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梓嫻 陳詩曉 鐘彩英
摘? 要:[目的/意義]針對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與運用而衍生出來的信息共享的需求,研究校園內大學生的信息共享行為,通過建立C2C模式的校園平臺以學生或老師為用戶群體,實現信息共享、交流互通的功能。[方法/過程]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相結合,從共享、校園、自由、受眾四個維度進行設計,通過分析和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從而實現在校大學生關于大學課程的專業知識、各類比賽競賽、學生干部成長以及考研留學等的信息實時共享,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服務,從而為解決大學生對具有針對性真實性的校園信息共享平臺的需求提供新思路。[結論/結果]數據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的信息共享資源欠缺,與此同時有著較大的需求,創新研究搭建學生信息共享平臺為主要架構,搭建C2C模式的校園信息共享平臺受到校內同學的認可,并有正向的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共享;移動學習;知識付費
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各種校內小程序學習平臺的興起,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途徑和渠道越來越多。“十四五”規劃綱要里提出了“我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發展理念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數字社會建設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要求。隨著大數據在網絡空間不斷生成、存儲、流轉和分享,各類資源要素都被整合進入特定的平臺和領域,大幅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吉林大學管理學院的研究成果《新媒體環境下移動學習用戶信息共享行為研究》指出:“通過平臺功能的簡化和交互性、挖掘用戶學習和信息共享的意圖”。對互聯網趨勢下發揮新媒體的信息共享的作用有很好的研究價值,對于提升用戶信息共享素養有重大幫助。
近年來,數字化、平臺化、共享化是未來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之一,本文通過研究校內(以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為例),從用戶畫像、用戶需求、信息內容、付費意愿、付費方式去分析其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從而更好地促進信息共享方和咨詢方之間的資源配置。如今數字化的趨勢和智能終端的發展,人、機、物逐步交融,傳統的信息共享平臺具有一定局限,通過本文的研究讓校園內信息共享平臺更加有針對性和真實性,提高信息傳播者的素養。
知識付費從2016年開始,一系列標志性的事件讓內容付費漸漸成為時尚 。并在這幾年的發展中,知識付費幾乎成了大部分人的必須消費。市場上有眾多知識付費的平臺,如何做到人有我優是關鍵,該項目的關鍵便是以微信為基點,做受眾群體局限于大學生校園服務平臺的知識付費平臺。據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官方發表過的《中國本科教育質量報告》,截至2016年,我國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規模405萬人,在校生規模突破1613萬人,普通本科畢業生規模突破374萬人。對于該校園服務平臺的營收主要來自于微信公眾號文章打賞,廣告收入和付費咨詢收入的2%信息費。該項目中的成員,一人為該項目的企業運營提供工商管理的專業的意見,一人有運營新媒體的供稿的經驗負責該項目的微信公眾號文稿審核校對。其中三人負責該項目的整體運營,負責項目初期的建設。
1.1現狀分析
2020 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為 33773 億元,同比增長約 2.9%。生活服務、生產能力、知識技能三個領域共享經濟市場規模位居前三;從發展速度上看,疫情對不同領域共享經濟產生的影響明顯不同。知識技能和共享醫療兩個領域交易規模同比分別增長 30.9%和27.8%;通過國家信息中心提供的數據看出,在疫情的沖擊下,信息共享需求越來越高,共享平臺有更多的靈活性和包容性,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人們在工作、學習上的問題,共享平臺也是更多的面向C端消費者的市場業務,現在市場上信息共享平臺主要包括知乎、B站、超星學習通、小紅書、微博、校友邦、“在校園Cloud”公眾號等等,內容涵蓋范圍廣,大量用戶的不斷涌入,為平臺增添了新鮮血液,像知乎、小紅書等平臺的發展十分迅速,他們主張資源整合、優化平臺監管和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發展模式,值得學習借鑒。
同時2019年中國知識付費人數就以達到3.6億人,行業規模總達278億元,互聯網的發展為知識付費平臺提供了堅實基礎,在未來信息共享平臺將會持續發展。本平臺為身在大學校園的大學生提供一個校園的學習社交平臺,并提供預約解答的知識付費服務。因此在信息共享平臺主要是由三個主體之間的相互信任,即咨詢方、信息共享方和平臺之間的信任。
1.2影響因素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方式獲得數據,調研對象是校內的大學生群體,本次調查從2021年4月到6月共收集153份有效問卷,具體分析會選取比較有代表性數據。
通過調查問卷數據表1表2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實習就業專業考證的需求比較大,對于咨詢師兄師姐或者老師的頻率比較多,用戶需求高。而他們主要獲取的途徑是互聯網平臺、老師或者是學習的通知,渠道零散,內容不精,其次再是向同學們索取經驗,會造成同學間“一對一”咨詢的局限性,沒有辦法更好地傳播給其他同學作為經驗之談,所以其中的影響因素包括用戶群體大以及用戶需求廣泛。
據表3表4表5可以看出用戶群體對于作為信息共享的雙方,有80%左右是愿意去分享的,而如果擁有一個C2C 的校園互聯網平臺,90%的人表示會有極大幫助,當產品開始有付費模式時,他們愿意分享的欲望又有所上升,包括內容制作質量的提高并積極參與,另一個影響的因素就包括新平臺的開發,內容的多樣化和高質量的制作,加上付費功能的開發,極大的提高了用戶加入平臺的意愿,去更多的分享自己的考證考研、學習社團等各種經歷,提高用戶粘度;同時技術層面上,平臺對用戶的隱私安全問題和功能菜單是否清晰、外觀和界面設計也對用戶的使用有一定影響。
最后的影響因素是通過表6表7的信息共享的付費方式,即信息共享方和咨詢方更傾向于雙方協商,但作為信息咨詢方也有部分人認為按咨詢時長計費,收費較低,而作為信息的共享方有部分人也愿意以數目的多少去收費計算。
1.3采訪案例
為了驗證C2C信息共享平臺是否有市場前景和具體的應用情況,我們團隊找到了一位擁有自己公眾號平臺的博主,是一位在18歲休學、開始獨自探索世界歷程的“探索型背包客魚丸”,通過自己的公眾號講述著自己在高考、休學、游學的各種經歷以及自己對人生和世界的觀念,讓許多她的粉絲受益匪淺。通過我們一個多小時的付費采訪,博主她的大部分咨詢群體是大學生,咨詢方式主要是電話和短信形式,咨詢的內容包括大學生校園生活的迷茫、生活的不如意、學校資源如何有效利用、做義工的途徑、留學的注意事項、關于獎學金的申請、對未來的規劃以及博主義工旅行的心境和遇到困難的解決辦法等等,咨詢內容繁多加上咨詢人數過多,后期博主采用付費咨詢的方式繼續進行,既保留了個人精力,又能讓真正想咨詢的群體更加方便和做有效提問。
綜上所述,博主個人獨特的經歷非常愿意與他人分享,即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有所試煉并得出經驗后,是否能找到對應的平臺進行分享,而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人能不能找到對應的平臺去傾訴或者去學習的平臺,兩者都是缺一不可的。
1.4創新成果
基于問卷調查和專人采訪,當今時代,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顯得更加重要。但社交活動受人脈資源的影響,而人脈又受到自身生活,學習環境的局限。該項目利用互聯網這一技術手段嘗試打破這一局限,為身在大學校園的大學生提供一些校園的社交平臺。對于平臺的搭建,該項目計劃先從校園內的建立微信或是QQ的群,邀請一些校園內優秀的大學生進群,這是一個雙向的平臺。可以進行一些關于校園生活的提問答疑和討論。與此同時,在此基礎的情況上,推廣微信公眾號,在微信公眾號上,由一些優秀的大學生提供關于大學生成長,專業學習以及考研信息的個人經歷稿件。接著到小程序階段,再小程序上公布一些在校或是已經工作的師兄師姐的履歷信息,進行付費的咨詢,包括競賽和考研內容但是不局限于此。
結論
當“衣食住行”等基礎消費已不再是消費者首要消費,自我認知的提高便成為現階段消費的必然選擇。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崛起的當下,知識付費作為消費升級的產物,由內容創造的價值被放大,而其商業進程的不斷加速也催生了知識付費自身價值貨幣化的實現。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提高,消費的升級是必然趨勢。知識付費的發展到現階段,對于所付費的內容質量會有所提高。而知識付費面臨的問題主要是付費內容打開率低以及復購率低。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源都在提高所付費內容的質量,知識付費供給端的數量之大給該項目的推廣增加了難度,但著重強調集合校園專業學習,比賽競賽考研等經驗以及咨詢付費的該平臺給推廣增加了特色。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意味著該項目的市場需求將會逐步擴大,當下從項目初期運營到最后的成熟需要一定的時間,而當下便是做該項目的正確時機。
參考文獻
[1]郭宇,新媒體環境下移動學習用戶信息共享行為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7,61(15)
[2]胡昌平,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用戶交互學習行為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40(212)
[3]信產部,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R],國家信息中心,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