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瓊
【摘要】小學階段的復習課對于學生系統梳理知識、遷移應用知識是極為重要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彌補教學中的遺漏,詳解問題難點,對于提高教學整體質量是必不可缺的環節。基于此,本文以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知識點為例,從“趣味”出發,通過知識的回顧、梳理、釋析、練習四個環節,打造趣味數學復習課堂,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復習課;小學數學;圓;趣味
縱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我們不難發現,復習縱然是教師偏愛的傳統鞏固知識的學習方法,然而高效的數學復習課卻并不普遍。一方面,學生對其提不起興趣學習,只是敷衍了事;另一方面,教師面對教過的知識,也缺乏有效的教學設計,只會讓學生做題。復習課作為學生梳理知識、解決疑惑、溫故知新的重要課型,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邏輯能力、應用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而趣味化的引導過程在數學復習課中的作用不可小覷。
一、趣味引導,回顧知識
復習的過程就是對以往所學過的知識再回顧、再認知的過程,讓學生回憶,學過些什么,有哪些疑惑,在復習課堂要有哪些突破等。如何讓學生能夠全面、系統地把以往所學過的知識在腦海中回顧呢?教師需不斷提升復習課的趣味性,為學生創設趣味情境,改變學生對以往對數學復習課固有的枯燥、乏味的認知。
如,在《圓》這節復習課中,筆者就采用了“知識接龍”的游戲方式,讓學生逐個說出自己知道與《圓》相關的知識點,不許重復已經說過的內容,否則就會受到“課后做一道習題”的懲罰。為了控制“回顧知識”環節的時間,每個學生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回答。如此一來,一方面,能夠明確本節復習課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也能夠喚起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與此同時,學生的回答也能夠對其他學生起到相互提示的作用。雖然學生的回答可能“亂七八糟”不成體系,“東拉西扯”不夠全面,但也為下一環節的“知識梳理”打下良好基礎。
二、思維導圖,梳理知識
學生一般通過“一節課”的方式進行零散、碎片化地學習知識,而往往很少對于同體系下知識之間的關聯進行過深入的思考與探究。換句話說,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過于零散,應用起來自然也就難以達到融會貫通的靈活運用。教師通過復習課的“知識梳理”環節,能夠幫助學生將知識“串聯”起來,將以往零散、碎片化的知識進行縱向深入、橫向拓展式地整理與歸納,以“知識點”“知識鏈”“知識面”的形式構成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將零散、碎片的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教師可以在學生興趣被激活后,采用趣味性足、操作性強、有效性高的“思維導圖”建立知識的系統性,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提高復習的效率。
如,在《圓》這節復習課中結合學生在“知識接龍”中所提到“圓”相關知識點,從“圓的認識、周長”、面積”三方面,向學生提問,并根據學生的回答繪制思維導圖框架,再讓學生憑借自身的喜好,選擇喜歡的圖形、線條顏色、層級關系等,繪制出屬于自己的《圓》知識梳理思維導圖。如下圖所示:
當然,教師也要有所注意:一方面,是思維導圖繪制原理與方法的指導。簡單的線條、寥寥的詞語,再配上鮮明的顏色,這并不是思維導圖,它是“繪圖技能”與“知識體系”的有效結合,讓學生在梳理知識的同時,自身思維水平也能夠得到發展。另一方面,是鼓勵學生展示自身個性。黑板范例只是引導,重點是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時的邏輯性、全面性與個性化,讓學生形成運用思維導圖整理知識的思維和學習的習慣,并靈活運用到學習、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因此,教師切忌指導過細,給予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培養學生發展性及創造性思維,讓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示。
三、針對疑難,重點釋析
教師在復習課堂中既要幫助學生了解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又要弄清各知識之間的本質區別,以此才能助力學生學會獨立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要針對學生平時常出現的錯誤題型、疑難知識點,和學生在復習課中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重點釋析。
很多學生在作業、測驗,甚至考試中都存在字母(代表圓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的字母)書寫不規范的情況,或是書寫過程中字母突然就變成了其它的字母,如,表達直徑的“d”,寫著寫著就變成了表示半徑的“r”;或是書寫過程中字母寫得七扭八歪,根本看不懂;或是自己“創新”,用其它字母代替等。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將這些問題整理出來作為范例,并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去辨別這些字母代表什么,評判這樣的書寫是否正確。學生辨別、評判的過程,也是他們自我反思、自我糾正的過程。
又如,很多學生在做圓的面積與實際問題相結合題型時,不是沒有解題思路,就是考慮問題不夠全面。例題:修建一個直徑20米的圓形水池,在它的外圍再修建一條寬為2米的小路,這條小路的面積是多少?面對此題時,多數學生都知道鵝卵石小路的面積是一個圓環,需要用外圓面積減去水池面積。可是,他們在算外圓半徑時,都會直接將水池直徑與鵝卵石小路寬度相加再除以二,即“”,卻沒有思考外圓直徑需要算上兩個鵝卵石小路的寬度。由此,這類問題的釋析關鍵點,并不是告訴學生要“外圓直徑需要算上兩個鵝卵石小路的寬度”,而是呈現直觀的真實照片,讓學生自主去觀察、思考與發現。這樣,學生才能想清楚自己“為什么會錯”“錯在哪里”“需要怎樣改正”等。
四、逐步提升,分層練習
練習是復習課中促進學生查漏補缺、發現不足的有效方法,也是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升試題的難度,讓學生在解決一道道問題的成就中,不斷向更難的問題沖擊,讓他們能夠感受復習課堂的歡愉、輕松且又緊張、刺激的氛圍,以此提升復習課的效率。
一方面,基礎類題型。以“圓”來說,這類題型就是對“圓”相關的基礎概念、定義、公式等進行再次的鞏固與加深。筆者多采用判斷題的形式,在“文字”上下功夫,如,提問:“半徑是直徑的一半,是對是錯?”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回答錯。接著又問,“如果想讓這句話變成正確的,需要再加些什么條件呢?”學生回答:“在同一圓內,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另一方面,綜合類題型。綜合類型題是復習課中的重要環節。因為無論是考試中,還是生活中,“圓”都不會單獨存在,它都會與其它圖形混合出現。因此,練習綜合類題型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辨析與融合,掌握數學本質,構建科學體系。筆者在重點類題型練習中,多采用一題多變或一題多解類題型作為范例,這更有助于促進學生思維、智力、能力的不斷提高與發展。
總而言之,復習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它并不是一個急于求成、機械做題的過程,而是學生發展思維、提升能力的過程。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以趣味為引,方法為重,精心設計復習課的每一個環節。這樣,學生在復習中才能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實現高效復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梁志學.小學數學復習課的趣味性和開放性[J].魅力中國,2019.
[2]張小田.探究小學數學復習課中利用思維導圖提高趣味性的策略[J].讀與寫(上,下旬),2019.
[3]徐冬梅.溫故知新,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復習課[J].學苑教育,2020(4):2.
[4]韓麗珍.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實施方法[J].讀寫算,2022(6):16-18.
[5]李霞,何麗琴.巧用希沃白板上好小學數學復習課——以“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為例[J].實驗教學與儀器,2021,38(11):54-55.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