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
◆摘要:在新課改的指導下,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作為數學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的計算是小學數學學習活動的主要內容和任務,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是數學學習和數學能力發展的根基,是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深刻性、嚴密性、靈活性、敏捷性,形成良好思維品質和嚴謹學習態度的有效載體與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受多方面的影響,目前小學生基本計算能力明顯下降,這一現象如果不能得到糾正和改變,將會影響學生整體數學素養的提高和發展。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有效發揮傳統計算教學的優勢。著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教學應該在情景創設、估算、算理算法、模型推導等方面下功夫,力求實效。計算教學的課堂不應該充滿沉悶與枯燥,而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
◆關鍵詞:多樣化;興趣;理解
一、提起師生對數學計算的熱情的重要性
學生的學習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習效果,影響數學計算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如課堂上消極答題,上課說話開小差等,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對掌握數學計算知識缺乏興趣,也不會緊跟老師的教學步驟開展數學計算練習。課后完成作業馬虎大意、抄錯符號、看錯小數點等情況都會對計算知識的掌握產生影響。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么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首先要有對知識的學習熱情。新課改特別強調:課堂教學的過程,不僅是知識的傳授的過程,應該是引導學生學、督促學生研究、發揮學生創造能力的一個過程。
二、運用多種形式講解計算教學
數的計算是小學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內容,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豐富計算教學,讓計算教學更加生動、真實的存在于教學中?以往老師在教學中只是簡單的講解算理或計算方式并未深刻講解。那怎樣才算深刻講解?數的教學在小學數學占據重要的角色,應該在情景創設、估算、算理算法、模型推導等方面下功夫,力求實效。計算教學的課堂不應該充滿沉悶與枯燥,而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新教材追求在計算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并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感。計算教學不僅要使學生能夠正確的進行四則運算,還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數據的特點,恰當的運用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選擇合理靈活的計算方法和計算過程使計算簡便。在這樣的計算過程中,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注意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敏性和靈活性。同時計算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專心,嚴格細致的學習態度,善于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計算仔細,書寫工整和自覺檢查的學習習慣。計算教學直接關系著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關系著學生觀察,記憶,注意,思維等能力的發展,關系著學生的學習習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一)模型處理讓計算更加有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經歷問題情境——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檢驗應用的過程。”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機會,經歷了模型假設、推理、證明的過程,從而讓枯燥的計算講解更加充實更能夠讓學生理解。
(二)傳授技巧,讓計算也能愉快的完成
在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其傳授一些計算技巧。比如,利用卡片、算法表、巧妙計算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
在小學三年級重點講解兩位數乘法,看似簡單的計算,但學生初步接觸中卻顯得操作困難,如果在計算中我們能傳授學生們一些口訣,再加上具體的演習可以讓學生們輕松應對。
(三)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明確算理
以教學《分數除法(二)》一講為例,在我們教師看來這個知識點是很容易理解的。因為在上節課的教學計算中,我們已經幫助學生明確了分數除法的算理,那就是“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可以乘這個數的倒數”。所以教學中,我們只是簡單的做了一下示范,而沒有在明確操作上做過多文章。結果在練習的作業上錯得五花八門的,讓人感覺一片混亂。
只有讓學生明確理解算理,才能深刻的理解定理,從而解決問題,這樣基于理解層次的記憶才能深刻、永久。
(四)加強估算,鼓勵估算方法多樣化,培養估算的習慣
估算是小學數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知識板塊,但是在講解完這一章節后,估算并非運用于整個教學中,卻呈現出一派為了估算而估算的景象。為什么學到的本領不能加以利用呢?理由主動進行估算的習慣沒有形成,遇到題目里有“大約”一律估算,沒有“大約”二字一概不估算。不僅如此就連老師在出測試題或競賽題時,也往往對估算避而遠之,理由是答案不一不好評分。在有估算的例題或習題時,就進行一些估算活動。其他時候估算都在“沉睡”。那就能說明估算的不重要性嗎?縱觀教材數學在各個學段都可以運用上估算,估算不但可以探索解題的方法,還可以進行答案的檢驗。
估算意識的培養要從低年級開始,遇到數學問題不急于求出結果,讓學生估一估答案然后再進行計算、驗證,看看估的結果與正確結果相差多少,從而提高估算的準確度。另外估算一定要防止先筆算出精確結果,再取近似值的現象發生,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進行估算的結果想在頭腦里,一般不提寫出估算的過程要求,這樣,學生才能充分感受估算的方便從而對估算產生積極的情感態度,提高學生對估算的積極運用。
不能單純為了計算而計算,也不能被"粗心"一詞迷雙眼,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課標所倡導的生活實際,情感態度等結合起來,避免計算的單一性,枯燥性,避免重"算"輕"計"的盲目性,使計算教學在算理、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和提高,真正實現扎實有效,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理性計算教學。教師應該改變計算教學的態度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切實提高數學計算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王學龍,怎樣使小學計算更有效[J].中國科技經濟新聞出版社,2014.
[2]許潔,愉快的課堂·美妙的數學[J].科技文匯,2018(409):102-103.1E1AA5C9-DBCA-4CB3-B312-2ACBBCC21D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