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11-5042-4091
摘要:該文以《包裝設計》課程為例,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進行項目化教學實踐研究。《包裝設計》課程是一門多學科交叉融合而成的綜合課程,涉及面廣泛,內容豐富。該課程堅持工作室模式下的個性化人才培養,以黑龍江本土資源優勢和地方產業為依托,深入挖掘市場需求,通過優化課程內容、創建產學三大平臺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實戰能力,以成果為導向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
關鍵詞:校企合作 ?《包裝設計》課程 ?項目化教學 ?文創產品包裝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4(b)-0000-00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of Packaging Ddesign Based 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SUN ?Ying
(Harbin Cambridge University, Harbin,Heilongjiang?Province,150069??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packaging design cour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ject-based teaching pract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course of packaging design is a comprehensive course integrating multiple disciplines, covering a wide range and rich content. This course adheres to the personalized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studio mode, based on the local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local industries in Heilongjiang, deeply excavates the market demand, develops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improves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by optimizing the course content and creating three platforms of production and learn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guided by results.
Key Words: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ackaging design course; Project teaching; Packaging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當代中國人的需求發生深刻變化,已經由主要滿足物質需求轉化為主要滿足精神需求。滿足文化需求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高校在人才培養上,貫徹國家的發展戰略和方針政策,以文化為靈魂,培養符合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適應行業科學與技術進步,專業基礎扎實、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較強的專業實踐應用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1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奮斗目標的提出,“中國制造2025”行動的實施,“工業4.0”時代的到來,以及“互聯網+新業態”的發展,社會上的行業需求多樣化,很多新興崗位應運而生,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的強烈,高素質、綜合能力強的人才更加有用武之地。大學生崗位技能的提升迫在眉睫。面臨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短缺這一現狀,高等教育不得不做出變革,通過產教融合、專創融合等一系列舉措為社會生產勞動力和科學技術力。促進科研成果和教研成果的轉化。而高等教育對于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是促使其功能發揮的有效途徑。面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瓶頸,教育工作者要在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創新,不斷滿足新時代市場環境對人才的迫切需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勢在必行。應用型本科高校與企業資源共享,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校企共贏,是推動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由此可見,高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具有較大的研究空間和應用前景。
2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項目化教學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的教學活動要在教材開發、課程設計等方面進行改革,教學環節設置要與行業企業需求對接,以產出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通過項目式教學等手段實現學習效果,達成課程目標,從而實現以成果為導向的畢業要求和培養目標。項目化教學中項目為載體,學生成為主體,教師起到了監督、引導的作用。在跨專業課程教學背景下,通過“項目”的形式進行教學,其目標指向具有多重性,項目的設置包含了多門課程的知識和技能,完成項目的過程即知識的整合梳理過程,學生負責信息采集、方案設計、計劃實施、效果評價等,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項目教學,師生共同取得進步。
3《包裝設計》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
《包裝設計》課程作為品牌規劃設計課程群中的重要專業課之一,其課程地位非常重要。課程將標志設計、圖形設計、字體設計、色彩應用、版式編排、造型設計等融合在一起,涉及到容器造型、印刷工藝等專業課程當中的內容。并且結合廣告學、傳播學、消費心理學、美學等理論知識的運用。在課程設計上,以任務為載體、以項目帶課程,形成產學合一、情境學習的教學形式,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適應行業發展需求。
3.1基于項目化教學的《包裝設計》課程內容創新
《包裝設計》課程的項目化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布置包裝設計工作任務,以項目所需知識和技能作為課堂教學主線。教師引導和監督學生自主開展項目操作,使學生成為項目化教學的主體。學生運用學習到的設計基本理論和技能,結合已掌握的造型能力、色彩表現能力、包裝器型設計能力、印刷工藝等,創新設計出別具一格的系列性包裝作品,結合社會實踐,進行具體、有針對性地項目訓練,綜合運用黑龍江的地域文化資源,將文化命脈注入到設計當中,賦予使設計作品鮮活的生命力,通過包裝設計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提高學生們的藝術素養和實戰能力。
3.2基于項目化教學創建三大產學合作教育平臺
傳統的授課方式中教師主講理論知識,學生依據設計主題進行實踐創作,但是這種實踐活動脫離了市場需求,使得包裝設計過于理想化,經不起市場運作的檢驗。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逐漸開展項目化教學。學校與企業合作,創建三大產學合作教育平臺。包括師資共享平臺:與行業合作,聘請業內知名設計師擔任學校兼職實踐指導教師。同時輸送教師到行業進行培訓參與包裝設計項目提升專業能力,與設計單位共同組建教學團隊,初步實現學校與行業人才資源的共享。另外,高校與企業大力開展應用型科研,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企業儲備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實踐教學平臺:與12家行業單位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實踐提供條件。創新創作平臺:組建教學與創作一體的工作室,承接相關設計項目同時也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設計產品。通過項目化教學讓學生在參與企業項目時利用營銷學、傳播學、廣告學等理論知識,印刷工藝和材料工藝等專業技能,學以致用,快速提升崗位能力,最大限度發揮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作用。
3.3基于項目化教學的工作室個性化人才培養
學校可以自主建立工作室,也可以學校和企業共同出資籌備和組建工作室,建立生長型工作室與嵌入型工作室運行機制,實行雙導師制,在企業環境中,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更有針對性和專業性,直觀地感受行業企業需求,成長為行業所需的崗位人才。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產品包裝設計》工作室的職能,將理論教學和實踐創作有機結合,模擬企業實際工作崗位設計工作室環境和組織結構,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促進教學、科研、生產三者結合。立足域本土文化和地方優勢資源,設立“農產品品牌包裝設計”專項服務平臺、“黑龍江文創產品包裝設計”專項服務平臺,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促進科研成果。
學生在學習中進入工作室和企業,完成設計方案并參加比賽,參賽成果可以直接被承辦方采用,實現師生的成果轉化。學生在學習中進入工作室和企業,完成設計方案并參加比賽,例如:火火烤串品牌形象設計、鳳岐堂醫院品牌設計、12348品牌設計、煲仔飯品牌形象設計、李氏黑陶品牌設計、蓮花漁村品牌設計、瓜博士農產品品牌設計等在各項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一系列項目均被客戶采用。師生們踴躍參加國家級和省級競賽,成績喜人。“十三五”期間,學生在各類專業競賽中獲獎500余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3項、國家級二等獎5項、國家級三等獎3項、省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9項。教師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
3.4基于項目化教學培養雙師型教師
授課教師年齡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在教學過程聘用校企專兼職結合的高素質、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企業技師將項目帶到課堂參與教學,學校教師來到企業掛職培訓提高專業技能和專業視野。注重校際間的交流,不同院校的教師定期進行學術和技術交流,探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項目化教學的開展情況,相互學習。另外,教師應參與專業領域的技能培訓,通過持續學習獲得行業專項技能,取得技能證書,有利于更加規范、專業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項目化教學在教學改革和實踐中教師們不斷進行創新和探索,充分挖掘黑龍江本土資源,進行項目式教學研究和實踐,為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做出貢獻。
4《包裝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成果實例
4.1亞布力滑雪場文創產品包裝設計
通過對亞布力滑雪場的實地考察和對滑雪旅游資源開發的理論研究,重點解決亞布力滑雪場文創產品包裝設計的創新設計問題。在視覺形象設計、設計材料選擇、產品包裝的實用性設計、冰雪文化的展現的那個方面進行深入思考和實踐,在圖形、色彩、文字等元素上進行創意設計,有效地向觀眾傳達文創產品所倡導的主題,將亞布力文化濃縮和升華,通過對文創產品的傳播將其優秀的精神內涵展現給每一位游客,讓更多的人了解亞布力的文化,也讓游客更直觀的感受到亞布力的獨特魅力。
亞布力滑雪場文創產品包裝設計與哈爾濱的冰雪文化相結合,突出地域性特色,既有當地特色的產品信息的傳遞,又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為了更加適合品牌的宣傳和推廣,在本次包裝設計中加入了吉祥物的設計,吉祥物的造型是一個極具東北特色的小男孩,起名“小北”,代表著來自東北。“小北”身穿東北特有的花色棉襖、棉褲、帶有圓球的棉帽子,這些服飾穿搭都是東北寒冷氣候環境下的產物,也能代表東北的特色。為了突出亞布力滑雪場的形象,將“小北”的鼻子應用了胡蘿卜的設計,將“小北”是一個雪孩子的設計理念,隱晦的表現出來,將亞布力滑雪場雪的特點表現出來,背景搭配二維雪景,使得整個畫面更加的富有層次感,搭配“小北”不同的滑雪動作設計,更加適合現代年輕人的欣賞方式(見圖1),視覺要素統一、景區品牌形象突出。通過對亞布力文創產品的包裝設計傳播亞布力冰雪文化,對外達成文化交流,對內推動經濟發展,為樹立亞布力旅游品牌做好基礎。
在此次文創產品包裝設計創作中,以保護和發展亞布力滑雪場的品牌文化為立足點,著重從地域文化、民族歷史等方面探索旅游紀念品開發和設計的新方向。設計出符合旅游市場需要的旅游產品,為黑龍江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建議和策略。
4.2古倫木沓節文創產品包裝設計
新鄂鄂倫春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創意產業對于鄂倫春族將來成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次設計將古倫木沓節的文化特征在文創產品包裝設計中進行創新應用,保留新鄂鄂倫春族傳統節日特色,推動其文化的傳承發展。也是弘揚傳統文化的一種手段,對于進一步拉近少數民族與游客間的距離,促進新鄂鄂倫春族旅游業的良性運作,推動全省的文化氛圍,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古倫木沓節是鄂倫春族圍繞著祭祀火神這一活動的傳統節日。標志設計的創意來源于火,火焰的造型象征活力,溫暖,吉祥和進步,表現出鄂倫春人對火的崇拜(見圖2)。手提袋設計從節日中提取出射箭、射擊、唱歌、打布魯等有代表性的活動,以卡通形象展示出來,形象可愛具有親和力(見圖3)。鄂倫春族喜歡用圖案、色彩來裝飾生活,他們
從大自然中提取圖案元素,如花草紋、樹形紋、云卷紋、鹿角紋等。筆記本封套設計中的圖案具有較強的民族特色和裝飾性,色彩淳樸,帶有原始意味(如圖4)。
5結語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具備了一定的研究基礎,得到高校學生和家長的認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世界的變革,行業企業需求不斷更新,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所以培養模式的創新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必經之路。高校走特色內涵式發展道路的訴求也對人才培養質量目標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項目化教學是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之一,《包裝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開展應用型科研、研究橫向課題,并通過監督、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難易適中的市場項目,使學校和企業有機融合,優勢互補,為市場培育符合行業發展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 熊慧芳,寧晨,賀雪嵐.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包裝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5):22-23,26.
[2] 董效康.項目教學模式下高職包裝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21(4):96-98.
[3] 戴山山.學科融合視野下包裝設計課程建設與教學模式創新[J].包裝工程,2020,41(S1):132-136.
[4] 董效康.校企共建工作室的長效運作機制研究與實踐——以包裝設計工作室為例[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35):7-8,22.
[5] 李瑾.黑龍江冰雪地域特色旅游紀念品現狀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9(33):217.
[6] 王博.基于文化創意視角的哈爾濱旅游深度開發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1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黑龍江省教育廳教學改革項目《包裝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模式研究》 (項目編號:SJGY20190260);2018年哈爾濱劍橋學院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民辦高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QJGZ201810)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孫瑩(1982—),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