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軻
◆摘? 要:初中物理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與初中物理知識息息相關。同時,生活內容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由此可見,在物理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學中日常生活應用的具體路徑和科學策略
◆關鍵詞:日常生活;初中物理;教學研究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學習真正有用的物理知識,這無疑強調了在物理教學中引入生活的意義和作用。它可以引導學生在自己的物理生活中學習和應用物理知識,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大初中物理教師可以把握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基本要求,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探索。合理創設生活情境,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也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
一、利用日常生活現象引入新課教學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往往為了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課堂引言部分提出的問題過于直接,缺乏代入感,學生難以接受,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學生是生活中的個體,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教師應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創設問題情境,充分利用物理與日常生活現象的密切聯系。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老師在熟悉的情況下提出的問題。整個過程使學生高度專注,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情感和參與欲望,同時感受到了物理知識的生命意義和價值。比如,在學習光的折射之前,老師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將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碗、筷子和水結合起來,演示將筷子放入水中的現象,并問學生:“你們發現了什么現象?”“這是什么原因呢?”“結合以前所學的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我們來探究一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基本上,學生熟悉筷子在水中的彎曲,將這種生活現象引入課堂,再一次直觀地引起學生的視覺沖擊,提高了他們的探索欲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主動思考和接觸以前所學的知識,探索真知灼見。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獨立能力。
二、利用日常生活現象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是建立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排除片面性、偶然性和非本質因素,把握一類物理現象的共同本質屬性,并對其進行抽象和概括。運用日常生活現象理解物理概念,可以提高學生對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減少學生理解物理概念的思維障礙。
比如,在談到“磁現象”時,與前幾章的電學知識相比,磁學的概念比較空洞,很難形成具體的知識體系。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磁現象卻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現象。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來設計教學活動,解釋“磁鐵”的物理概念。授課時,老師通過磁場知識的日常教學設計,設計了“大海撈針”的小魔術活動。魔術的具體過程是:1、往瓶子里倒水,并證明瓶子和水是真的;2、把回形針放進瓶子里;3、雙手拿著瓶子,教師仍然面對著學生,試圖做出手勢或咒語來分散學生的注意力。4.拿出回形針,拿出來看。魔術說明:當你把手放在背后的時候,把隱藏的磁鐵拿出來。在學生面前做手勢或念咒語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把回形針從瓶底吸到瓶口,不要發出聲音直接吸出來,最后拿出回形針,把磁鐵放回原處,再把回形針拿到前面展示。
三、利用日常生活現象理解物理規律
物理規律包括定理、原理和規律,是一定條件下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必然趨勢和本質關系的反映。物理定律來自于前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并被后人系統化。學生很難理解的是經過處理后的物理定律。教師只要把握好物理規律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進行教學設計,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對物理規律的認識,促進學生積極探索生活中的物理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比如,老師在講授物理規律“融化”時,將日常生活“融化成水”的現象引入課堂講解,用簡單的日常用具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誰能以最省力的方式拿到冰上的鑰匙”。老師用一個裝滿水的一次性杯子,把鑰匙放進去,放進冰箱,冷凍后帶進教室,讓學生完成活動。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很多學生大多是調高水溫融化冰塊才能拿到鑰匙:有的學生用手蓋著,有的放在口袋里,有的放在陽光下,還有的用的是老師準備的酒精燈和燒杯。當然,也有意想不到的學生使用暴力破冰的手段,但這并不是老師要求的最省力的方式。基于學生發展的原則,教師根據學生的行為進行肯定和解釋。
總之,初中物理是一門與日常生活現象密切相關的學科。在物理教學中運用日常生活現象,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明確學生學習物理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由于這些優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課程改革要求物理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強調利用日常生活現象豐富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沈文笑,劉艷峰.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淺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1):264.
[2]俞衛民.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高實驗效果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36):116.
[3]王書賢.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質疑探究能力的培養[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48(24):81.