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想展現出“激勵效應”帶來的優勢,教師就要改變以往口頭鼓勵式的激勵方式,真正實現激勵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的融合,真正尊重、理解每一名學生,結合每一名學生真實的心理特征、行為特征,設定相應的激勵方案,讓激勵教育真正融入語文教學活動中,這樣才能夠提高“激勵效應”的有效性,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能夠以最飽滿的狀態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
關鍵詞:小學語文;激勵效應;質疑能力;策略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激勵效應”的必要性
1.1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
經過調查可以發現,小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喜愛的事物,表現出來的探究欲望較為強烈,由此可見,興趣是激勵學生前進、學習的重要動力,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融入“激勵效應”,能夠指導教師重點培養小學生的學科學習積極性,借助于榜樣、獎勵、語言等方式,讓小學生能夠更為專注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去,激發學生內在的語文學習動機。
同時,小學生的內心是敏感、純真的,鼓勵和肯定會讓他們更有學習的動力,如果一味地指責與懲罰,會打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激勵效應”的實施方式比較多,除了激勵性語言,教師還可以設定激勵性的學習場景,讓小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提高教師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讓小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
1.2激發小學生學習的意志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融入“激勵效應”,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的意志力,幫助小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知識的自信心,擺脫學習方面的失敗感,促進自身的全面、個性化發展。經過調查可以發現,學校對于一些語文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會通過請家長、勸導的方式來教育學生,這種方式雖然能夠約束學生的學習行為,但是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志力。而在“激勵效應”的指向之下,教師會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學習閃光點、成功點,多激勵、鼓勵學生,堅持下來,就會讓學生產生堅強的學習意志力,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
1.3增強小學生的質疑能力
俗話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有勇于問難、勇于質疑,才能夠形成積極的學習思維,取得理想化的語文學習成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激勵效應”,能夠打破傳統語文課堂的局限性,教學模式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而是要構建民主、平等的教學模式,充分啟發、解放學生的思想,讓學生能夠大膽質疑、大膽提問。同時,在教師的鼓勵、肯定之下,學生在面對一些具備啟發性、針對性的課堂問題過程中,就能夠大膽解疑、探索、思考,從中獲得更多新的發現,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良好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2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激勵效應”的策略
2.1在語文教學中樹立激勵教育理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要想真正展現出“激勵效應”的教育效果,教師自身要具備堅定的激勵教育理念,意識到激勵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在課堂活動中能夠尊重、理解每一個學生,這樣既能夠讓學生更為專注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還能夠讓教師獲得理想的職業成就感,消除職業倦怠感,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樹立學生需要被激勵的教育理念,感知到每一個學生都渴望被肯定的心態,教師的激勵是學生前進的動力與源泉,以此來喚醒、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小學生的心智發展不夠成熟,年齡也比較小,需要來自家庭、同學、教師的肯定,冷落與忽視會限制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教師可以用鼓勵、期待的行為與語言來感染小學生,讓他們變得更加自強、自立、自信,這樣才能夠獲得最快的成長與進步。
2.2營造激勵性的教學氛圍
環境對于小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積極向上、和諧的教學氛圍,容易讓小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與學習態度,因此,教師要注重為學生營造激勵性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夠展現出“激勵效應”的教學優勢。教師要重視教室環境的布置,可以把一些勵志的名言警句字畫掛在教室中,以此來時刻警示學生,更為直觀地激勵學生進步,從而構建積極向上的教學環境。同時,教師要注重和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尊重、信任學生,這是開展激勵教育的重要前提,因為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之中,才能夠實現共同進步、雙向互動,得到學生的認可和信任,讓教師成為學生成長的優秀榜樣,教師的一句話、一個行為動作,都能夠成為激勵學生前進的動力。
2.3開展激勵性的語文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師要注重把語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融合在一起,開展激勵性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掌握文本知識的同時,端正自我學習態度,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借助于語文競賽實踐活動來滲透“激勵效應”,由于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在課堂活動中,通過競賽實踐活動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可激發學生不甘落后的學習心理,再加上教師的鼓勵與肯定,能夠最大程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在語文競賽實踐活動中,對于學生的優異表現,教師可以設定相應的獎勵,通過一些榮譽稱號、小紅旗、小紅花的贈予,激勵學生去學習和進步。
3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主導式、灌輸式的課堂教學形式,真正把小學生作為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對象,結合他們的興趣愛好來設定語文教學方案,強化對學生的鼓勵、肯定,提高他們參與語文學習的自信心,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使他們在掌握語文教材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之后的語文學習做足鋪墊工作,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董青.讓課堂閃爍理性的光芒—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訓練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2).
[2]蘇春景,高亞男.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煙臺市芝罘區部分小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5(3).
[3]張延芹,張遠強.啟程—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激勵性口頭評價對學生的影響[J].赤子(上中旬),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