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媚
◆摘? 要:作業訂正正是教與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訂正,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自己所犯錯誤,從錯誤中了解自己在學習上存在的不足,從而對改善自身學習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提高自身學習成績。數學是學生學習生涯中一門重要學科,小學數學作業訂正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提升也極其重要。故此,本文先分析了當前小學數學在作業訂正上的情況,簡要論述了小學數學作業有效訂正的意義,針對如何實現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訂正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訂正;有效性;策略
作業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從作業中可以幫助教師與學生發現學生在數學學習領域存在的問題,及時改正錯誤。數學對學生來講是一門有難度的學科,很多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時經常會犯錯誤,并且容易犯重復性的錯誤,因此,訂正學生的數學作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彌補其知識上的缺漏,改善其學習成績。作業的訂正也是數學教師的日常工作之一,是幫助教師探尋更有效的教學對策與作業設計策略的重要環節和依據,能夠顯著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緩解教師的課業負擔,使教師的教學工作精益求精,實現教師自身專業成長。
在小學數學新課標以及當前雙減政策的指引下,小學數學教師更需要重視作業設計及訂正有效性的提高,力圖為學生布置更有效的、更具趣味性的、不追求數量而更看重質量的作業,并完善對作業的訂正和評價工作,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一、小學數學作業訂正情況
(一)認識不足,方式單一
就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來看,不少教師和學生對于作業訂正的重要性是缺乏足夠深刻的認識的,多數數學教師往往會認為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犯錯誤的主因是學生缺乏良好的習慣,比如認真審題、閱讀思考的習慣,并且不會仔細檢查,缺乏認真端正的態度,數學學習過程中也不夠努力。雖然很多教師會給學生布置數學作業,也會完成對學生作業的批閱,但是采取的方式是比較單一的。一般情況下,學生完成作業并由教師批改后,教師就會利用一些空余時間來給學生做錯題的系統講解,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
(二)習慣不佳,缺乏技巧
學生之所以在數學作業完成過程中犯錯誤,一方面是因為數學知識的難度過大,另一方面也是在于其良好學習習慣的缺乏,不僅僅是數學教師所指出的學生缺乏對數學題目的認真審題、思考和分析的習慣,而是在教師幫助學生訂正錯誤的過程中,學生對于這些錯題的態度是比較敷衍的,只是草草地聽教師在課堂上講了一下,自己缺乏深入地思考和拓展。比如有的學生會選擇建立錯題集,而有的學生就不會去針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建立一個筆記。有的學生雖然有錯題集,但是后續利用率不高,不能夠繼續發揮錯題集的價值。
二、小學數學作業有效訂正的意義
針對當前小學數學作業訂正現狀的分析,實現作業訂正的有效性,不管是對于數學教師來講,還是對于小學生來講,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訂正作業并不只是簡單地指出學生在完成作業中所犯的錯誤,更要深究其原因,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錯題進一步加強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訓練和指導,推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避免學生的數學學習始終停留于表面的情況。因此,實現小學數學作業有效訂正的意義在于可以顯著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助力學生良好習慣養成,從而推動學生綜合全面發展;此外,這對于數學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也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幫助教師及時反思和審視自己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做有針對性地改善,進一步落實數學新課標和雙減政策的要求。
三、小學數學作業有效訂正的策略
(一)加強交流,端正態度
要提升小學數學作業訂正的效果,不僅需要數學教師提起對作業訂正重要性的認識,更要提高小學生對數學作業訂正重要性的認識,端正學生的態度,培養學生主動自覺地進行作業訂正的意識,從而讓學生在每一次完成數學作業后,都能夠養成自覺檢查作業、訂正作業的習慣。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好這一工作,就必須要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通過在日常教學活動與課余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帶動學生,從而讓學生轉變認識。
(二)有針對性地落實指導
對學生數學作業錯誤的有效訂正,最關鍵的一步在于分析學生犯錯的原因,把學生犯錯的原因、犯錯的類型進行歸納和總結,教師才能夠對癥下藥,改正學生的錯誤理解和不良習慣。結合以往的數學教學實踐,學生的數學作業犯錯原因無非在于以下幾種:審題錯誤、運算錯誤、知識錯誤、方法錯誤、態度不佳等。筆者便對這幾種錯誤的糾正進行了梳理。
1.審題錯誤
學生往往會因為審題不嚴、不仔細而在做作業的第一步就走入了誤區,這是習慣問題。對于學生的審題訓練不一定要在作業訂正階段展開,數學教師必須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加強學生的審題訓練。這就意味著,數學教師必須要改變過去由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過程,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發揮出來。
本文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如在講“周長”這一節時,有這么一道例題:一根鐵絲剛好可以圍成一個長度為5米、寬度為2米的長方形,那么如何求這段鐵絲的長?這段鐵絲長多少米?經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于周長的概念以及計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為此,筆者選擇讓學生來展開對這道例題中條件和問題的分析。筆者要求學生認真讀題,然后用筆勾畫出這道題目中的關鍵要素,學生很快就將長度、寬度和長方形勾畫出來,這時候筆者再問學生本題求得周長,是什么圖形的周長?學生答出是長方形,頭腦中就立馬浮現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長+寬)×2,這時候再讓學生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數據順序推導出鐵絲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學生很快就得出了鐵絲的長度。其實,對于學生的審題訓練可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生所面對的數學題目的演變規律是越來越復雜,表現為條件越多、數量越多、問題越復雜,數學教師對學生的訓練可以讓學生從逐字逐句逐步發展為不遺漏關鍵信息,這樣才可以避免學生因為粗心大意而錯失關鍵信息,進而導致思考和計算錯誤。
2.運算錯誤
還有一部分學生之所以在做作業時犯錯誤,是因為其計算能力不夠良好,要想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就需要數學教師加強對學生的算理教學,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規則,掌握算理和算法之間的關系。小學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運算定律無非在于加減乘除,加法是基礎,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乘法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加法,是特殊的加法,而除法則是乘法的逆運算。小學生還需要掌握這四種運算方式之間的關系,如結合和轉換。運算能力伴隨著學生的學習生涯始終,不僅僅在于數學領域,所以對于學生的運算能力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小學階段重在夯實基礎,因此,數學教師就要把握運算教學的靈活性。
3.知識錯誤
學生的知識錯誤很好理解,即無法理解透徹某些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等,在課堂教學階段學生就沒有參透其內涵,自然無法熟練運用于解題過程當中。針對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加強基礎知識的講解和指導,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切實把握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這些基本的知識。
4.態度問題
學生的態度問題不僅僅是針對作業本身,更可能是針對數學這門學科。數學對于很多學生來講都感到非常頭疼,因為其抽象性和復雜性使得很多學生的入門學習就不得要領,因此為后續的深入學習埋下隱患,學生有排斥和厭惡的情緒是常態。對于學生態度的轉變,首要需數學教師自身轉變觀念與方法,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提升溝通的有效性,真正改觀數學學科在學生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三)傳達技巧,掌握方法
有效的學習是有一定技巧的,數學學習更是如此,作為合格的教師,數學教師更應當將自身的正確主導作用和專業性展現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上。
例如,有一次筆者為學生布置“小數除法”這一節的作業,當學生完成后,筆者在批閱學生的作業時,果然發現了學生存在很多錯誤。于是在作業訂正環節,筆者并沒有直接展開對學生錯題的講解,而是要求學生今天根據筆者所給出的正確答案一一對比自己的錯誤,然后給予學生一定時間回顧其解題過程,鼓勵學生嘗試根據自己的檢查來發現錯誤原因所在。比如在這道題:爸爸媽媽帶著小明去公園玩,他們三人買門票一共花去了37.5元,已知一張大人票和兩張小孩票價相等,請問爸爸媽媽的票價是多少元?中,因為這一題綜合性比較強,而學生還沒有接觸方程的知識,所以很多學生在思考計算時難以分清概念、理清數量關系,計算時直接用總數除以人數得出答案;有的學生雖然算出來大人的票價,但是看漏了題目,題目求的是小明爸爸媽媽的票價,因此丟分。學生在自主檢查分析原因是大部分都能找到根源,這時候筆者再根據學生知識薄弱之處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
而筆者一邊給學生講題,一邊也告知學生,要求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將自己的錯題收錄在上面,將自己原來的解題過程和答案以及訂正后的解題過程和答案同時記錄,并摘抄相關知識點,方便學生直觀的對比。隨著學生的數學學習越來越深入,很多學生僅僅靠一本筆記本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學生如果同時在一本筆記本上記錄不同類型的錯題,也不便于學生后續查找。對此,筆者給予了學生一些建議,讓學生選擇使用活頁式筆記本,這樣一來學生的筆記本就變成了錯題卡的形式,如果學生在后面的練習過程中遇到同類型的錯題,就可以將其以卡片的形式粘貼插入到同類組題目當中,方便學生查找、回顧復習。
(四)合作學習,共同提升
小學生畢竟現階段自己所擁有的知識以及其思維能力的發展是有限的,僅靠學生一人的力量有時候也難以獨立找出自己犯錯的原因,那么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和作業訂正教學手段。因此在作業訂正環節,筆者也經常組織學生展開合作討論,鼓勵學生就自己以及他人所犯的錯誤進行指證和評價,分享自己的見解與觀點,講出自己的思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從而避免學生的思維單一化。
如在講“分數混合運算”這一節的作業時,有學生在計算-(+)時出錯,計算過程為:-(+)=-+=,這時候筆者便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讓各組學生自由討論,分析一下這道題學生做錯的原因。學生集思廣益,就很快發現了這名學生在計算時忘記了去掉括號后,括號內部的數要變號,加法應該變成減法,減法應當變成加法。
還有一類更加復雜的分式混合運算,學生往往習慣于按部就班地計算,但其實這類題也是有技巧的,通過應用分配率來展開計算也許更容易,但這也非常考驗學生的基礎知識。
(五)完善評價,增強信心
對于學生的作業訂正有效性的提升,當然也離不開教師的科學合理的評價,通過從情感心理層面來增強學生對于作業訂正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學生對完成作業和訂正作業的信心,能夠使作業訂正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們教師就不應當吝嗇對學生的肯定與鼓勵,盡管學生容易在做數學題的過程中犯錯,但這也是正常的現象,有錯誤才有進步的空間,那么數學教師就必然要善于挖掘學生的優點。比如有的學生雖然題做錯了,但是書寫很工整優美,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學生夸贊道:“你的書寫證明你的態度非常認真,下次做題一定要認真一點,仔細一點!”學生肯定會大受鼓舞。數學教師更可以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除了常規的正確勾號和錯誤叉號之外,也可以選擇對正確率高、書寫工整優美的學生作業選擇畫星、笑臉的方式,這種方式更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鼓勵。數學教師尤其還要考慮到學困生的需求,要盡可能地避免評價的兩極分化,而是針對學生的作業訂正、訓練及評價制定階段性的標準,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逐步實現階段性的提升。
四、結語
總而言之,作業訂正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能夠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在教師、其他學生的幫助下和自己的努力下及時解決,助力學生好的學習心態、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對這一環節予以高度重視,采取科學創新的教學對策,切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盧軍壯.關于提高小學數學作業訂正質量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126-127.
[2]鄭秀芹.試論小學數學作業錯題訂正教學策略[J].新智慧,2019(27):111.
[3]蔣旋妍.小學數學作業錯題訂正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4]李麗萍.淺談小學數學作業的批改[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