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立杰 張凌志
摘? ? 要:新疆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區,是國家向西開放和面向歐亞國家的重要窗口。要實現新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必須加快國際型外貿人才的培養,這也是時代發展的歷史需要。文章以“一帶一路”建設為背景,在分析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現階段國際型外貿人才培養優勢及現狀的基礎上,尋找新疆高校在國際型外貿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新疆高校國際型外貿人才培養的路徑及措施,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為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培養國際型外貿人才提供對策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人才培養;少數民族地區;國際型外貿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2)05-0008-02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深入及推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的“橋頭堡”。這是邊疆地區加強與沿線國家商貿往來的重要平臺,也是邊疆地區培養外貿高級人才的重大歷史機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西北邊陲,面向歐亞大陸,與中亞國家和俄羅斯接壤,是中國通往歐洲的重要門戶,在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商貿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新疆各高校應抓住歷史機遇,立足于自身地緣優
勢,大力培養國際型外貿人才,在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人才培養體系改革,這既是新疆高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責任,也是助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
一、新疆商貿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世界經濟高速發展,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要求每個國家都應具有應對經貿合作多元化的能力,而外貿人才是實現經貿合作多元化的重要工具。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認為: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意識活動,歷史的每個階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質結果,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使得事物發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帶一路”倡議順應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潮流,通過與沿線國家開展經貿合作,實現互聯互通,達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目的。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涉及國家眾多,語言、文化多樣性給倡議實施帶來諸多挑戰,這就要求國際型的外貿人才在具有深厚專業知識的同時又具有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能力,國際型外貿人才無疑是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建設的重要媒介。因此,培養大批精通外國語言和文化的外貿人才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任務。
新疆是我國重要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門戶和核心區,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優
勢,扮演著重要角色。2015年國家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遠景與行動》明確將新疆定位為核心區,并成為對外開放格局中的“前沿”。要推動新疆核心區和向西開放的“前沿”建設,需要更多面向歐亞國家的外貿人才。歐亞國家,特別是中亞國家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雖然各國語言差異較大,但俄語是這些國家共同使用的語言,這一特點為我國特別是邊疆區外貿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便利。對此,作為人才培養基地,新疆高校責無旁貸。
二、新疆國際貿易人才培養優勢及成效
(一)人才培養優勢
在政府層面:2016年教育部與自治區簽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備忘錄,為新疆大力培養符合國家
“一帶一路”倡議建設需要的人才,使新疆成為面向西亞、中亞及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基地。2017年發布《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文化科教中心(教育部分)建設規劃(2016—2020)》中進一步強調,未來將新疆打造成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在政府層面為新疆高校開展面向歐亞國家的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為新疆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陣地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高校層面:為了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新疆各高校積極調整辦學定位。各高校將“建設成為中亞一流大學”作為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輻射中亞國家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各學校的教學定位體現了國際化教育理念[1],為培養“歐亞通”國際型貿易人才提供了方向。
(二)取得的成效
“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和中國與歐亞國家之間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化,使新疆高校清楚地認識到國際型人才培養在經濟合作中的重要意義,面向歐亞國家培養專業人才成為新疆高校發展的重要戰略和特色,各學校均要求國際貿易專業學生掌握一門外語(以俄
語為主)[2]。以新疆農業大學為例,建立中亞研究中心培養平臺,申請了自治區創新、創業類重點專業——國際貿易專業,并實行“3+1”的培養模式,設立中亞商務技術、中亞市場營銷、中亞金融三個專業和一個特色課
程——商貿俄語,著力培養中亞貿易緊缺人才。此外,其他高校也積極開展人才國際培養項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后續國際型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三、新疆外貿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國際型貿易人才培養資源分散、體系不健全
目前,新疆高校面向歐亞國家的國際型人才培養具有自發性、隨意性和分散性,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一是缺乏全局謀劃。各高校對外貿人才的培養工作主要由不同學院來進行。在各培養單位之間,并沒有形成系統化的培養模式。如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分布在交通類學院,國際貿易人才培養分布在經濟類學院,而語言專業的培養分布在外國語學院。在發展
中,形成各自為營的局面,并且外貿人才培養計劃存在著專業偏差,不能很好地進行資源統籌。此外,存在職能重合現象。因此,要提高外貿國際型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率,必須進行全局謀劃、整體布局。二是外貿人才培養專業較為集中且單一。目前,在新疆培養外貿國際型人才,專業多數集中在國際貿易上,而涉及外貿的其他專業如物流、檢驗檢疫等相關專業較少,專業相對集中也造成了課程設置較為單一,使得國際型外貿人才和傳統的外貿人才培養差別并不明顯。
(二)國際型貿易人才培養師資力量有限
舒爾曼(LeeS.Shulman)認為在教學中具備課程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以及教育情境知識是一名教師的基本條件[3]。而張靜、張俊豪認為在民族院校的教育中,教師應該對自身專業發展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將一般教學法和學科教學法應用于教學實踐中[4]。在現階段人才培養中,師資力量匱乏是新疆國際型外貿人才培養的主要障礙。第一,缺少語言類教師。新疆各高校在國際貿易專業培養計劃中要求學生掌握一門外語,但承接該門課程的教師大部分來源于外國語學院,不但師資力量有限,而且存在專業知識與語言教學割裂的現象。第二,缺少具有綜合素質的教師。語言專業與國際貿易專業教學存在本質上的差別,而對國際型外貿人才的培養,要求學生既能夠掌握國際貿易知識,又會用語言解決實際貿易中遇到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國際貿易與語言上都具有相應的能力,并在課堂上給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
(三)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
在實際應用中,新疆高校中校企聯合培養進行得并不順利。校企聯合培養并未真正落實,導致國際型外貿人才供給與需求錯位。現階段,雖然新疆各高校國際貿易專業設立了相應的實習基地,但僅停留在參觀調研、知識講座等淺層上,并沒有實現學生真正走進企業進行實踐的目的,也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造成需求與供給不匹配,阻礙了畢業生就業。
四、新疆國際型外貿人才培養路徑及措施
(一)統籌資源,健全人才培養體系
各高校要抓住“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機遇,做好國際型貿易人才培養的學科規劃,深入研究新疆在歷史機遇下區域發展戰略與人才需求[5],結合自身的辦學定位和已有優勢,面向歐亞大陸,制定國際型貿易人才培養目標和體系。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整合教學資源,進行課程優化。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制定培養計劃。根據企業需要,以校為單位,制定國際型貿易人才的培養計劃,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優化專業課程和特色課程。
(二)加強師德建設,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教師是教育之本,師德是教師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師[6]。對于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師德建設尤為重要,要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需要具有深厚的家國情懷、仁愛之心的教師。因此,在師資素質培養中,高校應完善師德規范培訓機制,依托學校構建分層、分類、分級的培訓體系,提升國際貿易專業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7],培養一支在政治思想上“又紅又專”,在實際工作中能夠“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國際貿易師資隊伍。
(三)打造校企“訂單式”聯合培養機制
新疆高校在國際型貿易人才培養中,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供需不配等現象頻發。要解決供需矛盾,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校企“訂單式”培養可解決此問題。學生在入校之初,企業根據自己的需要以及學生就業意向,與高校簽訂培養訂單,在三個方面解決國際型外貿人才培養問題:第一,解決學生實習與就業問題。第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三,提高了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高校根據企業需求和專業培養特點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優化課程設計。
參考文獻:
[1]梁焱,張延成.論新疆高等教育國際化里面的定位取向與階段特征[J].民族教育研究,2018(3).
[2]張健.“一帶一路”倡議下新疆高校外語教育多元化發展策略研究[J].教師教育論壇,2020(7).
[3]LeeS.Shulman.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1).
[4]張靜,張俊豪.民族院校優秀教師實踐性知識內容的敘事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0(1).
[5]李海東,黃文偉.奧港澳大灣視閾下區域產業學院發展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20(3).
[6]吳英策,周海濤,朱澤峰.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與對策——基于7所高水平大學師資隊伍建設的調研分析[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
[7]寧濱.新時代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