結合課本知識內容,設計豐富多彩、互動互信的思政語文閱讀教學方案,才能切實提升閱讀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素養。本文從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入手,探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舉措, 力求順應教育發展趨勢,發揮語文學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在有效語文閱讀教學中促進小學生道德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政教育
1挖掘作者背景故事,開展思政教育
由于教材的篇幅關系,很多閱讀文本在教材上只能夠展示主體內容,其附加內容,如作者的介紹、文本的創作故事以及創作背景等都一筆帶過,甚至不提。實際上,要想讓學生深度理解閱讀文本,小學語文教師就要注意在閱讀教學時引導學生了解作者、背景等。這樣能夠讓學生將文本放置在特定的時空內,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樣也能夠通過介紹作者、創作故事等方式來滲透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具有特殊的思想政治作用。
2挖掘文本主題,滲透思政教育
每一篇閱讀文本,都表達一個主題思想,每一個主題思想,都表明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和態度。在小學學段, 所選取的閱讀文本都具有積極的正面思想主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落實開展閱讀文本教學時挖掘文本主題,找準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的切入點。通過閱讀文本主題,引導學生解讀文章主旨,去感受作者的態度與想法,進而深化自身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豐富道德認識的認知結構。
3開展朗讀活動,體悟文本情感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能夠讓學生與文字之間產生最為直接的互動關系,學生能夠通過朗讀,在品味字詞組成的過程中去理解文章大意,感受閱讀文本的美學價值。同樣也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刻畫、勾勒對應的閱讀文本畫面,真正感受閱讀文本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啟迪色彩。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必要的朗讀活動,提供朗讀空間。為了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朗讀理解,可以基于閱讀文本的基本情感,進行配樂朗讀。在融合音樂與文字之中,促使學生走入閱讀文本,深化學生文本閱讀感受與道德認知感受。
4讀寫結合,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將生活中的感悟進行書寫,讓學生隨時隨地觀察,自發去練筆,鼓勵學生將練筆拿給教師進行點評。對練筆內容優異的學生予以表揚。同時,在課堂上即興對文章進行剖析,讓學生講解自己的寫作思路。對只能寫出一段話的學生,要進行鼓勵。引導學生對這段話進行擴展和分析,培養學生積極的寫作態度。對不愿意動筆的學生,要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困難,切實幫助學生解決自身的問題,讓學生敢寫、愿寫、會寫、寫好。有效的閱讀要求學生要讀寫結合, 能夠從寫的角度去理解讀,從讀的角度去支持寫。在讀寫結合訓練的過程中, 學生不僅能夠基于閱讀文本進行正確立意,還能夠基于閱讀文本進行科學積累。學生的道德認識會不斷充實,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5創設情境,豐富道德體驗
葉圣陶曾提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即能夠讓學生在個體認識、個體體驗的基礎上進行語文知識的理解與學習。它有別于原有的教育教學模式,強調在促使個體體驗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文本的深度理解與學習。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化身為“書中人”,也能夠成為“創作人”。學生所獲得的體驗是立體的、豐富的、真實的,道德體驗的發展也不再局限于表面層次。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創設的方式深化體驗教學,實現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創新。
5講透文本人物,加深道德理解
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文本中經常會出現刻畫人物形象的內容,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內容,滲透榜樣示范這一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最常見的讀寫結合方法——仿寫為例。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喜歡閱讀,卻畏懼仿寫,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在指導學生仿寫時,忽略了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沒有調動學生的情感。為了取得較為理想的讀寫結合效果,教師應當在教學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以及生動的語言將學生的情感喚醒,聯系自身生活經驗,同時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自由鑒賞仿寫內容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動筆。教師還可以通過先說再寫的方式,發揮生生互評模式下的同伴效應,讓學生來互相評價,減輕學生的仿寫壓力,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進行仿寫前的構思。無論是積極的人物形象還是消極的人物形象,都要讓學生對人物進行深入的理解。在品析與理解人物性格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得到正面或反向的引導,道德理解會更深刻,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會更突出。從文本任務入手, 去深化學生的道德理解和學習,是提升小學閱讀文本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效率的重要方式。
6課內課外結合,課外閱讀滋養心性品質提升
閱讀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在課堂內進行閱讀,不能支撐學生的道德素養發展。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認識到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推薦優秀的閱讀書目,讓學生在課后利用課下時間進行豐富的閱讀。這樣能夠集合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也能夠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在豐富的書籍閱讀之中成才。讀和寫是相通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學生間傳閱作文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寫作方法,切實感受寫作技巧的運用;通過學生間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不同的寫作方式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在寫作過程中,教師不要打擾學生,讓學生大膽將心中所想進行表達。如果時間允許,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點評。通過組內互評的方式讓學生欣賞、借鑒他人的寫作過程。
結束語
總之,教師可在教學中把握閱讀文本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從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挖掘閱讀教學課中的德育元素,讓學生徜徉書海,實現道德洗禮,培育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傳承[J]. 廖國艷. 江西教育. 2022(03)
[2]小學語文教學要注意強化“育人”意識[J]. 李燦艷. 廣西教育. 1996(05)
[3]思想政治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黃旭忠. 新課程. 20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